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各界积极行动全力以赴投入灾后重建

25.07.2016  22:40

面对突如其来的强降雨造成的严重灾情,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急行动、全力应对,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奋力抗灾,驻石部队、武警官兵不怕疲劳、奋战一线,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抢险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各地生产自救重建家园工作已全面展开。同时,市区内供水缺口随着西北水厂的试供水,全市供水基本恢复。

雨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紧急动员,迅速成立了抗洪抢险应急保障和灾后重建指挥部,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投入到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中。市领导分别深入灾区一线,指导抢险救灾工作,靠前指挥、一线调度、现场解决问题,加快恢复重建进程。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明确要求,各级要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作风,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仗。各级各部门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力以赴投入到灾后重建工作中。

目前,赞皇县已经开始对基础设施、农田水利、道路桥梁、农林作物、土地、农耕机械、畜牧家禽、生产生活用品等受损情况,进一步核实。多方筹措救灾资金和物资,全力保证受灾群众生产自救和生活之需,使每一个受灾群众都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临时住处。现已设置5个安置点,临时安置受灾群众382人。向嶂石岩、许亭等重灾区发放食用盐4吨,面粉4万斤。同时,对受灾区域的垃圾、污泥和死亡畜禽进行了全面彻底清理,确保积水退、环境净。截至7月24日7时,环境消杀面积近8.7万平方米,水井消毒836眼,全县无疫情、食品安全等灾害发生。为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对全县78个自然灾害点进行严密监控。

平山县委组织部等5部门联合向全县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出为受灾群众捐款倡议,县四大班子领导带头向受灾群众捐款,干部职工踊跃参与。88支、3000多人的抢险应急小分队为抢修、保障受灾乡镇的路电讯医等连续奋战。城北网组织苏宁生活广场、光大银行等10多家爱心企业员工给古月镇送来大米、方便面、矿泉水等价值12万多元救灾物资和捐款……

从21日开始,省市县调拨的救助物资和上千万元的救灾资金已连夜发放受灾乡村。为降低受灾群众经济损失,平山县农业、畜牧水产等涉农部门已经安排技术人员前往分包乡镇,对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和园区重建进行指导帮助,做好养殖场灾后动物疫病防治。

目前,井陉县307国道、宜微线、衡井线全部贯通,平涉线、井阳线基本贯通,城区内部、县城到省会客车开通,4个乡镇农村客车全部开通。修复通讯基站274个,16个乡镇政府驻地通讯畅通。各乡镇政府驻地已全部通电,抢通所有10KV主干线路,1038个台区、245个行政村恢复供电。通过投亲靠友、村民互助、村委安排、民政兜底的方式,共安置无家可归人员8000多名。目前累计发放面包2.4万箱、方便面1.1万箱、火腿1600多箱、矿泉水1万箱、面粉和大米4640袋、被褥4246条,其它物资也正在紧张有序发放。截至目前,筹集60多万元药品和300箱消杀物资,投入350支小分队1000多人,对县城及乡村50多万平方米洪水消退区域、重点路段、垃圾存放区进行环境消毒处理,对重灾区发放急需日常药品和防疫消杀物资30多种,共计100多箱。

矿区干部群众迅速展开生产自救、重建家园行动,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3000多名机关工作人员走上街头,清淤清障,仅21日、22日两天,全区就投入人力达1.2万人次,清理垃圾、杂物、土方6万立方米,主干道全部畅通;区武装部迅速组织民兵队伍,帮助维修电力线路,90%区域迅速恢复供电。目前,该区一方面做好新一轮强降雨防汛应对,一方面做好灾后生产生活秩序恢复,各项工作有序展开。

7月24日,随着主城区供水逐步恢复正常,我市在瓶(桶)装水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的情况下,采购量明显降低,大部分大型连锁超市的销量降低了30%至40%。

针对部分小区仍然缺水的情况,市内各区域应急供水点依旧定时向市民供水。截至7月24日下午5时,新华区组织调配运水车53辆,累计运送水量5200吨;开放有自备井的小区、公园合计115个;设立供水点72个。裕华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入户800余次,免费为1000余名鳏寡孤独、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及时送去所需的生活用水。

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从7月20日晚,市民政局紧急向受灾较重的西部山区县调拨总价值达180万元的方便面、火腿肠、矿泉水、面包等基本生活物资,可满足灾区困难群众1万人两日生活需求,与300顶救灾帐篷、1000床棉被等救灾物资一起运往了灾区。截至目前,已安排救灾资金1.02亿元,下拨救灾物资价值269.6万元。社会爱心企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灾区奉献爱心,已接受爱心企业捐赠31.72万元的物资。

7月23日,省、市红十字会紧急采购、调拨米面油、夏凉被、帐篷等价值61960元的救灾物资,奔赴矿区重灾区荆蒲兰村,为灾区群众送去温暖与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