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1464号建议的答复

08.06.2015  12:15

王军利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研究出台可操作性强、见效快的垃圾处理办法和措施”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垃圾快速成倍增长,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有些农村甚至出现了垃圾遍地、围村堵路等现象。针对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急待解决的现实需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面部署了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下大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不配套、公共服务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加快打造“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田园风光、舒适宜居”的现代农村。一是重点村取得明显成效。几年来,全省近两万个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重点村开展了“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清庭院)等垃圾清理工作,并因地制宜建设了垃圾池(箱),组建保洁队伍,建立管护机制,保持村庄整洁。今年3月,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印发<关于在全省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农村垃圾治理进行全面部署。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在有条件的县(市)实施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机制,目前50个县(市)基本实现。三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了农业环境监测监管体系,完善了农业面源污染定位监测网络,加台电了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测队伍建设,积极探索了农业清洁生产技术模式,实施了一批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取得较好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做好以下工作:

      一、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当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大事来抓

      把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县级为主体组织实施,设区市进行督导协调。结合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每年将村庄垃圾处理工作做为必选动作列入了十五件实事,制定了垃圾处理工作方案,在设施建设、长效机制建立、资金筹措、检查考核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二、把设施建设当做基础工作强力推动

      一是提升县(市)域垃圾处理能力,按照城乡一体、适度超前、经济适用的原则,确定垃圾处理设施布局,现有垃圾处理场不能满足需要的,应提升处理能力或新建县(市)的第二、第三垃圾处理场。二是建设镇(乡)垃圾转运站,原则上每个镇(乡)建设一处转运站,在满足清运要求的前提下,合理设定服务范围、科学定点,相邻镇(乡)可共建共享。三是配置村庄垃圾收集设施,按照人口、垃圾产量和方便群众投放的原则,设置垃圾收集设施,提倡使用垃圾桶收集,逐步取缔露天垃圾池等非密闭式垃圾收集设施。四是配齐垃圾收运车辆,从镇(乡)转运到垃圾处理场最好使用密闭式专用车辆运输,从村庄到镇(乡)的转运站可用密闭式简易车辆运输,有条件的地方可优先选用方便桶车对接的自动化密闭收集车。

      三、把因地制宜的模式选择作为科学方法

      一是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对于县(市)域面积不是很大,设施布局较好、经济发达的,可实行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的“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市)处理”。二是就地分散处理模式。对于县(市)域面积较大,村庄距离县(市)处理设施较远或交通不便的,可就近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对垃圾进行最终处理。三是以PPP模式为主的市场机制。在垃圾治理的部分区域或某一环节,鼓励专业化服务和社会化资金参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村民自治、市场运作、政府监督”的运行机制。

      四、把垃圾减量化、资源化作为重要前提

      通过回收、堆肥、饲养牲畜等办法就地消纳和利用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可对纸板、金属、塑料等集中收集储存变卖,对草木、农作物废弃物、厨余垃圾等易降解垃圾进行沤肥或进沼气池处理后返田,对石块、砖块、灰渣等建筑垃圾,用于铺路填坑或加工新建材等。大力发展农户用沼气,综合利用作物秸秆,推广“猪-沼-果”、“四位一体”(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等能源生态模式。通过分类回收利用,可实现垃圾减量70%左右,大大降低垃圾收集、转运的成本,促进农村垃圾处理的长期持续推进。

      五、把长效机制建立做为关键环节来抓

      一是加强村庄保洁员队伍建设。村庄按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保洁队伍,建立保洁作业制度和监督奖罚制度。二是建立各级财政资金主导、多元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同时按照受益群众出资、政府补助、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保证保洁员待遇和设施日常管护经费投入,使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运行有保障。三是加强宣传动员群众工作。加强宣传发动,使农民群众充分认识不良生活卫生习惯的危害,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调动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垃圾处理的积极性,引导鼓励农民出资、出义务工参与垃圾处理工作,变农民“要我做”为“我要做”,力争做到您提出的“推动农村垃圾处理步入‘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轨道”。

      六、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建立完善农业面源污染方面的政策法规,依法开展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控能力建设,提升污染监控水平。探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运行机制,建设一批回收再利用项目,形成可借鉴的回收利用技术模式。

      您对我们的办理和答复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填写在“征询意见表”中,并用“专用信封”寄回,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5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