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燕赵抗洪歌(三)】“大考”面前 众志成城

08.08.2016  02:37

7月21日,300多名干部群众和200多名驻邢台某部官兵在南和县境内的南澧河南张庄村段加固堤坝抢险。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 通讯员姚计统摄

□河北日报记者 王成果 庞 超

这是一次艰苦的全民作战——

洪水来临的第一时间,邯郸全市医疗卫生战线的白衣天使们向灾区集结,让每个受灾乡镇都有一支市级专家医疗队,每个受灾村庄都常驻一支防疫队;

成为“孤岛”的第一时间,一辆辆抢险车辆、一队队抢修人员迅速来到邢台市受灾严重的村庄,为艰难求生的人们打通生命通道;

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从几里之内到千里之外,一车车物资、一笔笔善款接连送抵石家庄受灾群众手中,给他们以温暖……

纵然艰险,却勇往直前!

无数人赶到灾区人民身边,和他们一起紧急救援,冲锋陷阵,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在抗灾救灾、重建家园的“大考”面前,这些队伍、这份坚守,在我省遭受洪灾摧残的土地上凝聚力量,雕刻出一幅众志成城、气壮山河的抗洪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一股股应急救援力量迅速集结,一支支救援抢险队伍陆续抵达,四面八方伸来的援手,为灾区群众带来信心和希望

当黎明的曙光划破暴雨肆虐的黑夜,“7·19”特大洪灾发生的第二天,邯郸、邢台、石家庄三市便已收到我省紧急调拨的300顶帐篷、6000条毛巾被、600双雨鞋等救灾物资。7月20日21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派出的工作组连夜赶赴灾区,飞奔向近200万河北受灾群众……

7月19日以来,肆虐的暴雨给燕赵大地留下处处伤疤。路断了,举步维艰;电停了,一片黑暗;通讯信号没了,生的希望随之渺茫。

天灾难测,人力可为。

从洪水肆虐那一刻起,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以最快的速度行动起来,抗击洪魔、驰援灾区。

7月21日,省农业厅派出6个工作组到灾情严重的邢台、邯郸、沧州、衡水、石家庄和保定等市,走进被洪水冲毁的田间地头帮农民挽救秧苗;

省安监局派出10个尾矿库汛期专项督导组奔赴各地,在大雨中不分白天黑夜,督查尾矿库安全,排查风险,会诊隐患,防范尾矿库安全事故发生;

林业、海洋渔业、国土、建设、商务、通信、保险等部门,纷纷派人员深入灾区,帮助受灾群众防范次生灾害,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股股应急救援力量迅速集结,一支支救援抢险队伍陆续抵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此时充分发挥出来。

花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瘦削的身材,一位老人眉头紧锁地修理着一台被水泡了的洗衣机。

紧随洪水的脚步,邢台经济开发区大贤村村民张叶辉家迎来了这位特殊的客人——吴和春。

吴和春,保定人,今年66岁,是保定电力修造厂的退休职工。20多年来,吴和春多次赴灾区救援,汶川、玉树、涞源、彝良,都留下了老人义务救灾的足迹。

7月25日,正在江苏盐城救灾的吴和春在新闻中看到邢台受灾的消息后,当即购买火车票。10余个小时后,吴和春到达了邢台受灾最严重的大贤村。

我身子骨没问题!”吴和春每天从早上干到晚上,饿了渴了,就到小卖部买点面包和矿泉水,这一干就是十来天。

抗灾救灾现场,“吴和春”何止一人!

都是一个镇里的乡亲,看着他们有难,俺们哪能眼瞅着不管!”7月22日,在涉县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更乐镇张家庄二街村,东巷村党支部书记江珍安带领自己的村民忙碌在道路抢修现场。和东巷村义务救援队一样,当天,在张家庄片区内,还活跃着三合村、池西村、下池村等地的义务救援队伍,帮兄弟村庄重建家园……

我自己的父老乡亲,我不能袖手旁观!”7月25日,远在浙江杭州经商的涉县西达镇后匡门村村民王振伟得知家乡灾情后,心急如焚,不惜花费14000多元路费、历经50多个小时,从1200多公里外的杭州出发,日夜兼程,将道路抢修急需的挖掘机和装载机等重型机械运回家乡,义务为乡亲们抢修道路……

在抢险救人、修路筑桥、重建家园的每一个地方,都有来自几里、几十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之外的救援队伍。相识或是不相识,此刻已经不重要。

来电了!”7月28日21时30分,经过数天的连续奋战,井陉县受灾最重的乡镇——辛庄乡的7个村全面恢复供电,河北南网供电线路最后的“孤岛”被抢通。

路通了!”7月31日17时30分,在省市专家指导下,在上游水库的支持下,通过改造河道等方式,邢台县熊户村连通外界的唯一一条道路终于抢通,270多位被洪水围困的村民得救了。

灾区群众危难之际,一双又一双有力的援手,奏响了一曲无私无畏的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