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马上就办”成为常态——有一种作风叫“马上就办”(三)

27.04.2015  10:54

   正如“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对党员干部来说,在某项具体工作、某个特定时段做到“马上就办”并不难,难的是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时时、处处、事事都能做到“马上就办”;对一个地方来讲,一些机关、部门做到“马上就办”也不难,难的是让“马上就办”成为无盲区、无死角的普遍现象。

  20多年来,“马上就办”之所以能够在福州不断发扬光大,在八闽大地四处开花结果,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在这里,“马上就办”已经由理念、倡导变成了制度机制。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提出“马上就办”的同时,就十分注重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从那时起,诸多着眼于“马上就办”的制度机制,比如“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全程代办制”等一项项依次推出,并坚持至今;为了让“马上就办”成为推动各级各部门职能转变的有效手段,他亲自推动,相继制定了《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考评办法(试行)》、《机关工作人员效能告诫暂行办法》……可以说,正是这些有效的制度机制,让“马上就办”走向了常态化、制度化。

  反观一些地方,之所以没能做到“马上就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相应的制度机制。因为没有用制度明权确责,所以就给推诿扯皮留下了空间;因为没有用规章明确办事时限,所以一些人才敢于拖拖拉拉;因为机制不够顺畅,所以办起事来就反应迟钝、速度缓慢……让“马上就办”像在福建一样“形成风气、形成习惯、形成规矩”,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通过刚性的制度,明确不同部门、岗位的职责,量化细化任务,提出标准要求,列出进度时限,保证各方面、各环节有机衔接、顺畅高效。如此,才能用外在约束,促使所有党员干部都养成“马上就办”的习惯,让“马上就办”成为不因人、时、事而改变的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马上就办’的关键,就是要抓好督查工作,要‘回头看’。只有督促检查,才能真抓实干,否则就是‘稻草人’。”现实当中,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庸懒散拖,就与监督和问责乏力甚至缺位有很大关系——对失职者、作风有问题者,督导问责的板子要么“高高举起、轻轻落下”,要么“举而不落”,有的甚至举都不举。如果说制度机制的缺失给了一些人不“马上就办”的空间,那么督导问责的缺位则助长了他们不“马上就办”的胆量。因此,只有建立起严密的督查督办机制,将监督问责贯彻到“马上就办”的全过程,才能让每一个党员干部都感受到压力,倒逼其不断增强“马上就办”的自觉性。

  好的制度能清除掉诸多陋习,好的机制能催生出好风气好习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在大力倡导的同时,还要在实践中探索完善相关制度机制,用刚性的力量,推动“马上就办”成为常态。□梅刘柯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