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
曾几何时,供销社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如今在 石家庄 ,许多人感慨供销社又“火”起来了。
不过,此时的供销社早已不再是曾经的扁担、背篓、三尺柜台,而是搭上“互联网+”快车,由传统“一买一卖”的“一条线”,向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延伸,拓展到为农服务的“一个面”,逐步成为服务 农民 生产生活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以及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变化的背后,是供销社不断明晰的“为农服务”理念。
作为全国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两年来,我市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积极推进组织、经营和服务等创新,以“五大平台”为载体,在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快农村流通现代化等方面,探索出了一套成功的改革经验和模式。
土地托管——
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近日雨水偏多,眼瞅着玉米一点点拔节,不少农民忙着追肥、防治病虫害。不过,元氏县杜庄村60多岁的养鸡专业户王建议,却始终没往地里迈一步,还是照旧忙他的“养鸡大业”。用他的话说,“我的10亩地都托管给了合作社,从种、管到收、售,所有的活儿,他们全包了。”
王建议所说的合作社,就是元氏县供销社领办的联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县供销农业综合服务 公司 为依托,该县15个乡镇的入社农户均可享受到测土配方、农资供应、农机耕作、机械喷药、农产品收割、农产品加工及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农民平均每亩可增收二三百元。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在我市一些农村,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远离土地的现象普遍存在,“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日益凸显。
对此,市供销社以综合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农业综合服务公司+龙头企业+农户”的组织模式,在扶强龙头、打造品牌、延展链条、集群发展等方面下真功夫,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有机结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通过土地流转把农村土地集中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实现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市供销社主任任建忠介绍说,此举改变了过去农户分散种植品种不统一、田间管理水平差异大的状况,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划算的事。
截至目前,全系统共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3200家,培训农民社员5万人次,土地托管50万亩,建设农资直营店161家,发展农资加盟店1850家,庄稼医院200个,农资网点服务范围覆盖全市80%以上乡村,优质农资市场占有率85%以上,农技服务覆盖率70%以上,助农增收15亿元。
综合改革启动以来,培育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 栾城 南高模式、天亮模式,山区规模开发的 平山 葫芦峪模式,创新基层社建设的灵寿青铜模式,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的正定塔元庄模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元氏模式,农村家庭手工业发展的赞皇原村土布专业社模式等,为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触网”转型——
“三尺柜台”变身隐形物流网
互联网时代,淘宝、京东等各大电商纷纷下乡“刷墙”,掘金农村电商“蓝海”——供销社,也正被这股浪潮所席卷。
在任建忠看来,供销社熟悉农村、了解农民、覆盖农村的网络优势得天独厚。“今年以来,我市新建乡村供销社超市110家,总数达到1110家,配送中心也已有78家,遍布城乡的经营网点已达5800多个——这些都是我们‘触电’的本钱。”
“您好,这是您的快递,请签收。”8月16日,家住正定县小客村的李女士,在县供销社瑞天欢乐购购物网站选购了几件女装,当天下午,商品就送到了她手中。“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购物,还能直接送到家,真是省时省力又省心!”
更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该网站的商品全都是商场的既有商品,如果出现任何质量问题,享受和商城购物一样的售后服务。而供销社“一张网到底”的完善的配送体系,也解决了物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立足农业、农民的新需求,市供销社通过积极“触网”,打造农村现代流通服务平台,让网上供销社风生水起,“三尺柜台”正悄然变为标准化的现代门店和看不见的物流网络,供销社也从渠道商向服务商华丽转型。
截至目前,市供销社注册成立了石家庄德通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17个县(市)区已全部建立农产品电商平台、“八方联采”电商平台运营中心和“农交汇”电商分支机构,建设667家农村网店。一个集网上交易、仓储物流、终端配送的一体、贯通智能化的电子商务网络,正在形成。
资金互助——
补长短板将内部信用“变现”
张立军是无极县一家谷物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他曾想在流转的1800多亩土地上新上一个育种项目,却还差40万元的资金缺口。跑了几家 银行 都没贷出款,眼看着前期投入要打水漂,最后,还是靠供销社资金互助,才顺利渡过难关。
作为弱势产业,农业领域一直难获资本青睐。新常态下,如何解决金融合作这个农村合作的“短板”?
近年来,市供销社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以特色农业 保险 、安全统筹、投资担保和金融超市等为主要内容,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农村金融服务平台,让农民贷款、担保、抵押有了新途径。
截至6月底,我市完成了藁城等7个县、25个专业社的农险签单工作,提供风险保障1699万元,赔付灵寿、藁城10县30个专业社农险损失392万元。近年来,累计为400多家专业合作社开展特色农业保险服务,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2.3亿元,累计赔付受灾农户2558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为农业生产撑起了保护伞。
在综合改革试点县推广设立金融超市,在每个金融超市设置银行自助服务设备,开展了互联网金融、统筹保险、银行业务代办、电子商务和产权交易等。截至目前,全市已组建完成金融超市37家,在建11家。
同时,积极参与互联网投融资服务,通过新合作互联网金融平台,仅用了10天时间就为市社有企业项目建设融资4000万元,同时,还积极开展投资担保和统筹保险等金融服务,且发展良好。(记者 吴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