天津高校众创空间政策介绍和不同模式展示

14.01.2016  09:44

高校众创空间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水平直接决定了众创空间的运转绩效和存续发展。本市高校众创空间的服务内容特色鲜明。

(一)基础服务快捷便利,充实丰富。

高校众创空间的定位是“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大学生进入众创空间是“低门槛、零成本、无负担”,只要同学们感兴趣、有意愿,随时可以聚集到众创空间,参加创新创业活动。高校众创空间的基础服务有两大重点:

其一,大学生能从高校众创空间得到“一站式”政策帮扶。很多大学生创业者还在校学习,或者刚刚走出校门,渠道对接和资源延伸能力都非常有限,亟需将政府的扶持政策整齐划一,快捷落地。在这方面,高校众创空间打通了一条政策绿色通道。很多空间开辟专门场地用于设立“政府流动服务站”,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协助办理相关行政审批事项,协调解决创新创业难题,实现政府职能的“最后一公里”延伸。高校众创空间还享有很多便利政策,如允许按工位注册企业,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期延长至7年,即毕业前2年和毕业后5年等。

其二,大学生能从高校众创空间得到“整合型”资源服务。对于创业者来说,资金、资源、知名度和聚集度是最主要的需求,大学生创业者对高校众创空间服务有综合需求,即“有空间、找投资、被关注、能抱团”。在高校众创空间中,大学生既能得到硬件、场地、设备的供给使用,也能找到相匹配的软件资源和氛围环境,包括融资帮扶、教育培训、实践指导、资源对接等多类整合服务。

(二)特色服务突出校园,突出育人。

高校众创空间最大的特性之一,就是立足校园。在高校众创空间中活跃的创客和团队都是青年大学生,因此市教育两委在推进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建设中始终明确,不以企业的孵化率或项目转化的成功率作为衡量帮扶目标和服务效果的主要标准,注重引导高校着力打造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服务,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技能训练和素养培育,对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熏染和积淀。

高校众创空间的服务类型不仅涵盖专业服务、创客孵化、投资促进、培训辅导等类型,同时更注重紧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要求。有的高校将特色育人机制融入创新创业育人模式,将教育活动与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充分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塑造和校园创新文化的培育;有的高校将优势学科、特色专业与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充分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技能的实践和创新产品的输出。

目前,较有特色代表性高校众创空间服务模式有:

1.“课堂—市场全程服务”:以南开大学为例,“玑瑛公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通过“一体两翼三支撑”体系提供从课堂到市场全程综合服务。其中,“一体”即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两翼”即线上线下双效平台,“三支撑”即政策、资金和一站式服务。目前,已经支持千余名创客、36个团队入驻运营,10多个团队注册公司,涌现出“闯先生”、“拾光南开”、“农梦成真”等优秀团队。

2.“互联网 专项服务”:以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为例,“天软·创魔方”众创空间着力打造“互联网 ”创新创业生态社区,实施“协同创新”和“创业育成”双计划,涵盖“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四大领域,以工程实践教育为切入点,每年可聚集全市计算机及软件等相关专业8000余人次进行实践训练,孵化在研的项目已达137项。

3.“融入递进式服务”: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轻职众创空间推出课上课下结合,“教、学、做、赛、社团活动”为一体的高职院校融入递进式服务。在专业教学中将创新创业项目培育融入不同专业核心课程;在顶岗实习中,让学生参与企业运管实践,体验创业“预孵化”,实现由创业计划到开办企业的过渡。

正是源于高校众创空间的特色服务,才使学校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培育有了内涵和生命力。可以说,每一个高校众创空间都努力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科特点,整合叠加教学资源、智库资源、人才资源等优势资源,最大限度地辐射校园,全面助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