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晋察冀】八匹骡子拉来的报社

09.07.2015  12:12

创刊于1937年的《晋察冀日报》,是晋察冀边区不可攻破的宣传堡垒。特别策划《我们的晋察冀》今天请听《八匹骡子拉来的报社》。

晋察冀日报》资料图(图据网络)

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创刊最早、连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党报,是战火中不倒的旗帜。“狼牙山五壮士”等很多脍炙人口的抗战故事,就出自《晋察冀日报》的采写报道。

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科研处副处长田超:“1941年反扫荡时,沈重在《晋察冀日报》当记者。他从当地得到狼牙山五壮士的消息,连夜步行一天多,来到五壮士的团采访,他被英雄们的壮举所感动,连夜写成《棋盘坨山五壮士》,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从此,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很快在广大军民中传诵。

晋察冀日报社里最有才气的笔杆子,非邓拓莫属。身为《晋察冀日报》社长,在物资和采访人员极为匮乏的年代,他除了要搞定印刷报纸所需要的油墨、纸张,还承担着记者工作。原《晋察冀日报》文书杨瑞回忆起邓拓的撰稿速度与质量,赞不绝口:“邓拓,这是个才子啊,年岁不大,三十几岁,他有马,骑着马,在马上就构思了,每天都有社论,这社论大部分都是邓拓写的。

1940年百团大战重创日军,随之而来的是日军对华北地区的大规模扫荡和蚕食。作为宣传重地的《晋察冀日报》则成了清剿的重点对象。于是邓拓提出“游击办报”,为了方便转移,特别要求“三千字内做文章”。

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二处副处长冉世民:“当时印刷报纸用的都是铅字,为便于携带,他们商量好尽量在三千个常用字内做文章,尽可能减少移动物资的重量。

报社的同志们还发明出了方便运输印刷设备的箱子。冉世民:“邓拓学白求恩把手术箱做成马鞍型的做法,制作了一个类似的书箱架,这些简便的设备用八匹骡子就可以全部运走。

此后,战斗一打响,报社就可以立即带着改造过的轻便印刷机、电台转移。不管是在山洼里还是山洞中,只要能住24小时就要出一期报纸。就这样,《晋察冀日报》伴随着晋察冀边区根据地一起发展壮大。

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宋学民:“1948年6月,晋察冀解放区的《晋察冀日报》与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人民日报》合并后,成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再后来就成为党中央关报。”(河北电台记者芳芳、曹力、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