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乡村入画来——聚焦涞水县农村面貌改造提升

09.09.2014  22:56

□河北日报、河北网记者 曹丽娟 葛西劝

木质门楣、白墙、灰瓦,构成了上庄村极具北方特色的新民居;拥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辽代舍利塔的寺皇甫村,由祥云和塔寺组成的“村标”十分醒目;只有660多人的刘皇甫村,不但拥有3000多平方米的休闲公园,还建有篮球场、老年活动中心……

一村一景致,一村一特色。涞水县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科学规划、全面推进、整体提升,一个个清爽靓丽的村庄,构筑了涞水美丽乡村的新图景。

整体规划,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作为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县份,多年来,涞水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村历史欠账多。“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启动之初,我们也面临这样一个选择,是选几个基础好的村重点打造,弄出几个叫得响的典型来,还是重点突破、全面推进,让所有村都受益?”涞水县委书记王义民说,经过再三讨论,最终统一认识,确定了“一年以点带面、两年连片推进、三年整县建成”的三步走计划,即用3年时间把全县284个村全部建成“美丽乡村”。“这样做其实是在还农村的账,还农民的账。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必须将更多的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有了“还账”理念,尽管县财政十分紧张,但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涞水舍得投、舍得拿、舍得花。年初的财政预算,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所需资金,被作为第一大项列支;想方设法整合各类资金,财政局简化审批手续,加快资金拨付到位。为筹集更多资金,涞水还探索出了县财政预算增加一块、行业资金整合一块、社会力量支持一块、农民自筹一块、物料集中采购节省一块、具备融资条件的金融单位支撑一块等8条筹资渠道。从2012年到现在,全县已用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资金达3亿元,相当于全县近一年的财政收入。目前,全县硬化村内路面131.5万平方米,治理残垣断壁、翻新墙体9.6万平方米,栽植苗木14.1万株,建设标准化垃圾池206个。

在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涞水没有一刀切、齐步走,而是统筹谋划,因村制宜,差异化推进。他们把全县284个村根据基础条件分成好、中、差3个类型。基础好的村,15件实事一步到位;中等条件的村,重点做好绿化、清垃圾、改厕所、改民居4件事;基础差的村,先完成“四清四化”,再制定3年计划,分步完成改造提升。“不管是哪个类型的村,充分尊重规律、尊重自然状态、尊重农民意愿,决不搞大拆大建,旨在让群众参与得了、接受得了、实施得了,这样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这件好事才能办好。”涞水县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周峰说。

在涞水,每一个村,不论墙面的美化,屋顶、檐口的设计,还是围墙的改造都不一样,一村一景,景景不同。他们首先将全县作为一个整体景区来规划,再把一个个村庄当做一个个经典景点来设计,把一户户农家作为一个个精致小品来改造,并做到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全力打造既具田园风光,又有各自风情韵味的村庄。同时,为让一个个眉清目秀的村庄连成一个赏心悦目的整体,涞水还围绕山边、村边、河边、水边、路边,建设公路绿廊、环村林带,规划建设了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的绿化生态走廊,构建起美丽涞水的绿色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