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7月20日专题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24.07.2017  14:03

  时 间:2017年7月20日
  地 点:西直门办公区2号楼1层新闻发布厅
  主持人:成 义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新闻处副处长
  嘉 宾:朱华栋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徐东群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副所长
      张 岚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水质安全监测室主任
      张流波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   

  成义: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国家卫生计生委专题新闻发布会。目前我国进入盛夏,全国各地遭遇了高温天气,进入了“烧烤模式”,同时部分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国家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高温天气下的公众健康防护和洪涝灾害后的防病工作,在本月10号的国家卫生计生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发布了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专家制订的预防中暑、洪涝灾害健康教育,夏季易发传染病防治以及洪涝灾害卫生防病健康教育材料目录等核心信息,希望记者朋友能够高度关注,共同宣传好这些夏季健康科普知识,保障群众的健康平安。

  近日,我们注意到中央气象台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和暴雨黄色预警,高温多雨天气还将持续,所以我们召开这次专题发布会,邀请专家向大家介绍高温天气下公众健康防护以及洪涝灾害后的有关防病知识。我介绍一下今天台上就坐的嘉宾: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朱华栋教授,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副所长徐东群研究员,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水质安全监测室主任、张岚研究员,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消毒与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张流波研究员。我是宣传司新闻处的成义。

  四位嘉宾将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传递夏季科普知识,并将结合本领域研究和工作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首先我们请北京协和医院朱华栋教授介绍情况。
  朱华栋: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谢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作为一个急诊科的大夫我们也确实关注到最近的中暑病人的数量增加,包括我们协和医院目前也是在收住几例热射病的病人,病情还是比较严重的。中暑是属于季节性的疾病,主要是在夏季高温天气,而且是高温高湿天气特别容易发生,“中暑”名词的来源是很早之前我们在中医文献里就出现的,这个疾病在我们以前的老祖宗的时候就做了研究,在中医里就有一些分类。在我们急诊疾病谱里,中暑也是非常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疾病,尤其在夏天。它的发病主要是因为在特别炎热的天气里,尤其是高温高湿的情况下,人体健康体温有一个调节的功能,人体本身散热和产热都是保持一个平衡,但是在高温高市的情况下,产热、散热打破这个平衡,容易出现中暑的疾病。确实有一些病人要更加危险,像老年人、儿童、一些精神疾患和慢性疾病的人群,这些人群如果发生了中暑,它的死亡率和疾病的严重程度比较高,这些人群我们更是要高度重视。

  中暑这个疾病也是一个可防可控的疾病,它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这个病是完全的没有办法。如果我们及时发现,及时应对,很多的病人也是能挽救过来,也是能避免病情发生到最严重的程度。哪些措施可能有效防止中暑的发生呢?在夏季高温高湿天气里,我们可能更多关注一些天气预报,如果天气预报说了,气温明显升高,再加上湿度特别大,高温高湿,我们在临床上如果认为温度加上湿度特别大,就是中暑的危险因素。

  中暑如果在室外的活动时候,再加一些体力活动更容易发生。我们曾经收治一个热射病的病人,以前是一个清洁工,在夏天穿的衣服比较厚,再加上没有采取防控措施,所以就发生了严重的中暑情况。夏天在高温高湿的环境里,尽量的避免外出。我们除了这种高温环境外出预防之外,还要尽量在夏天里多喝水,因为在中暑的发生当中,水分的丢失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病人可能在出汗比较多,水分没来得及补充,因为我们汗液当中会丢失一些盐分,病人容易发生严重的中暑叫做热痉挛,突然发生抽筋的情况。除了水分及时的补充以外,在夏天的还要注意良好的睡眠,饮食要清淡,良好的睡眠对我们增强疾病的抵抗力非常重要。有的是完全室外工作,建议这些人群要做好防护工作。采取必要的遮阳帽要戴好,要穿一些宽松的衣服,如果有一些中暑先兆的时候,有一些头晕、头昏的症状,要及时躲在阴凉环境里避免发生严重的中暑。如果有些病人出现特别严重的情况,出现抽搐、昏迷、高温,体温居高不下就非常严重,我们临床有一个名词是“热射病”,中暑最严重的类型。这个名词可能老百姓不了解,老百姓可能知道中暑,我们临床的热射病就是体温特别高,我们正常人的体温不超过37度,在热射病的时候,这个人的体温会达到40度、41度,高达42度,有时候可以把体温表冲破,非常高,体温表测不出来这个温度。这样的病人往往都会有一些中枢神经系统,意识的障碍,叫不醒、昏迷,出现抽搐、抽风的症状,热射病非常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热射病就是重度的中暑,要第一时间联系急救的专业人员,把病人尽快的转运到医院。在转运病人到医院之前,要把病人尽快放到阴凉的环境里尽量降温,最好的措施就是比如把病人放在浴缸里倒上冰水、凉水去除降温,这也是目前认为对于热射病来说,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

  如果没有这样的现场救治条件,也可以给病人身上用一些冷毛巾擦试腋下、大腿跟这些部位,因为腋下、大腿跟包括颈部是属于大血管的部位,通过冰水、冰块的擦试,可以迅速起到降温的效果。还可以通过风扇给病人吹,让病人尽快的把体温下降。所以在热射病或者是重症中暑的处理当中,迅速把病人的体温降下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处理中暑最重要的手段。这个病人送到医院以后我们也会采取同样的措施,包括用冰袋降温、冰冻降温、用电风扇吹给病人降温,什么时候把把温度降到怎么样就安全了。有些特殊情况,比如一摸额头特别热,降温到病人引起寒颤,降温就差不多了,如果要检测体温,把病人能降到38度是最理想的,至少要降到39度以下,这个病人可能才是比较安全的,对病人的恢复是很有利的。如果这个病人体温持续的居高不下,经常一直在40度以上,病人会出现很多器官功能障碍,包括可能会出现心衰、肾衰、肝脏衰竭、呼吸衰竭、脑水肿,往往是致命的,热射病如果不积极治疗,病死率非常高,普遍的病死率可能是50%-70%,如果是老年的病人,70岁以上的死亡率会高达80%。我们在中暑的预防当中发展到热射病阶段,尽快把病人的体温降下来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病人由专业人士送到医院以后,除了积极降温之外也给予其他的支持,比如说脏器的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中暑这个病是预防为主,发展到严重情况,死亡率是非常高的。预防的关键是大家一定要在夏季炎热的高温高湿的环境里尽量的要注意保护自己,如果发生有一些中暑先兆如不舒服、头痛、头晕、胸闷、不适、抽筋、意识不清的情况,尽量躲到阴凉环境里,重在预防。谢谢各位朋友。
  成义:
  谢谢朱华栋教授。下面有请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的三位专家,首先请环境所的徐东群研究员介绍情况。
   徐东群: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刚才成处长和朱主任分别介绍了最近我们国家大范围出现了这种高温的天气,而且在昨天中央气象台又一次发布了高温黄色预警,这样的高温天气未来十天还会持续。这次的高温有一个特点:第一,持续时间长。一般情况下是5-7天,有一些地方会达到9-10天。第二,大部分地区气温能够达到35度。还有一些地区能够达到37-39度,甚至最高的时候可达40度。在这种情况下,刚才朱主任给大家专门讲了中暑热射病,其实进入7月份以来,随着气温的升高,阳光强烈照射,还有一点我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我们环保部门包括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他们也做了一个预报,受到高温和强光照射的时候,在京津冀、长三角地区都出现了臭氧的中度及以上污染,大家可能对这个关注得还不是特别多。未来十天内,我们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也将还会有这种臭氧的污染。

  在谈到健康防护方面,朱主任特别给大家介绍了常见的中暑,包括中暑的预防和重症中暑怎么积极救治。除此之外,大家还要关注几类健康影响,一是日光性皮炎,阳光强烈照射下,如果出门没有防护好,容易造成皮炎。二是因为强光的作用下,臭氧污染,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对眼睛、鼻子、咽喉、气管都有强烈的刺激,在刺激下会影响肺功能的改变,尤其是对有基础性疾病,包括哮喘、COPD这些病人,会使这种病加重,这是提醒注意的。三是温度这么高,大家尽量不要在室外多活动,待在室内如果不开空调也是很难受的,但是大家开空调以后,因为室内的温度就比较低,这样长期在低温下也会引起头晕、食欲不振、热伤风,甚至一些中老年人本身关节有问题,长期低温下会诱发关节炎。四是夏天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尤其是要提醒一些中老年人,食物有点变质稍微加热就吃了,这样会引起腹泻,严重的时候会引起急性肠胃炎,这些都是在临床医院当中造成了一些老年病人、急诊、重症病人的增加,都是由于高温天气以及高温的作用下,包括臭氧,包括附带的我们长期无论是在房间内还是在车内,长期低温下,室内外温差过大,会引起身体的不适。
  刚才朱主任讲了很多关于中暑的方面,我就不再介绍。在高温和臭氧的污染下,我们想针对不同类型的人群提出一些整体的健康防护建议,对于脆弱人群,患有基础性疾病的,包括一些老年人岁数比较大,虽然没有太多的基础性疾病,还有婴幼儿、孕妇,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对于温度比较敏感,这类患者我们提出来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的时段在室外活动,因为这个时段一方面温度特别高,一方面臭氧的浓度也特别高。

  第二,尤其是心脑血管的病人,温度高,体表蒸发比较快。早晨起来,一起床就应该先喝凉开水,补充一夜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的粘稠度,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在高温的天气下发病。老年人有关节疼痛,一定不要长时间待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当中。我们给大家一个建议,像这类病人,室内使用空调的时候和室外温度差不要超过5度。也不能长期一直开着空调,一般我们的建议是开起空调1-3小时以后要关下来停一会儿,甚至要通风换气,长期关闭门窗,室内的空气质量下降,晚上睡觉的时候,对于这些脆弱人群最好不要开着空调睡觉,可以在睡前打开空调一段时间,在睡觉的时候关上。这是对于脆弱的人群。
  对于我们这些上班族,一般的人群,其实臭氧浓度从中午12点到1点达到高峰,如果这时候在室外活动就可以感受到它的一些刺激性。臭氧的浓度会持续到下午2到3点,如果在这个期间外出活动的话,应该做好防护措施。我们要穿着一些透气性好的衣服,要穿一些浅色的长袖衣服。
  除了臭氧以外,还有日光性皮炎也需要防护,那么也要戴上太阳镜,或者使用遮阳伞、遮阳帽。如果觉得实在太热,愿意穿短袖的衣服,裸露的皮肤要涂上防晒霜,这样都可以避免阳光的直接刺激。我们一定要注意补水,不是说渴了再喝水,渴了就晚了。除了补水之外,像今天的发布会现场也给大家准备了绿豆汤和其他淡盐水的饮料。中暑其实和睡眠是有关系的,如果睡不好觉,没有充足的睡眠更容易发生中暑。
  还有一点建议,大家很多人都开车,开车的时候会把车里的空调开得非常低,无论你在房间当中还是在车里,空调的温度都不要和室外的温差过大,这样如果你在车里待一段时间再出来,或者在外面待一段时间再进去,一激一下,或者是热一下都不好。有一些同志开长途的车,开累了就打开空调在里面睡觉,这个特别不好,尾气当中的一氧化碳会渗透到空气当中会造成中毒,这一点提醒大家注意。

  今天在场的都是媒体朋友,对户外的朋友们,有清洁工人得了热射病的,我们国家也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户外工作的人员,包括清洁工、交警、交通协理人员、建筑工人夏天还要作业。这要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气温预报,调整好作业时间。比如以建筑工人为例,当日最高气温要达到40度以上的时候,是必须停止室外露天作业的。气温要是达到37度以上,40度以下的时候,在室外露天作业的累计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连续时间也是有要求的,都不能超过最高值,否则人就受不了。气温在最高的时段,刚才我们提到通常是中午比如说12点到下午3点的时段,一般情况下高温下就不得安排露天作业,让他先休息。达到35度以上,37度以下的时候,最好这类人要采取轮班的形式,比如说交警原来是2小时轮一班,现在的时段下建议1小时或者是半小时轮一班。采取轮班休息的方式就缩短了连续作业的时间,就可以避免中暑。
  刚才也提到在户外作业一定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而且除了这以外,因为是户外作业人员,随身要配备一些防暑降温的药品,比如说清凉油、十滴水等等这些。这些人在户外的时间比较长,那么,从外面回到室内以后,切忌一定不要一下就进入空调温度特别低的房间,这样会容易出现问题。刚才朱主任提到一旦自身感觉到要出现中暑的症状,比如出汗比较多,口特别渴,胸闷、恶心这些症状,在室外的时候要立即去休息,喝一些清凉的水、饮料,降降温,感觉不好了,就要马上送医院。重症中暑的时候,无论是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都是非常危险的。
  总之,炎热的夏天其实有很多方面都是需要注意的,希望大家从刚才提到的几个方面都加强这方面的防护,提早预防。谢谢大家。

   成义:
  谢谢徐东群研究员。下面我们请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水质安全监测室张岚研究员介绍情况。
  张岚: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我介绍一下洪涝灾害的一些情况。截止到上个月月底,6月28号,媒体报道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19个省市区包括兵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的情况。跟往年的情况相比,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汛情总体来说还算平稳。我们同时也看到在局部地区受灾还是相对来说比较严重的。这两天媒体朋友都会看到一些相应的报道。在7月13号、14号,吉林永吉县的暴雨对当地的饮用水安全产生了影响。我从饮用水安全的角度介绍相应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洪涝灾害,特别是严重的洪涝灾害发生以后,不仅会造成群众财产上的损失,严重的还会造成一些伤亡。同时对于生态系统,特别是公共卫生设施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包括可能房屋、道路,这两天我们在一些报道上都会看到相应的照片。房屋和道路公共设施会被冲毁,通常情况下饮用水水源同样会受到影响,浑浊度从原来的几十、上百,瞬间就可能达到上万的水平。严重的时候供水和消毒设施也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特别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人员伤亡。有时候会伴随着微生物滋生带来的安全风险。如果对这些事件处置不当,洪涝灾害的发生往往会伴发疫情的发生。
  在过去的一些洪涝灾害的事件当中,我们也看到在一些国外的事件处置过程当中,确实是有一些疫情的爆发,那么灾害发生以后,如果很严重的地方,受害严重的地方,会有集中的居民安置的情况,在临时居住点往往会存在人口密度大,生活条件不像我们在家里这么舒适,而且在灾情的过程当中,人群的免疫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老人和儿童,这样使得人们的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强。在灾害发生以后,特别是洪涝灾害发生以后,对群众而言,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是我们危机应急处置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

  前面两位专家都谈到高温热浪导致的中暑事件,跟中暑事件可能以个体性的发病为主不同,像洪涝灾害如果在处置过程当中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是对集中式供水系统产生影响会导致群体性的发病。对于洪涝灾害的应急处置,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它分成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对供水设施没有遭到破坏,没有保障正常供水的地区通常要求在辖区范围内的供水单位,供水单位是饮用水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辖区内的供水单位要树立饮用水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饮用水的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同时加强供水设施的巡回检查,做好水源设施的卫生防护和水质检测工作,确保供水设施安全渡汛,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对于我们卫生机构,我们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法定的职责,我们也要进一步加强对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和监测,落实供水单位的各项卫生要求。对于自建的集中式供水和乡镇的水厂进一步加强管理,对于二次供水、自备供水和农村的节约供水和分散供水等等,要进一步强化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同时加强对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源卫生防护指导的工作。对二次供水设施和学校的饮用水的设施和清洗消毒的检查力度要进一步加强。
  同时要依法整治有一些供水单位在无证的情况下擅自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依法查处使用违法的不符合要求的设施产品的行为。同时加强饮用水的水质监测工作。大家都知道,刚才已经谈到一旦洪涝灾害发生以后,对于饮用水安全最大的风险是生物性的风险。在水质监测过程当中重点落实的是微生物的指标,还有消毒剂余量指标,在洪涝灾害发生以后,我们要进一步强化饮用水消毒的工作。
  除此之外,洪涝灾害发生往往会对水源的浊度有大幅的提升,还有一些面源的污染也会导致氨氮的指标在某些情况下和正常情况下有大幅的提升。对于这些针对性的指标也要开展相应的监测工作,并且适当的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来调整我们的监测频率,及时发现问题,进一步强化饮用水的消毒设施,最终的目的是一个,要确保饮用水的安全。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在洪涝灾害发生过程当中,我们的水厂、管网设施遭到破坏,甚至导致供水受到影响,有一些地区有停水事件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在工作落实过程当中,一般应该分阶段进行处置工作,在初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受灾群众的应急供水的问题。没有集中式供水条件的时候,建议优先选择提供瓶装水。因为大家知道瓶装水运输很方便,水质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可以用来解决应急饮水问题,当然在道路交通允许的情况之下,采取水车送水也是十分有效的方式。在我们实际工作当中,也有很多的尝试。水车的空间也相对密闭,相对卫生安全,居民可以就近取水,使用也比较方便。但是我们水车都不是专用的,在水车使用前要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使用过程当中要落实专人负责,并且要注意做好饮用水的消毒工作,确保水质安全。
  进入到灾害的中期要优先选择恢复当地原有的集中式供水系统,加强饮用水的消毒和水质监测的工作。无法及时恢复原有的集中式供水的时候,对于受灾群众的临时居住点,建议采用一些饮用水的应急集中处理设备进行应急供水,并严格落实饮用水的消毒措施。当然还有一些受灾群众可能还是以分散居住的方式,采用的是家庭储水的供水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要落实专职的投药员,进行水质的简单的净化处置,特别是消毒的工作。
  第三是在灾害的恢复期,我们强调全面做好供水设施的恢复工作。在恢复之后,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必须对整个修复的设施和管网进行彻底全面的清洗和消毒,水质合格之后方能够作为饮用水来使用,同时加强水质的监测工作。
  对于公众而言,在洪涝灾害期间特别是一些暴雨持续发生的时期,公众的角度上应该注意饮用水安全。中国的老百姓有一个特别好的习惯,我们都是喝开水的,这是特别好的控制生物性风险有效的处理方式,水一定要烧开后才能饮用,要严防病从口入,一旦发生腹泻、腹痛、恶心、呕吐这些胃肠道的症状的时候,一定不能盲目大意,特别是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同志,自己可能有一点不舒服,以为扛一扛就过去了,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及时就医。我们卫生部门也要做好疾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特别在特殊时期一定要做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的发生,特别是防止疫情的扩散。各级政府要做好饮用水安全在内的卫生安全宣教工作,我们的目的都是一个,要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谢谢。
   成义:
  谢谢张岚研究员。下面请张流波研究员介绍情况。
  张流波:
  各位记者朋友,上午好。刚才我们张岚研究员就灾后的水的安全问题跟大家做了非常详细的介绍。我还是就我们洪灾之后的防病问题跟大家做相关的介绍。
  我们知道发生洪灾以后,可能整个生活环境就变了,刚才说的我们生活饮用水水源可能受到污染了,自来水可能没有了,所以面临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除了饮用水,第二就是厕所,一下大雨,那些厕所可能就会被淹了。即使在城市里,如果受到洪水的侵袭以后,对整个化粪池这一类的处理也受到破坏了。所以粪便的处理也是一个大的问题。不只是粪便,因为一发生了洪涝灾害以后,整个活动的范围就变小了。这时候那些垃圾怎么处理,这些牛羊家禽怎么来养殖,可能对周围的环境带来什么风险,这些问题都显得非常突出。特别是出现一些比较大的洪灾时候,可能我们灾民们就要住在大堤上或者住在临时的高坡上,这时候活动范围非常小,这一块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
  一发生洪涝灾害以后,我们可能以前用煤气、燃气的停气了,以前烧柴的、用煤的,结果没柴了、没煤了,灾民刚开始的时候会面临比较严重的食品安全的风险,吃的喝的这一块要保证安全也是很关键的问题。除了这以外,一发生洪涝灾害,我们基层的一些卫生设施也会遭到破坏。再加上水一多,天气一热,蚊蝇容易滋生,老鼠容易聚集,都跟人争地盘,这时候我们面临着公共卫生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哪一条做不好,都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发生,特别是肠道传染病,一些人畜共患病就显得比较突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面,我们一定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刚才张岚研究员从水的这一块做了非常详细的讲解,除了水这一块,我们还要做好其他的一些工作。比如说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及时收集清运的问题,这一块我们应该考虑在这些灾区,特别是灾民点上应该考虑适当的、及时的增加一些移动厕所,增设一些临时厕所,有必要的时候对现有的厕所做一些改扩建。这样的话保证灾民有足够的厕所,这也是很关键的一点。因为没有足够的厕所以后,可能粪便的污染问题会突出起来。

  如果我们增建了这些厕所要注意别建在太低的位置,要是水一涨又淹了,这时候应该是尽量的建设在高坡上,尽量建在下风向。还要注意跟居住点的距离不能太远,有的说这个厕所比较脏,我建远一点,实际上超过一段距离以后,灾民可能就不往厕所里面跑。这一点也需要注意。如果厕所满了,应该及时的把它掏干净,该掩埋的做掩埋,这样来保证我们有足够的厕所可以用。
  我们也可以考虑对这些垃圾的临时存放点,在这些厕所周边定期喷洒一些消毒剂,这些消毒剂有防病的作用,当然也可以防臭。除了做好这些厕所粪便垃圾的处理,我们更要注意食品安全,要防止病从口入。作为灾区的群众应该自觉的不吃生冷食物、隔夜食物,尽量减少聚餐。我们要做好餐饮具、食饮具的消毒工作,确保不因食饮具的污染导致肠道传染病的传播。作为灾民还得做好手的卫生,餐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如果是有条件的时候,又可以直接用手消毒剂在餐前便后做一个手的消毒,这些都是我们确保防止病从口入非常有效的措施。
  除了食品安全以外,我们还应该在灾区及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这一方面我们要通过爱国卫生运动确保我们居住点,特别是灾民点的环境卫生。在灾民点的建设之初,我们可以考虑对灾民点做一些消毒、杀虫的处理。我们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特别注意杀虫灭鼠这一块,降低蚊蝇密度,降低鼠的密度,减少肠道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病机会。作为灾区的老百姓还得要注意提高自我的防护意识,尽量提高自己的免疫力,我们现在互联网相当发达,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电视、报纸了解有关的灾后防病知识,我们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做一些预防接种,这一方面应该是自觉地接受当地疾控部门的指导,适当的时候开展一些预防接种。

  除此之外,我们作为灾区的老百姓还要注意,如果万一发生了传染病,我们也不要惊慌,我们绝大部分的传染病或者说现在在我们国内的这些灾区发生的传染病都是可控可治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做好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这样发生了传染病,我们也可以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这时候如果我们感觉到有身体不适的时候,应该尽早到就近的到医疗点就诊。发现传染病的时候,应该是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灾后的传染病的防控就可以做的到位。谢谢。
  成义:
  谢谢张流波研究员。听了四位专家的介绍,相信各位记者朋友们对我们高温天气下如何做好防暑健康防护,洪涝灾害后如何防病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朱教授一个问题,您刚才说中暑现在发病很多,您也说了预防很重要,可能早发现也比较重要,我们怎么判断是否中暑了呢?谢谢。
  朱华栋:
  谢谢您的提问。因为中暑确实是早发现早预防,避免发展成重症非常重要。我们希望有一些先兆的时候就把中暑给诊断出来,比如说病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高温高湿是相对的环境,如果气温在30度到31度,湿度达到85%以上容易发生中暑。或者气温已经达到35度、36度,这时候的湿度是60%左右,就容易发生中暑。如果气温是38%,湿度达到50%就容易发生中暑,气温到了40度,湿度30%,大家看到越是高温高湿越容易发生中暑,这是相匹配的。在这种环境下出现不舒服的症状,头痛、头晕、胸闷、恶心、呕吐、出汗比较多、口渴的症状,如果再严重一点导致走路有一点晃悠,意识不清楚,这时候一定要高度注意,尽可能脱离这种环境,到一个凉爽的环境里多喝一些饮料和水,补充一些水分,如果喝饮料是运动型的饮料,包括含有盐分的,如果没有的话就喝水,尽可能有电扇的情况下,给他吹吹风,然后有空调,把温度降下来,如果采取这些预防措施,很多病人可能就会避免发展到我们说的热痉挛、热衰竭或者热射病这种特别严重的中暑程度。我们还是强调中暑是一定重在预防,有先兆的时候要提前有所警惕。谢谢。

  健康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请教张岚研究员。第一,在洪涝灾害期间,饮水问题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如何做好自我防护来让百姓喝到安全水、放心水。第二,目前很多小区都有桶装水的机器,包括我也去接这个水,高温的情况下,蚊虫滋生,怎么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由什么部门来监管?谢谢。
  张岚:
  特别好的两个问题。先回答第一个问题,针对于洪涝灾害期间,饮用水安全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保障工作。从公众角度来讲,我们如何去做好相应的自我防护,这可能是大部分公众都关心的问题。我们刚才谈到洪灾灾害主要的影响是对水源,这是很显而易见的会对水源造成污染的影响,严重的时候有一些供水设施也会造成影响,甚至个别地区会有一些停水的情况发生。为了防止疫情的发生,从公众的角度应该从保障饮用水、饮食安全做起。刚才张流波主任也介绍了相关内容,我补充一些相应的信息。
  第一,我们多次强调一定要喝开水,绝不要饮用生水,这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非常好的传统,对我们的卫生安全保障也发挥了特别积极的作用。
  第二,如果受灾特别严重的地区,如果有停水情况发生的地区,刷牙漱口也是暴露的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刷牙漱口都要使用冷开水,减少生水的使用。
  第三,有一些地方是集中式的水厂,由水厂进行供水,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讲特别是城市水厂有比较好的管理的经验,有很好的管理措施,但是在个别地方会存在一些自备井供水的情况,对于这些供水一定要强调对取出来的井水要强化消毒的工作,消毒以后再饮用。如果发生井水异常,比如说有一些发浑,颜色有一些改变等等这些一些情况,一定要停止使用,并且跟相关部门进行报告。在饮食方面,建议减少生吃瓜果,如果就好这一口,就想吃,在生吃瓜果食物的时候建议用冷开水进行洗净,建议去皮使用。要防止用生水洗洗直接就吃了,这样可能增加暴露的风险。至于凉拌菜、海鲜就少吃。饭前要养成特别好的卫生习惯,我们从小,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教育,饭前便后要洗手,也有很多的口诀,这也是很好的方式。对于餐具茶具一方面要洗净,另一方面要进行煮沸消毒。我们也可以用一些化学消毒剂来消毒,对于老百姓来讲可能我们煮10分钟、15分钟是比较可行的,又是比较有效的消毒方式。在吃的方面也是一定要烧熟煮透,生熟分开,尽量做到现做现吃,有一些剩饭剩菜实在舍不得扔,那么你在储存的时候,要做到防蝇防鼠,而且要放在冰箱里,控制温度的保存,而且在食用之前要加热煮透,保证食品的安全。特别是一些学生孩子们,流动摊贩卖的食品,这时候对一些凉卤菜和切开的水果尽量要少吃,不要购买未经检验的肉制品。
  对洪涝灾害发生的地区,像超市里有一些食品水就漫过去了,对包装破损的食品,或者我们明显能看到已经腐烂变质的,一定不要食用。同时在持续降雨期间,老百姓可以自己观察,虽然没有达到停水断水的情况,持续暴雨期间要观察自己家里饮用水的变化。比如说有一些颜色的变化,包括有一些味道,有一些可见的不溶物等等,包括水异常的浑浊等等,这些情况一旦发生以后,要停止使用,最起码停止把它作为饮用水使用。要向所在小区的物业,供水单位或者向我们卫生部门,来进行相应的反馈,实际上所有的工作,目的只有一个,通过控制饮用水安全,来防止大疫的发生。
  第二我们要求现制现售水机,现在不光北京,大家因为媒体可能是北京的朋友,看到一些现制现售水水机,公众对现制现售水机量也相对来说比较大,目前我们对现制现售水机实施卫生许可管理,所以先查看现制现售水机上面有没有卫生许可批件的信息,这样实际上就保证我们卫生部门已经帮你做了一部分审查的工作,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们要求现制现售水机提供者要经常开展水质的自检,并且要定期送到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全面的水质检验。所以在现制现售水机上,它应该有相应的自检的水质监测记录,而且还会张贴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所出具的相对来说比较全面的水质监测报告。这也是判断我们现制现售水机管理上是否完善的有效的措施。第三个方面,在现制现售水机的使用过程中,你可以多留个心,看看现制现售水机周围的卫生防护情况,旁边就有个垃圾站离得特别近,旁边有污水排放的地方,可能会对现制现售水机的水质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在这些一些水的使用过程当中,就给大家提个醒,自己要当心。另外有很多的水机是有门,桶放在里面,这个门也是比较有效的保护措施。如果管理相对来说比较好的话,这个门长期是关闭的,只有刷卡才能把门打开。但是有一些管理不是那么规范的时候,这个门就是老半开着之类的,这些都可能会带来一些隐患。所以公众可以从以上几个角度去评估一下自己小区所采用的现制现售水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是否存在风险。大概是这样的内容。

   中国医药报记者:
  请问疾控中心的徐研究员,我们知道有时候天气预报预报的温度并不是特别高,但是人的体感却特别热,为什么天气预报的温度跟人感觉的温度不一样呢?谢谢。
  徐东群:
  谢谢你的问题。这也是大家都有感受的问题,每次天气预报预告的时候说,今天的温度有32度,但是我们出去以后,感到非常闷热,首先说一下有几个概念:第一,体感温度是指人自身感觉到冷热的程度,受四方面的影响。一是天气预报预报的这种气温,环境的温度。二是湿度。刚才朱主任说容易中暑的时候是高温高湿环境下,湿度的影响。给大家举个例子,如果我现在的温度预报的气温是32度,如果湿度只有30%的时候,你的感受就是基本上32度。但是如果湿度达到60%的时候,你感受到的就是37.8度,将近38度,湿度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导致体感和气温不一致的。比如说高一点的,35度的时候,如果湿度达到60%的时候,这时候你感受到的温度是45度,所以湿度是第二个影响因素。第三是风。大家有同样的感受,比如炎热的夏天是分成两大类型,一类炎热是干热,一类是闷热,叫湿热。有风的时候,尽管很热,但是你感觉还是很舒服的,因为人体它的主要散热途径是体表出汗,有风一吹就把汗吹开了就舒服一些。第四是太阳辐射。今天我注意观察一下,我们在座的包括我们台上的几位都是穿着深色服装的衣服。太阳辐射有两层意思,辐射本身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跟着装衣服的颜色有关,二是跟云量有关,大家可能有感受,今天的温度有点高,但是多云或者说走在有阴凉的地方,感觉不到那么热。但是如果在太阳底下走的时候就感觉到非常热。再就是衣服本身的影响,衣服的颜色越深,吸热能力就越强,举个例子,你穿白色的衣服,那么它的吸热能力才有20%,但是穿黑色的衣服达到90%。这就是大家感受到天气预报预报的气温是环境的温度和我们人的自己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这又反复强调回来,我们夏季容易中暑,高湿度下,尤其会感到特别不舒服,因为散热散不出来,会影响到你的中枢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会造成中枢的症状出现。谢谢。
  科技日报记者:
  第一个问题请问朱主任,前一阵子,有一个新闻说非洲的友人在我们北京中暑了,引发了大家的围观。我想问的是大家可能都会认为是非洲人比亚洲人更加的扛暑耐晒,是不是真的是这样?不同的种族,体质甚至是年龄是不是在扛暑耐晒的能力上有什么差异?第二个问题请问张主任,材料当中有提到含氯消毒剂,请您介绍一下。我们通常都是用84消毒剂,请问怎么能够科学的使用84消毒剂?

   朱华栋:
  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实际上,中暑是在世界各地都可能会发生的,包括非洲那个地方平时也会炎热,但是确实在这里面,人的耐热性有一些区别,包括我们任何一个人,如果在高温环境里,第一周的时候发生中暑的机会是最多的,因为这时候对高温高热高湿的环境是不耐受的。如果温度持续一段时间,反复的进行一个适应的训练,这时候耐热能力增加了,。如果天气很快凉爽了,过了两三周以后,这个耐受性又下降了,这确实是有一点的耐受性,但是也强调一下,非洲人发生中暑是一样的,人种之间我们没有得到确切的数据,那个人种是更容易发生中暑,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受性的训练,基本上任何人很容易发生中暑的,有一些运动员实际上也会有意识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进行一些体力的适应训练,一定是在逐步的适应性的,有计划的推动,而不是所有人高温高湿的时候第一天锻炼身体,很多人为了减肥。我说一个小故事,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曾经碰到某一国家的运动员,他是为了降体重,就在特别炎热的天气下去跑步,他为了不喝水,为了脱水达到这种标准体重,很快就发生了一个脱水,造成一个热射病的发生。在任何情况下,包括运动员也是不能免除在外的。高温高湿,人的耐受性有一些区别,但是时间也不能太长,也是要强调我们每一个人种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防护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有发生中暑的可能性。谢谢。

  在年龄方面,主要是老年人有一些基础病,很多老年人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这些老年人对这些热也不是特别敏感,我们看的一些老年人,发生中暑的时候,都是穿的特别厚的病人。前几天收了一个热射病的病人,平时的话,早晨非常炎热的情况下,溜弯的时候,还要穿着毛衣毛裤,可能有一些传统的理念在里面,觉得早晚凉一些注意保温,夏天可能觉得早晨没事,实际上已经到了九十点的时候天气非常炎热的,这种情况老年人对这个热不敏感,再加上他有基础病,只要发生了这种中暑,就非常容易导致器官功能衰竭,为什么老年人的发生率比较高,刚刚说了70岁以上的老年人再加上基础病,死亡率可能会高达80%以上,这些人群更要关注。如果这个人本身有一些精神问题,对这个热也还是不知道,不知道平时怎么穿衣服,减衣服,冬天不知道穿衣服,夏天不知道减衣服,家里的监护人要做好提醒准备,帮助他做好穿着,包括饮水方面,如果夏天注意多饮水,注意着装和行为的改变,很多的中暑是能够预防的。谢谢。
  张流波:
  关于含氯消毒剂,是指所有的靠氯的氧化能力来进行消毒这一类化学制剂的总称。应该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在我们国家应用的也非常广泛,再加上含氯消毒剂价格比较便宜,可以说是现有的这些消毒剂里面最便宜的消毒剂之一。这些含氯消毒剂,刚才谈到像水的消毒,用液氯比较多,还有像漂白粉、漂白粉精,还有一些化工的副产物,次氯酸钠、次氯酸钙,这一类的都是含氯消毒剂,这些年还有一些有机氯,所谓的二氯异氰尿酸钠、氯胺-T,这些都也是含氯消毒剂,所以含氯消毒剂就化学成份来讲,还可以说出来不少。它也可以是液体的,也可以是粉剂的、片剂,还有做成颗粒剂胶囊的,这种类型比较多,在中国用的是比较广泛的。像84消毒液也是一种含氯消毒剂,它的成份更特殊,是复方的含氯消毒剂,因为84消毒液通常是为了提高它的稳定性,为了增强它的效果,里面加了一些辅助的成份。84消毒液在我们老百姓家里用的可能是最多的一款,又便宜,两三块钱就可以买一瓶,在家里可以用半年的时间,基本上很多超市都可以随手买到,这一款的消毒剂用得比较多。我们用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做消毒的时候,在家里首先第一是在有效期之内,因为这一类的消毒剂,这一类的84消毒液,它的稳定性通常来说半年、一年不会超过两年,所以我们在家里使用的时候,别用一个过期无效的东西。
  第二,用的时候,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面说明的这些方法进行配置去使用。千万别把它浓度配得太高,可能对物品有损害,浓度太低可能就没效。这时候一定要看好说明书,说明书告诉你是怎么用你就怎么操作,不同的含氯消毒剂浓度是有区别的,使用的剂量也是不一样的,这时候看说明书是非常关键的。谢谢。

   成义:
  今天的发布会时间有点长,但我们健康科普说得再多也不嫌多。在发布会的最后,希望记者朋友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推动将健康领域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向群众普及传播,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健康卫生领域的权威机构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健康知识传播当中来。我们也关注到很多单位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举办了《百年协和医学与健康讲堂》活动,让协和医学专家走出诊室,走上讲堂,走上媒体,走进群众,用这种非常好的形式来传播健康知识。这样,我们共同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养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更加有效的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把这把健康的金钥匙真正交到群众手里。
  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炎炎夏日,防暑防疫健康提示送给你
  访谈时间: 2017-07-20 14:00 卫生厅
山东启用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
  日前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有序推动复工复学,卫生厅
钟南山:磷酸氯喹还没做对照实验
  2月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与钟南山院士进行了远程会诊。在专门安排的答记者问环节,钟南山表示,临床治疗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克力芝平均6天~7天后,核酸检测转阴;使用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的平均转阴时间为4.卫生厅
首批疫苗将在美进行临床试验
  美国生物技术企业莫德纳公司2月24日宣布,卫生厅
世卫组织认为:中国疫情顶峰已过尚未构成全球性大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月24日表示,卫生厅
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看望慰问感染医务人员
  在抗击疫情战场上,一些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卫生厅
江苏恢复日常诊疗秩序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近日印发《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