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干部群众热议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意义

07.08.2017  18:01

  从黄沙漫漫、林木稀疏,到绿树成荫、山清水秀,塞罕坝人55年的平凡坚守、苦干兴业,造就中国高寒沙地生态建设上前所未有的绿色奇迹。连日来,我省(河北省)干部群众持续热议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意义。“塞罕坝人为我们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之路。”大家表示,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牢牢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绿色发展的大道上砥砺前行,让燕赵大地尽快呈现天蓝、地绿、水秀的美好景象。

  “塞罕坝的发展实例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道理,有了良好生态才能有更好发展。”文安县委书记刘雪松介绍,从今年4月开始,文安打响了以左柳滩人造板集中区综合整治、卫生集中整治和“小散乱污”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企业治理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彻底改变落后的产业发展结构,让绿色变革成为拉动发展的强劲动力。

  “对塞北林场来讲,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可以说启示深刻、弥足珍贵。”张家口市塞北林场场长程文秀表示,要学习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用三年时间再建一个百万亩的塞北林场,建设光伏林业、碳汇林业和坝下经济林三个示范区,推动生态林业建设和生态林业产业的有机融合发展。

  沿滦平县金山岭长城文化旅游区一路行来,长城河谷、凤凰谷、国际滑雪场、融合城、望京楼旅游综合开发等一大批文化休闲旅游项目正在火热建设。悄然间,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根在矿业大县越扎越深。

  滦平是承德的缩影。作为矿业大市,承德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深入推进文化旅游及医疗康养、大数据、天然山泉水等“十大绿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去年该市“十大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4.3%,传统产业正在向绿色产业转变。市发改委主任王毅表示,如何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塞罕坝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承德必须彻底摒弃资源依赖老路,咬定绿水青山不放松,用绿色理念引领发展走向可持续。

  穿行在“太行山最绿的地方”——邢台县前南峪村山场间的林荫路上,丝毫看不出去年洪灾的痕迹。“1996年、2016年两次洪灾,我们都经受住了考验。”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天林自豪地告诉记者,当年该村毅然砍掉三家涉污染支柱企业,改建为延伸产业链的苹果脆片生产线、板栗加工厂等,做饭取暖不用煤,早早建起了污水处理厂,确立了绿色发展的主基调。“塞罕坝的发展理念和先进事迹让我们深受触动、备感鼓舞,我们正在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领会,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着力提升改造前南峪生态旅游区,让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成功的背后,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副处长范庆书说,省科技厅历来重视坝上高寒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近年来针对坝上干旱半干旱地区苗木抗旱、人工固沙林生态系统、生态水资源涵养、生态景观系统建设以及风沙源区生态和谐发展、国有林场管理机制等优先布局,投入经费1000余万元开展研究,取得了一批先进适用的研究成果。下一步,省科技厅将积极打造塞罕坝机械林场绿色循环发展科技创新产业链。针对森林培育与生态修复,开展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等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技术研究;针对山区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及数字山区建设,开展山场生态修复、植物微环境土壤改良、山区生态资源数字化管理应用技术研究,为绿色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河北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塞罕坝林场是河北省涌现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范例。自1962年建场以来,几代塞罕坝人伏冰卧雪、艰苦奋斗,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目前,林场内林地面积达到112万亩,林木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每年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人民政府
塞罕坝林场干部职工谈弘扬塞罕坝精神
(记者杨金文 赵少聪 张建国 通讯员王东岭)塞罕坝法制办
赵克志: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赵克志在承德调研时强调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坚定走人民政府
塞罕坝林场干部职工谈弘扬塞罕坝精神
  (记者杨金文 赵少聪 张建国 通讯员王东岭)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