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八大工作”擘画宏伟蓝图

31.12.2015  10:27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抓好“八大工作”擘画宏伟蓝图

———从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看石家庄“十三五”布局

收官“十二五”,冲刺“十三五”,石家庄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未来五年,我们如何把握机遇,确保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何应对面临的突出困难与挑战?如何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在转型升级、跨越赶超上取得新突破?刚刚闭幕的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为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绘就一幅宏伟蓝图。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系列会议精神,全会提出,未来五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决打破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突出抓好八方面的重点工作,努力开创“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

“十三五”是石家庄历史上重大机遇最为集中的五年。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主基调之一。

“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必将带来京津冀地区生产力布局的重大调整、基础设施的重大改善和公共服务的重大提升,为我市在‘十三五’期间加速追赶步伐、实现跨越赶超提供了重大历史性机遇。”有关专家指出,任何机遇都是有“窗口期”的,面对我市在完成工业化、城市化之前这一最重要、最现实的机遇,错过了,后人将无法弥补。

正因如此,全会将“把握协同发展重大机遇”放在了未来五年全市八大重点工作之首。并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最后一班车”意识,各项工作都要早启动、快推进、高效率,立足于国家和省对石家庄的发展定位,主动依托京津,实施借力发展。

在专家看来,“大正定新区”建设,作为我市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号工程”,未来,将成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产业转移的“主平台”,及省会“十三五”建设发展的“主战场”,从而再造一个石家庄经济,使之成为省会乃至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而产城融合发展、全力申办国家级新区、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做大做强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等,将成为未来这片“热土”最热门的字眼。

京津冀一体化,交通先行。全会指出,未来,我市将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加快推进我市对外大通道特别是与京津之间的互联互通建设,加快推进与京津的同城化、通勤化步伐。

在产业承接方面,全会明确,要把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特别是要把具备产业化条件的科技创新成果,作为推进协同发展的主攻方向。要加快推进与京津共建跨区域合作园区和合作联盟,大力争取一批高科技项目到省会落地,引进一批创新成果到省会转化,吸引一批研发团队到省会创业,为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增添动力和活力,努力在协同发展中增创省会发展新优势。

聚焦发展第一要务

强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跨越赶超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石家庄面临最大的问题仍是发展问题,面临的所有矛盾都是发展不足带来的矛盾。”破解这一决胜“十三五”的难题,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

“十二五”以来,我市就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以及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采取了诸多举措,产业结构调整有了新的成效。据统计,预计今年全市规上工业利润达到785亿元,占全省1/3强;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增加值310亿元,同比增长9%;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28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5.6%。

工业未来如何发展?专家认为,要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拓展“对标”行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实施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再造一个竞争力强大的石家庄工业。

全会提出,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已对现代服务业产生巨大需求,服务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逐步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未来,充分发挥省会优势,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将成为重中之重,并作为全市主导产业来打造。

据了解,我市将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同时,大力发展各种便民利民的生活性服务业,着眼于构建京津冀大旅游格局,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路线。

“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我市将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全会再次重申,要继续实行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园区负责人带头抓项目制度,力争一大批优质项目落户省会,不断提升项目建设的规模和质量,为“十三五”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与此同时,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吸引人才、项目、资金、成果加速向我市聚集,努力打造商务成本最低、办事最方便、服务最贴心、市场主体和老百姓最满意的公平高效、充满活力、法治化的发展环境,使我市成为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热土。

加快推进省会城市建设

努力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区域和载体,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与发展质量。

要成为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就要坚持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服务,切实用好行政区划调整为省会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按照“一河两岸三组团”的格局,以高水平的规划引领城市的科学发展。

专家分析认为,要加大对中心城区改造提升的力度,控制开发强度,完善配套功能,提升形象品位,改善居住品质,留住城市历史印记,努力使老城区更加繁华宜居。

在推进城市跨河发展方面,要以申办国家级新区为动力,统筹推进正定古城保护、正定新区建设和综合保税区建设,加快大正定新区产业和人口聚集,将其打造成为最具发展活力、代表省会乃至河北形象的现代化新城区。同时,加快组团区全域城镇化以及与中心城区同城化的步伐,努力打造功能布局合理、产业支撑有力、宜居宜业、充满活力的省会都市圈。

同时,要坚持建管并重,对标先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努力做到精致、细致、极致。将精之又精、细之又细的管理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城市到处整洁有序、体现管理。

在都市里,一座座城市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区等商业设施的投用,不断引领着市民的消费新体验,也让都市气息更浓郁。全会指出,未来,我市还将重点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商务聚集区,以及金融、通讯后台服务产业基地,继续深化打造“夜经济”等服务业品牌,推动省会城市成为创新活动最活跃、先进要素最密集的地方。

大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为省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

破解制约省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全面深化改革。

通过开放型经济走向全球经济的中心,是大势所趋。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会明确,将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大力破解阻碍我市发展的各种障碍和束缚,重点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及转变政府职能的行政审批改革、国企和国资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众多领域。

专家认为,石家庄要着眼于解决阻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深化改革,及时承接中央、省的改革举措,把高新区、大正定新区、综合保税区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综合试验区,切实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

开放也是改革。专家提出,谋划“十三五”期间的开放,要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发展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对扩大开放带来的利好,统筹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深入研究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省会发展的方式和渠道。

专家视野中,集中力量打造战略性开放合作平台至关重要。石家庄综合保税区被寄予厚望,要努力将其打造成我市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并积极争取将天津自贸区政策向我市延伸。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对石家庄而言,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对此,我市鼓励钢铁、水泥、医药、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到境外投资,努力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围绕利用外资,专家建议,要鼓励优势企业境外上市,开展国际并购,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实现与国际经济的融合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强化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全会指出,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实施动力转换。

专家分析,此举凸显了石家庄对发展动力的深刻反思以及谋求让创新成为发展主动力的决心。根植于这一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我市要围绕打造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的全面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从依靠要素驱动转换到依靠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

坚持创新发展,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体制机制与创新创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科技领域布局与发展大势不相适应等问题,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征途上,消除这些“不相适应”,已刻不容缓。

对此,专家认为,我们要充分发挥省会优势,对接国家和省的“十三五”规划,争取承担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共性关键技术,争取在一些领域达到国内外前沿水平。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引导各种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小巨人企业,变得尤其重要。

专家认为,石家庄要拓展思路,紧紧把握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充分利用京津创新资源,在既有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完善运营机制,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此外,大力破解影响创新驱动的瓶颈制约,大力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要把引进一批掌握重大科技成果和项目的国内外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摆在突出位置,力促一大批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

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增比进位

坚决补齐全面小康的短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县域经济不发达,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这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对此,全会特别提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要切实增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坚决打好县域经济翻身仗,强力推动县域经济增比进位突破。

专家指出,县域经济要加速发展,需要有产业支撑。必须深入贯彻实施中东西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一批主业突出、特色鲜明、聚集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园区,打造一批县域特色经济隆起带。

具体而言,每个县(市)区都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培育壮大各自的特色主导产业,抓一批立县好项目、大项目,强化县域产业支撑,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确保县域经济总量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高于全市、全省年均水平。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为县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走“小县大县城”的路子,坚持规划引领、产城教融合,推动基础设施、产业聚集、人口规模、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迈上新台阶,努力把县城做出特色、做出品位、做出文化,更好地吸引和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等。

专家建议,坚持小城镇大战略,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小城镇,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推进撤乡设镇和镇改街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要求,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扶贫开发、搞好乡村旅游、加强生态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民居改造、饮水安全等专项行动,并建立健全相应的长效机制,促进农村建设和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同时,加大对县域发展的考核力度,科学设置权重,激励各县(市)区争先进位,开创县城经济发展新局面。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打造美丽石家庄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

努力打造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的美丽石家庄,为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作贡献,也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石家庄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最主要任务。

全会认为,“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决打好打赢污染治理攻坚战,全面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力倡导和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确保实现生态环境大改善。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一以贯之地狠抓压煤、抑尘、控车、迁企、减排、增绿六大治污举措,制定出台了空气质量奖惩办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问责暂行办法,并切实加大了环保执法力度,全市大气质量明显改善。

未来,这些科学治污、精准治霾的有效措施,将得以继续贯彻落实,确保到2020年实现大气质量根本性好转。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将在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坚持多种树、兴水利、促转型,继续开展大规模的造林绿化活动,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太行山宜林地带绿化全覆盖,努力构建西部山区生态屏障。

在省会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专家建议,完善提升环省会经济林带,推动城区园林绿化扩面增绿、上档升级,努力打造生态园林城市。

不坚守生态红线,绿色发展就是纸上谈兵。全会指出,将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推进绿色发展,对原有经济系统进行绿色改造,以此来重塑经济结构,改变发展方式,可以使石家庄经济最终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轨道。”与会者认为,要对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建设用地的使用进行控制,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技术。同时,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努力增进全市老百姓的福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要体现和落实到民生改善上,给老百姓以更多的获得感。

对此,全会特别提出,要在就业创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健康养老、助残服务、保障房建设、棚户改造等方面,实施一批民生工程,推出一批便民措施,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全会明确提出,将继续深入推进山区教育扶贫、小学生免费托管服务、大学生就业、110综合警务站、计生特殊家庭关怀等重大民生工程;确保2017年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2020年全面完成精准脱贫任务,不让一县、一乡、一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

专家认为,实现共享发展,将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双丰收”——既有助于公平正义的实现,又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充沛的动力。

全会指出,将在大力推进平安省会、食品药品安全等工作的同时,努力增加居民收入,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使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人民群众更幸福。

此外,我市还将探索或推广新机制,在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方面主动加强与京津的对接合作,大力提高我市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