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燕赵抗洪歌(三)众志成城

07.08.2016  03:11


7月21日,300多名干部群众和200多名驻邢台某部官兵
在南和县境内的南澧河南张庄村段加固堤坝抢险。

 

              这是一次艰苦的全民作战——
              洪水来临的第一时间,邯郸全市医疗卫生战线的白衣天使们向灾区集结,让每个受灾乡镇都有一支市级专家医疗队,每个受灾村庄都常驻一支防疫队;
              成为“孤岛”的第一时间,一辆辆抢险车辆、一队队抢修人员迅速来到邢台市受灾严重的村庄,为艰难求生的人们打通生命通道;
              灾情发生的第一时间,从几里之内到千里之外,一车车物资、一笔笔善款接连送抵石家庄受灾群众手中,给他们以温暖……
              纵然艰险,却勇往直前!
              无数人赶到灾区人民身边,和他们一起紧急救援,冲锋陷阵,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在抗灾救灾、重建家园的“大考”面前,这些队伍、这份坚守,在我省遭受洪灾摧残的土地上凝聚力量,雕刻出一幅众志成城、气壮山河的抗洪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一股股应急救援力量迅速集结,一支支救援抢险队伍陆续抵达,四面八方伸来的援手,为灾区群众带来信心和希望
              当黎明的曙光划破暴雨肆虐的黑夜,“7·19”特大洪灾发生的第二天,邯郸、邢台、石家庄三市便已收到我省紧急调拨的300顶帐篷、6000条毛巾被、600双雨鞋等救灾物资。7月20日21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派出的工作组连夜赶赴灾区,飞奔向近200万河北受灾群众……
              7月19日以来,肆虐的暴雨给燕赵大地留下处处伤疤。路断了,举步维艰;电停了,一片黑暗;通讯信号没了,生的希望随之渺茫。
              天灾难测,人力可为。
              从洪水肆虐那一刻起,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以最快的速度行动起来,抗击洪魔、驰援灾区。
              7月21日,省农业厅派出6个工作组到灾情严重的邢台、邯郸、沧州、衡水、石家庄和保定等市,走进被洪水冲毁的田间地头帮农民挽救秧苗;
              省安监局派出10个尾矿库汛期专项督导组奔赴各地,在大雨中不分白天黑夜,督查尾矿库安全,排查风险,会诊隐患,防范尾矿库安全事故发生;
              林业、海洋渔业、国土、建设、商务、通信、保险等部门,纷纷派人员深入灾区,帮助受灾群众防范次生灾害,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股股应急救援力量迅速集结,一支支救援抢险队伍陆续抵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此时充分发挥出来。
              花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瘦削的身材,一位老人眉头紧锁地修理着一台被水泡了的洗衣机。
                紧随洪水的脚步,邢台经济开发区大贤村村民张叶辉家迎来了这位特殊的客人——吴和春。
              吴和春,保定人,今年66岁,是保定电力修造厂的退休职工。20多年来,吴和春多次赴灾区救援,汶川、玉树、涞源、彝良,都留下了老人义务救灾的足迹。
              7月25日,正在江苏盐城救灾的吴和春在新闻中看到邢台受灾的消息后,当即购买火车票。10余个小时后,吴和春到达了邢台受灾最严重的大贤村。
              “我身子骨没问题!”吴和春每天从早上干到晚上,饿了渴了,就到小卖部买点面包和矿泉水,这一干就是十来天。
  抗灾救灾现场,“吴和春”何止一人!
              “都是一个镇里的乡亲,看着他们有难,俺们哪能眼瞅着不管!”7月22日,在涉县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更乐镇张家庄二街村,东巷村党支部书记江珍安带领自己的村民忙碌在道路抢修现场。和东巷村义务救援队一样,当天,在张家庄片区内,还活跃着三合村、池西村、下池村等地的义务救援队伍,帮兄弟村庄重建家园……
              “我自己的父老乡亲,我不能袖手旁观!”7月25日,远在浙江杭州经商的涉县西达镇后匡门村村民王振伟得知家乡灾情后,心急如焚,不惜花费14000多元路费、历经50多个小时,从1200多公里外的杭州出发,日夜兼程,将道路抢修急需的挖掘机和装载机等重型机械运回家乡,义务为乡亲们抢修道路……
              在抢险救人、修路筑桥、重建家园的每一个地方,都有来自几里、几十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之外的救援队伍。相识或是不相识,此刻已经不重要。
            “来电了!”7月28日21时30分,经过数天的连续奋战,井陉县受灾最重的乡镇——辛庄乡的7个村全面恢复供电,河北南网供电线路最后的“孤岛”被抢通。
            “路通了!”7月31日17时30分,在省市专家指导下,在上游水库的支持下,通过改造河道等方式,邢台县熊户村连通外界的唯一一条道路终于抢通,270多位被洪水围困的村民得救了。
              灾区群众危难之际,一双又一双有力的援手,奏响了一曲无私无畏的壮歌。
              守望相助,风雨同舟
              ——大灾大难面前,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吃苦在一起,冲锋在一起,凝聚成一股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7月21日6时,在通往武安市马家庄乡的路上,一支特殊的队伍正在路面塌陷、桥梁冲毁的道路上艰难挺进。他们的目的地是与外界完全失联的没梁殿村和山根村。
              这支500多人的队伍里,有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有60多名人民子弟兵,有林业部门的50名抗洪救灾人员,有文安、兴华等10家钢铁企业紧急调派的300名工人,有医疗救护人员,有自带救灾物资的淑芳家纺、良茂钢铁、朝阳沟景区的企业家,甚至还有没有受灾或灾情较轻村庄的农民……
              队员大多自发而来,越聚越多。
              道路截断处,他们就靠着“一米一人、接力传递”,在山间地头临时开出一条传送物资的人工“传送带”,将救命物资运过一座座山头。
              4个小时后,这支队伍终于把500箱水、400件方便面、250条被子、100箱火腿肠、50件军大衣等物资,交到没梁殿村和山根村老百姓手中。
              在石家庄、在邢台、在邯郸,驰援灾区的队伍中,上至八旬老人,下至95后青年,有党员干部,也有普通群众,有知名企业家,也有个体经营户。来到灾区群众中间,他们没有年龄差距,没有职务高低,没有贫富之别,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与灾区人民共克时艰。
              “孩子,不怕,有阿姨在,阿姨带你去找妈妈。”7月20日,雨声响在耳边,洪水翻滚在眼前,孙丽美充满母爱的声音,让一个刚刚得救哇哇大哭的孩子找到了安全感。
              孙丽美是邢台经济开发区王快镇镇政府工作人员,自7月20日凌晨开始,始终坚守在抗灾救灾第一线。
              现场感很强的照片上,雨还在下,孙丽美衣服已经湿透,脸上挂着隐隐的笑意,她侧着头,似乎在跟怀里的孩子轻声说着什么。
            危急时刻,大家一条心,拧成一股绳,不怕战胜不了灾难!
              洪灾面前,人民军队来了。
            “时间紧,任务重,全体指战员全速前进!”暴雨,让南峪镇台头村成为井陉县受灾最严重的地方之一。7月30日,武警河北某部官兵300人在其他灾区抢险三天后,又步行3小时来到台头村,在烈日炎炎下,和当地群众一起,一铲一铲地清除淤泥。泥浆浸湿了他们的裤管,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手上磨出了血泡,战士们却全然不顾,毫不松懈……
  洪灾面前,志愿者来了。
              “这些是老乡们急需的,就是一件件扛也要扛过去!”7月26日,一支志愿者队伍带着矿泉水、大米、面粉、方便面、油和蜡烛来到灵寿县,要送往李家寨。路上多座桥梁被暴雨冲垮,志愿者们在20里外下车,搬上物资徒步前进。村民得了信儿,带上能装的、能背的、能推的家伙什儿,和志愿者接力将救命物资运到了村里……
              融入到灾区群众中的一支支救援队伍,不仅仅带来了物资,更带来了重获新生、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希望!
              守望相助,风雨同舟,受灾地区处处斗志昂扬。
              站在涉县后池村边,十几天前还是刚露出地皮的碧绿色的射干,现在已被洪水淹没。
              但几乎遭到毁灭性打击的后池村,没有一味沉浸在悲痛之中。
              从邻村找来发电机,从村民家里搜集来柴油,灾后第三天,村里开始部分恢复供电通讯;村民自发上阵,配合交通部门修复通往外界的公路。一周后,后池村结束了“孤岛”生活。
              一支竹篙难渡汪洋,众人划桨能开大船。
              大灾大难面前,我省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吃苦在一起,冲锋在一起,凝聚成一股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
              ——燕赵儿女演绎同舟共济、患难与共的无私大爱,生动谱写“善行河北”最新最美的篇章
              “叮,叮,叮……”7月19日开始,手机里不断传来的信息通知声,让网友“独孤九剑”异常忙碌起来。
              从这一天一早开始,初中同学微信群就成了他最关注的群,因为这里八成以上的同学都在邢台经济开发区的东汪镇和王快镇。
              十几天来,照片、视频、文字,群里几乎所有的话题都离不开暴雨、洪水、灾情、救援。这种“直播”令人揪心、着急,但也流淌出暖人的涓涓细流。
              群里热心的“帅帅”说:“我要去做义工。”“帅帅”是做装修的,7月21日晚上,他却“撂了挑子”要去做义工。他招呼受灾的同学到家里住,买日用品和消毒液送到安置点和同学家中,帮忙清淤、刷墙,发动更多的人捐款……
              受灾最重的群主说:“把东西给最需要的人吧。”群主是曾经的班长,群里数她家受灾最重——厂子被淹,汽车、板材被洪水卷走。可她却不让家人去领救援物资,还把同学们送给她的物资送到村委会。她在语音中说:“把东西给最需要的人吧。
              就这样,已近不惑之年的同学们活跃在互联网上,奉献在救灾一线。尽管看不见、摸不着,可小小的微信群内涌动的正能量却真真切切感染着“圈外”无数人。
              “记着按时吃药,很快就会好了。”8月2日,省文明办、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组织河北医科大学医疗志愿服务队,赴邢台市南和县白佛村、苏史张村,现场为500多名志愿者和灾区群众检查身体、诊疗疾病,还把价值1.2万余元的药品免费发放给志愿者和灾区群众。19人的服务队中,有16名是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不同科室的专家。
              危难之中见真情。
              感人的场景在各地灾区上演,动人的力量传递出无私大爱。小家与大家之间怎样取舍、如何选择?一个又一个奋战在一线的人给出了一致的答案。
            “没事儿!我从小在这儿长大,路熟!那户人家在山上住着,路冲了,车开不到跟前。我带你们去!”7月21日22时许,内丘县西部深山区侯家庄乡中心卫生院接到了群众的求助,卫生院护士长王小叶主动请缨,背上医药箱便出发了。
              这一去,王小叶便扎进了灾区群众中间。然而她不知道,就在她忙着为受伤、患病群众诊治时,同为医务工作者的丈夫郝晓勇也加入到了应急救援队当中,并来到了侯家庄乡。
  由于通讯中断,虽处同一个乡,可夫妻二人却常常是她前脚刚走,他后脚就到,两口子连着几天都没能凑到一起。
              一直到7月26日救援队员换岗时,在侯家庄乡中心卫生院里,丈夫郝晓勇终于见到了刚从明德小学安置点值班归来的王小叶。看到她满脸的倦意、一身的疲惫,丈夫急步走上前,拉起她的手心疼地说了句:“赶紧吃点东西、睡一会儿吧!一会儿说不定还会有任务……
              “快!三个村的口粮只能维持3天!乡亲们还等着咱们救命呢!”53岁的何明华坐在40℃高温的铲车驾驶室里,说话掷地有声。
            “7·19”特大洪灾发生后,井陉县甘陶河水位猛涨,南障城镇通往前头庄、大王帮、掩驾沟三个村的路被冲毁,三个村近千名村民被困。
              是何明华开着铲车,每天一干就是16个小时,打通了前头庄通往大王帮村的路。随后又不顾亲友劝说,与挖掘机司机一起,沿着河滩开辟通往镇上的临时路。
              几天的坚守,终于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解了近千名乡亲的被困之危。可很多人不知道,何明华80多岁的老母亲得知灾情后从石家庄市区赶来看他,只是一河之隔,他却没有乘坐挖掘机到河对岸和老母亲见上一面,因为他的时间要用来抢修,要留给等着他的被困乡亲。
                心在一起,则力必聚。
                在无情的洪水面前,一个个平凡普通的人,汇聚起了爱的力量。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高胜波,邢台经济开发区大贤村村民,他顾不上失去父亲的悲痛,把父亲遗体简单安置到医院后匆忙回村,立即加入了疏导交通、转移群众、护堤保堤的队伍中。
              王路平,赞皇县嶂石岩乡楼底村村民,他冒雨将附近施工工地被困的多名工人拉到自己家中,为被困人员熬粥做饭,安排住宿。
              颜燕华,台北退休教师,通过微信群了解到永年县受灾的情况后,通过微信捐款2000元人民币。
              刘湘贵,石家庄市年逾八旬的老人,两次徒步来到石家庄市慈善总会,为灾区捐款4.83万元。
              ……
              这是一份永远无法统计完整的名单,那一串串数字更汇聚成一册承载无限爱心的账本。名单上写满大爱,账本上尽显真情,生动谱写着“善行河北”最新最美的篇章!



来源:摘自《河北日报http://hbrb.hebnews.cn/html/2016-08/06/content_117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