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市政府食安办四个方面紧急部署汛期食药安全监管工作

08.08.2016  15:12

  近日,石家庄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汛期食药安全监管工作紧急调度会,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政府食安委主任或主管县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市政府关于做好当前汛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指示精神,从四个方面紧急部署了汛期食药安全监管重点工作,为灾后重建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提高认识,强化政府领导责任

  会议要求,各县(市、区)政府要绷紧食药安全这根弦,始终把汛期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紧迫重要任务,要求食安委主要负责同志和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主管负责同志,靠前指挥,亲自部署,督导相关部门履职尽责,加强监管,全力保障汛期饮食用药安全,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强化监管,压实部门工作责任

  要求各级政府食安办主动协调各成员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强化协调配合,共同做好汛期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农业、林业、畜牧部门进一步加强蔬菜、水果霉变和畜禽疫病的监控,严密掌握溺亡病死畜禽及水产品的流向,及时妥善做好无害化处理,严防流入市场;粮食部门加强粮食收购、运输、储存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防止受潮霉变等不合格粮食流入市场;卫生部门做好灾区饮用水质量的监测,加大对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和饮用水消毒剂的监督检查力度,保障饮用水安全;食药监部门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抽检和巡查力度,加强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风险。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障良好的市场秩序。重点检查灾区餐饮店、集贸市场、副食店和常用药品、医疗器械、捐赠食品药品的质量安全,做好捐赠食品药品的登记、贮存、管理。督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单位,及时清理销毁被洪水淹没、污染的食品药品。加大对农贸市场、超市等重点领域巡查频次,做到“五个严防”:严防不合格原料、水淹变质食品重新进入食品生产企业,严防浸水、发霉、变质不合格的食品进入市场销售,严防餐饮服务单位使用病死牲畜或者被洪水浸泡污染发霉变质的食品进行再加工上餐桌,严防受损药品原材料特别是中药材流入生产流通环节,严防不合格药械流向灾区或从灾区流向市场,坚决打违法犯罪行为,避免给群众带来生命和健康威胁。加强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供餐食堂和送餐企业的管理,定期巡查,落实食品原辅料的查验和食品留样制度。督促指导被积水浸渍的餐饮服务单位,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认真做好农村集体聚餐的食品安全指导,对聚餐人数超过30人的,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防止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工商、质监、城管、公安、商务、环保、供销等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相关工作。

  三、加强宣传,增强群众防灾意识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和正确的舆论引导,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微信、微博等媒体和在灾民临时安置点发放宣传单、开设黑板报、设立咨询点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学会识别和不食用腐烂变质、受污染、霉变、被洪水浸泡的食品和药品,不吃来路不明及溺死的动物肉类,注意饮水安全,不喝受污染和未经消毒处理的水,确保饮食用药安全。

  四、严格值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汛期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沟通和工作督查督办,实行24小时值班制,充分做好应对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抽调业务素质、政治素质过硬的人员组成应急队伍,扎实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一旦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查明原因,及时上报,妥善做好事故的调查和处置工作。同时,要加强汛期信息报送和资料收集,建立完善监管记录和防汛救灾工作日志及工作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