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妇石家庄开“敬老饭馆”:70岁以上老人免费吃午餐

22.09.2014  11:13

饭店外面电子屏幕上打出:孝行天下,七十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

    ■这是一对黑龙江夫妇在石的善举!两年投入了4万多元,餐馆一直亏损

    ■所幸7位热心人36万元助力“敬老饭馆”,才一次次渡过难关

  2012年12月,来自黑龙江的一对夫妇,在石家庄大经街开了一家小饭馆。与其他餐馆不同的是,7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来这里免费吃自助午餐。因经营不善,小饭馆一直亏损,在濒临倒闭的时候,石市7位爱心人士先后帮小饭馆一次次渡过难关。近两年来,这个餐馆共为70岁以上的老人及残疾人提供了2700余人次,价值4万多元的免费午餐。

  □文/图 首席记者李梓 通讯员张恒

  善举

  两年为老人提供4万元免费午餐

  9月19日上午,大经街上纯净素食餐馆,以装修后的崭新面貌笑迎八方来客。这里的环境变了,这里的经营特色也变了,唯一不变的是孝老敬老文化。

  2000年,李晓峰怀揣发家致富的梦想,与妻子牟广微从黑龙江兰西县榆林镇来石市创业。此前他在家乡学过厨师,考取了高级厨师证书,所以他来石从事的第一份工作便是在饭店打工。六七年后,他辞去饭店厨师工作,先后开过东北饺子馆,经营过馒头房,也卖过瓷器,积累了一些资本,也有了自己的房产。因此,他们夫妇非常感谢石家庄,认为这个城市给了他们创业的宽松环境和经营灵感,这里的朋友给了他们很多帮助,他们感恩于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人民。于是,夫妻俩就商议,决定从宣传环保、提倡绿色饮食的角度,开一家素食餐馆,并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残疾人提供爱心自助餐。

  开业初期,每天中午都有三四十位70岁以上的老人及残疾人来这里享用价值15元的爱心自助餐。后来,很多老人因不好意思总是吃免费饭菜,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但平均每天仍有四五位老人光顾,即便是今年6月饭店暂时停业装修,也经常有老人来吃饭。他们无法给老人提供自助餐,就给老人煮面条和饺子。

  牟广微说,近两年来,他们夫妇的这个小饭馆,为2700余人次提供了免费自助午餐,价值4万多元。

  困境

  抵押房子贷款维持饭店运营

  社会各界得知李晓峰的感人事迹之后,很多人来这个饭店帮忙,有的做义工,有的悄悄把10元、50元、100元塞进摆在饭店一角的“功德箱”。甚至还有县城来的菜农,给店里送来免费的新鲜蔬菜……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这个爱心餐馆的运营。

  然而,小饭馆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健康发展,而是步履蹒跚。

  李晓峰说,这个餐馆每年房租18万,再加上员工的工资和水电费、物业费等费用,每年的运营成本在30万元左右,如果每天免费接待三四十名老人就餐的话,这个饭店每天至少盈利三四千元才能保本。再加上饭店只做素食,利润相对较少,所以饭店自开业以来每个月都处于亏损状态,但他们没有想过停止供应爱心自助餐。饭店实在经营不下去了,他们就向亲朋好友借钱。去年,他们还把自己仅有的一套房子抵押办理了银行贷款,用于支撑饭店和生活。

  转机

  7位好心人资助36万

  石市赫女士深深被李晓峰夫妇的爱心事迹感动,经常到饭店帮忙,还资助李晓峰夫妇10万元钱,鼓励他们继续做好事善事。后来见他们还缺钱,就又给了1万元。41岁的李伟先生,多年来一直倡导孝老文化,宣传绿色饮食,跟李晓峰夫妇一样热衷于做好事,他也曾多次慷慨解囊,并跟朋友们一起为饭店的未来出谋划策。

  就这样,在李晓峰夫妇最困难的时候,一个个好心人在精神和资金上给予了他们很多帮助。28岁的王晶来了,47岁的杜女士来了……饭店没钱交房租、开工资,不知是谁,就悄悄拿出钱来给垫上。自去年以来,先后有7位好心人共资助李晓峰夫妇36万元。

  他们当中,有的人善于经营,便帮助李晓峰夫妇管理餐馆;有的精通设计,便对餐馆进行了设计装修。

  记者希望7位好心人说出自己的姓名,可他们很不情愿,反复强调,支持李晓峰就是支持慈善事业,不求回报,更不想出名。李晓峰说,多亏这些朋友们的帮助,他们的饭店才一次次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