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以上老人到他们那儿免费吃午餐

22.09.2014  11:16

■这是一对黑龙江夫妇在石的善举!两年投入了4万多元,餐馆一直亏损

■所幸7位热心人36万元助力“敬老饭馆”,才一次次渡过难关

 ■饭店外面电子屏幕上打出:孝行天下,七十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

■82岁的于大妈说,她经常到这个饭店吃免费午餐。

2012年12月,来自黑龙江的一对夫妇,在省会大经街开了一家小饭馆。与其他餐馆不同的是,7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来这里免费吃自助午餐。因经营不善,小饭馆一直亏损,在濒临倒闭的时候,石市7位爱心人士先后帮小饭馆一次次渡过难关。近两年来,这个餐馆共为70岁以上的老人及残疾人提供了2700余人次,价值4万多元的免费午餐。

□文/图 本报首席记者 李梓

通讯员 张恒

善举

两年为老人提供4万元免费午餐

9月19日上午,大经街上纯净素食餐馆,以装修后的崭新面貌笑迎八方来客。这里的环境变了,这里的经营特色也变了,唯一不变的是孝老敬老文化。

2000年,李晓峰怀揣发家致富的梦想,与妻子牟广微从黑龙江兰西县榆林镇来石市创业。此前他在家乡学过厨师,考取了高级厨师证书,所以他来石从事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饭店打工。六七年后,他辞去饭店厨师工作,先后开过东北饺子馆,经营过馒头房,也卖过瓷器,积累了一些资本,也有了自己的房产。因此,他们夫妇非常感谢石家庄,认为这个城市给了他们创业的宽松环境和经营灵感,这里的朋友给了他们很多帮助,他们感恩于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人民。于是,夫妻俩就商议,决定从宣传环保、提倡绿色饮食的角度,开一家素食餐馆,并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残疾人提供爱心自助餐。

开业初期,每天中午都有三四十位70岁以上的老人及残疾人来这里享用价值15元的爱心自助餐。后来,很多老人因不好意思总是吃免费饭菜,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但平均每天仍有四五位老人光顾,即便是今年6月饭店暂时停业装修,也经常有老人来吃饭。他们无法给老人提供自助餐,就给老人煮面条和饺子。

牟广微说,近两年来,他们夫妇的这个小饭馆,为2700余人次提供了免费自助午餐,价值4万多元。

困境

抵押房子贷款维持饭店运营

社会各界得知李晓峰的感人事迹之后,很多人来这个饭店帮忙,有的做义工,有的悄悄把10元、50元、100元塞进摆在饭店一角的“功德箱”。甚至还有县城来的菜农,给店里送来免费的新鲜蔬菜……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这个爱心餐馆的运营。

然而,小饭馆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健康发展,而是步履蹒跚。

李晓峰说,这个餐馆每年房租18万,再加上员工的工资和水电费、物业费等费用,每年的运营成本在30万元左右,如果每天免费接待三四十名老人就餐的话,这个饭店每天至少盈利三四千元才能保本。再加上饭店只做素食,利润相对较少,所以饭店自开业以来每个月都处于亏损状态,但他们没有想过停止供应爱心自助餐。饭店实在经营不下去了,他们就向亲朋好友借钱。去年,他们还把自己仅有的一套房子抵押办理了银行贷款,用于支撑饭店和生活。

转机

7位好心人资助36万

石市赫女士深深被李晓峰夫妇的爱心事迹感动,经常到饭店帮忙,还资助李晓峰夫妇10万元钱,鼓励他们继续做好事善事。后来见他们还缺钱,就又给了1万元。41岁的李伟先生,多年来一直倡导孝老文化,宣传绿色饮食,跟李晓峰夫妇一样热衷于做好事,他也曾多次慷慨解囊,并跟朋友们一起为饭店的未来出谋划策。

就这样,在李晓峰夫妇最困难的时候,一个个好心人在精神和资金上给予了他们很多帮助。28岁的王晶来了,47岁的杜女士来了……饭店没钱交房租、开工资,不知是谁,就悄悄拿出钱来给垫上。自去年以来,先后有7位好心人共资助李晓峰夫妇36万元。

他们当中,有的人善于经营,便帮助李晓峰夫妇管理餐馆;有的精通设计,便对餐馆进行了设计装修。

记者希望7位好心人说出自己的姓名,可他们很不情愿,反复强调,支持李晓峰就是支持慈善事业,不求回报,更不想出名。李晓峰说,多亏这些朋友们的帮助,他们的饭店才一次次起死回生。

坚守

免费爱心午餐

仍在继续

7位好心人觉得,李晓峰夫妇的饭店之所以举步维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经营不善。因此,从今年6月开始,他们凑了七八万元,对这个小饭馆进行了装修,店内环境更突出了中国孝道文化特色。一楼的书柜上摆放了很多诸如《弟子规》、《二十四孝》、《家和万事兴》等书籍。只要食客喜欢,可随时把这些书籍拿回家。

与此同时,他们还调整了经营结构,把原先的自助餐改成点菜,增加了主食——素馅包子、面条和粥。一楼还增设了一个销售商品的柜台。装修后的饭店,在二楼依旧为老人们设置了免费午餐餐桌。70岁以上的老人,以及残疾人、流浪人员,均可到这里享受免费的素馅包子、面条、小米粥。

从今年9月19日开始,来这里就餐的人们发现,这家饭店门口外面的电子屏幕上,不停地滚动着这样的宣传语:“孝行天下,七十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

李晓峰说:“自从2012年餐馆开张以来,总有好心人往饭店功德箱里捐钱。以后再有人捐钱,我们就会拿这些钱去采购原料,做我们店里的特色素馅包子,然后将这些包子送给邻居、路人、环卫工人等等,这也算是好心人出钱我们出力,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爱心!

据牟广微介绍,自9月19日这家饭店装修重新开业以来,来这里吃免费午餐的老人又多起来。因为重新装修时考虑不周,老人免费餐桌设在二楼,致使一些腿脚不便的老人不太方便。下一步,他们打算把二楼的免费餐桌挪到一楼,方便老人免费就餐。

反响

来这里吃饭

感觉很幸福

82岁的于大妈曾做会计工作,30年前上班路上被机动车撞伤,左臂失去抓举功能。如今她老伴因患脑出血,大小便失禁,住进养老院。在石市的一双儿女虽然很孝顺,可他们也都各有一大家子人,上有老下有小都要照顾,只能抽时间分别到养老院、小区看望老伴儿和她。住在附近的女儿每天两次到妈妈这边,帮妈妈做出一天的饭菜,可于大妈的午饭依然难尽人意。于是,老人从2012年底开始,就经常到纯净素食饭店吃免费午餐。

9月21日中午,于大妈坐在纯净素食饭店一楼的沙发上吃包子,喝小米粥。“素馅的,还挺好吃,感觉挺幸福的!”她说,以前她经常到这里吃免费自助餐,四菜一汤,馒头、米饭随便吃,而且每天的4个菜品种不重样,非常好吃。“可总来吃,怪不好意思的。”老人撂下手中的筷子,直起腰看着记者,“那个时候,我就担心这个饭馆坚持不了多久,因为来吃饭的客人太少了。”老人说,看到饭店经营困难,再加上装修,今年她来吃饭的次数少了。现在,饭店重新开业,好像比以前红火了很多,她打算天天中午到这里吃包子。

居住在鹿泉的张军先生,是个残疾人,经常免费乘坐公交车从鹿泉到石市做好事,比如帮环卫工人捡垃圾,在火车站义务给外地人指路等。而每天做完好事,他都要到这个饭店来吃免费午餐,已经吃了快两年了。他说:“这个饭店老板真是个大好人啊!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