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革命先烈 铭记红色历史

08.07.2015  11:06

 

 

缅怀革命先烈 铭记红色历史

纪念《晋察冀画报》创刊73周年暨石雕揭幕仪式举行

 

  图为《晋察冀画报》的后人们在参观当年的老照片。

 

记者 张晓峰 摄

本报讯 (记者 张晓娟)73年前的7月7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平山县寨北乡碾盘沟村正式出版。73年后7月7日,为缅怀革命先烈、铭记红色历史,由石家庄日报和平山县委宣传部等主办的纪念《晋察冀画报》创刊73周年暨创刊旧址石雕揭幕仪式在碾盘沟村举行。原《晋察冀画报》工作人员顾棣、画报社子女后代等,参加了此次纪念活动。

7月7日,碾盘沟村的晋察冀画报旧址广场上,北侧石阶上支着一排精心制作的照片展板,上面是当年晋察冀画报的老照片,近旁的红色条幅写着“欢迎晋察冀画报后人寻根回家”。广场的南侧是三座石雕,包括晋察冀画报社几位创始人的半身像、画报社员工制版场景以及村民盖红红兄弟为保护画报社壮烈牺牲的场面。

画报社子女后代刚从车上下来,就被热情的老乡拉着话家常。画报社副主任石少华的儿子石志民表示,第一次到碾盘沟村内心很激动。“我父亲跟沙飞、赵烈是亲密的战友。他们一起策划、促成了这份画报的诞生。举办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希望这里成为研究《晋察冀画报》历史的基地。”他还透露,自己筹备了7年,编撰的《晋察冀画报文献全集》正在设计冲刺阶段,预计今年8月中旬出版。

晋察冀画报》创始人沙飞的女儿王笑利,不顾摔伤的手臂,从北京赶来。她激动地表示,一年多没来碾盘沟,这里旧貌换了新颜。此次举行的纪念活动,还应当缅怀为保卫画报社底片和器材以及在与日寇作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和被凶残杀害的碾盘沟村村民。“今天很多画报社的后代都来了,应该说我们回家了。因为这里是我们父辈的家,也是我们的故乡。”王笑利说,这里未来会成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他们有责任作为宣传员和讲解员,让后代子孙铭记那段历史,让世界上更多爱好和平的人,了解《晋察冀画报》,了解伟大的抗战精神。

仪式上,87岁高龄的原《晋察冀画报》工作人员顾棣,为碾盘沟村捐赠了图书。他说:“《晋察冀画报》在7年时间办了6件大事,出版了13期,期刊、丛刊等17种,发行68万余份;培养了优秀的摄影工作者200余人;对外发布照片5万余张……最重要的是,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一条硬性制度,规定摄影人员把底片上交画报社统一保管,确保了全军区底片档案系统的完整和安全。保存至今的46000余张底片,现在仍不断发挥作用。晋察冀画报像红色的灯塔照亮了红色摄影之路,是中国革命摄影的摇篮。”

晋察冀画报》是《解放军画报》的前身,为我军军事图片资料的管理作了大量奠基性工作。在为石雕揭幕后,《解放军画报》编辑部副主任王传顺说:“晋察冀画报旧址广场和抗敌石刻群的建成,可以让后人有机会感受那一段浴血奋战、保卫家园的革命岁月,感受那些在战火中成长起来的中国革命摄影人火热坚定的理想信念,并在他们的感召下传承精神,自强不息,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碾盘沟村是个偏僻的山村,但是,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从未间断义务传承红色革命历史和保护修复画报社旧址的工作。该村以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和革命老区村重点建设为契机,明确了红色、生态、休闲养生旅游的发展思路。举办这个纪念活动,就是为了弘扬抗日精神,缅怀为抗日战争献出生命的同胞,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竭力同心、共谋发展的强大力量。

链 接

1942年5月1日,《晋察冀画报》社在平山县寨北乡碾盘沟村成立,沙飞任主任,下设编校、出版、印刷、总务四股,成员有100多人。当年7月7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此正式出版,以抗日人物、战争场景、幽默漫画等形式全面反映了晋察冀边区军民抗战5年来的战斗和建设成就。其发行范围广泛,不仅送至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和重庆,还委托国际友人转发到了国外。《晋察冀画报》在抗日宣传和群众动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晋察冀边区文化“轻骑兵”的美誉。

编辑: 林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