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防暑防疫健康提示送给你

21.07.2017  13:01

  访谈时间: 2017-07-20 14:00

   访谈嘉宾: 中国卫生科教音像出版社社长:李雨波
       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副所长、研究员:徐东群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杜铁宽

   主要内容: 高温防暑,洪涝防疫,发生中暑要及时采取哪些措施?洪水来临前、来到时以及灾后要重点注意什么?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关注国家卫生计生委在线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张玮。高温防暑、洪涝防疫,发生中暑后要及时采取哪些措施,洪水后要注意什么?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相关领域的专家解答网友关于防暑和洪水后防疫的问题。他们分别是:中国卫生科教音像出版社社长李雨波、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副所长、研究员徐东群、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杜铁宽教授。欢迎三位专家。我们经常听见人们说中暑,那么在临床上,中暑到底是指一种什么样的身体状态呢?

   [杜铁宽:] 中暑一般是指人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因为散热和产热不均衡导致热量积聚引起的不舒适,除了引起温度上的不舒适,还会伴随失水和身体里的电解质,所谓电解质是指钾钠钙等这些人体必须的离子。在人体的不平衡和失电解质的情况下会有明显的不舒服。可轻可重,大部分中暑是比较轻的,放到阴凉地方缓一缓就可以。但也是有重的,我们叫热射病,是可以致死的。

   [主持人:] 临床上判断中暑是简单还是困难的事情呢?

   [杜铁宽:]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如果想到中暑和之前所处的高温高湿度的环境结合起来,那你可能就很容易指向疾病,症状和环境匹配。但是病人来的时候误以为是别的病,比如误以为是感冒或者脑炎引起的发烧等情况,你没有想到是高温高湿中暑的环境,这个时候就有可能忽略过去。因为中暑本身别没有什么特征性的化验或者检查的指标可以证明,主要就是靠高温高湿的危险环境来提示,我们叫做病史,通过病史来提示。

   [主持人:] 高温天气,哪些人群属于中暑高危人群?一些特定人群,比如儿童、老人和孕产妇,应该如何预防中暑?

   [徐东群:] 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发生中暑,但是如果高的温度下在户外工作的人群是一类。还有一类就是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它的湿度比较大,通风条件比较差。还有一类就是人群比较密集,通风条件也比较差的时候,这几个环境条件下是容易发生中暑的。对于中暑来说,易感人群有几类:一类就是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比如说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其他的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另一类就是老人、婴幼儿、孕产妇,这些都是容易发生中暑的。另外就是中暑也跟身体状况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你睡不好觉,这个时候也是会容易发生中暑的。还有一类,刚才为什么提到老年人呢?因为老年人的末梢循环比较差,他对温度的感知也比较差,也有一些例子,有些老年人早上出去锻炼,他穿得比较多,他自己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等到九十点以后温度上来了,就容易产生中暑了。

   刚才说到的这些特定人群,提到中暑主要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所以每天在比较炎热的时候,上午10到下午4点这个时段温度都比较高,所以这类人群,比如老年人、婴幼儿这个时段尽量避免室外活动。这是一方面。第二,这类人群,包括老年人和婴幼儿,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能等到口渴了再喝水,缺水也容易导致中暑。还有就是天气炎热,大家都待在室内,就要开空调,对于易感这类人群或者脆弱人群,因为他们体质上存在着一定问题,所以空调温度不要超过室外的温度,也就是说温差不要大于5度,也不要长时间在室内开空调,尤其是在他们入睡时应该把空调关了,也就是说空调开一到三个小时就要停一段时间,最好能够通通风、换换气,对于这些人群这是要考虑的,在出行、在室内的时间。如果必须要出去的话,一定要做好防护,包括穿浅色的、宽松的衣服,戴上太阳镜,用遮阳帽或者遮阳伞。

   [主持人:] 高温天气尽量呆在室内,但是有些工作的人由于工作性质原因要在户外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预防中暑的窍门吗?

   [徐东群:] 必须在户外工作的人一定要关注天气预报,如果说天气预报预报出来说日最高气温能达到40度或者以上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应该停止室外作业,要回来休息。如果日最高气温在37度以上40度以下的时候,这个时候在室外连续工作的时间不能超过6个小时。温度在35度以上37度以下的时候,最好采取轮班作业的方式,比如一些建筑工人,在户外工作执勤的交警和清洁工人,都要采取这种方式,缩短连续工作时间。第二,尽量避开温度比较高的时段,调整作业的时间。比如说清洁工调到上午10点之前把该做的事情做了。还有就是加强自身的防护,这个防护不仅仅是说从服装上、遮阳伞上等方面,还要携带一些必备的防暑药品,包括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等等。在户外工作时,自己要注意自己的一些感受,如果感到出汗特别厉害,头晕、恶心,有这些症状的时候要尽快到室内或者清凉的地方休息一下,如果症状在加重,就有可能出现中暑的症状,要及时去医院。

   [主持人:] 杜教授,我们刚才谈到很多预防中暑的措施,但是有时候特殊情况下,还有很多人会中暑,如果我们身边有人中暑可以采取哪些应急措施?

   [杜铁宽:] 从中暑的处理,咱们老百姓或者普通市民能够采取的办法来说,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说。第一,针对热量方面,我们减少这个人继续受热,同时我们让他能够尽量把热散出去,这是两方面的方法。减少他继续受热,需要把他挪到阴凉的地方,如果在室外,比如树荫下面或者伞下面,如果有条件可以挪到空调房里。增加他散热,采取让他通风,使他身体的热量尽快散走,可以用风扇吹他或者蒲扇扇他。另外可以往他身上洒一些水,再加上通风,水分蒸发会把身体的热量带走很多。如果有更好条件的话,那就给他拿一些冰袋或者冰冻的冷饮放他身边,比如放到脑门、腋窝这些容易降温的地方,甚至可以直接喝下去。中暑的人常常会伴有失水和失去电解质,所以我们还要给他补这两方面的东西,通常大家会知道补水,但是单纯补纯净水是不够的,一定要补电解质,所以比较理想的是喝一些运动饮料,比如说脉动、体饮这样的。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备口服补液盐,它是一种粉状的,兑水喝下去以后可以迅速补充人的电解质和水分。还有,人在中暑条件下会失水,也许他会有虚脱或者身体水容量降低的情况,如果他持续站着或者坐着会不舒服,如果有条件让他躺着,甚至可以采用他的腿抬高,让有限的水容量供给头、心脏上。

   [主持人:] 杜教授,您刚才提到中暑的应急处理。有网友说他中暑以后引起发烧,可不可以服用退烧药呢?

   [杜铁宽:] 这个问题很好。中暑,大部分比较轻的中暑的人提问不会升高,但是对于一些中暑很严重的人,体温可以升得很高,38度、39度,甚至40度以上都有出现过的。特别遗憾,我们通常所说的退烧药对这种中暑所导致的体温升高是不起作用。我们常说的退烧药有泰诺林、美林、柴胡等,这些药物起的作用是靠阻断人体内的一些炎症因子或者致热源的途径来起作用的,但是中暑的病人身体内没有这样的问题,他的热量是从外面积蓄过来的,所以药物对他没有用。要想让中暑的人体温降下来,主要是靠物理降温,比如冰、水这些。

   [主持人:] 杜教授,普通家庭为了防备中暑可以常备一些药品在家里吗?或者您有什么推荐吗?

   [杜铁宽:] 我推荐备的药品,一个是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的,就是口服补液盐,替代方案也可以备运动饮料。但是口服补液盐因为体积比较小,方便储存。第二个,备酒精。补液盐是补充的,酒精是帮助散热的,因为酒精挥发很快,会迅速地把热量带走。类似的能够挥发的药品还有咱们常用的风油精、清凉油,它也有挥发作用。 第三个,建议备冰袋。建议家庭在冰箱里常备几个冰袋,对中暑很有效,另外家人磕碰,冰敷也很有用。

   [主持人:] 徐所长,刚才我们谈到中暑,高温天气除了中暑还有那些疾病值得我们警惕?

   [徐东群:] 跟高温直接相关的就是日光性皮炎,就是大家在外边如果裸露的地方直接受到太阳照射。另外,随着温度的升高,大气当中发生氧化性以后,臭氧的浓度就会升高,臭氧是一种强氧化性的空气污染物,臭氧升高以后就会对眼睛、鼻子、咽喉、气管产生强烈的刺激。同时对于患有COPD哮喘老慢支的这些人群就会引起症状的加重。另外,在高温天气下,因为大家都不到外面去了,就呆在室内,把空调温度开得非常低,这样情况下,就会造成室内室外温差比较大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热伤风,同时对于有一些身体状况的脆弱人群,就会造成身体技能失调、头晕、食欲不振等,长期在这种低温下,有关节性疾病的人还会诱发关节炎加重。还有一点,由于特别热,所以大家喜欢吃冷的食物和冷饮,这里要特别提醒注意,尤其对于儿童、老年人,因为他们本身的胃肠功能就很弱,不主张从冰箱里拿出冷冻食品马上就吃,这样肠胃功能适合不了,有的时候就会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腹泻。还有就是提醒老年人注意,因为老年人生活比较节俭,头一天的饭菜没有完全吃完就放到一边了,如果这个饭菜没有冷藏好或者没有加热就吃,还会造成一些腹泻,这些都是在夏季温度高、炎热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到的一些健康影响。

   [主持人:] 徐所长,那哪些食物多吃可以消暑?

   [徐东群:] 一个是一些功能性饮品,多喝一些绿豆汤,多喝水。还可以饮一些绿茶,但是喝茶时,空腹最好不饮,孕妇、儿童不饮。还有就是西瓜,有糖尿病的人尽量少吃。还有就是黄瓜、苦瓜这些蔬菜里面有清热解毒的食药同源的东西可以吃。还有就是可以煮一些绿豆薏仁粥、莲子粥,这些都是防暑好的食品。

   [主持人:] 杜教授,我们聊了这么多,说明一点,就是中暑这个事情我们不能轻视忽视它。那中暑可以重到什么程度?

   [杜铁宽:] 严重的中暑有三大类,由轻到重叫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热痉挛,在运动员中比较常见,在足球场上我们可以看到热天的时候,运动员踢到下半场时经常会出现腿抽筋的情况下,这就是热痉挛,就是体内的大量水、电解质失去以后,补充的没有那么充分,就会导致肌肉痉挛、抽筋这种表现。如果更进一步的话,人的脱水加重,甚至人体内的温度已经没有办法平衡了。人虽然叫做温血动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控制自己的体温,但是中暑的时候,温度可以不断地攀升,我们正常体温是37度,进一步升到38度、39度,这个时候人体会出现热衰竭的表现,主要特点就是虚脱,水分丧失的很明显,甚至会出现晕倒的情况。更进一步加重的时候,体温升到40度以上,人会出现神智模糊,甚至昏迷,身体内其他的多个脏器也会出现衰竭的表现,比如肝衰黄疸、心脏循环衰竭、凝血功能障碍、骨骼肌溶解的表现,在医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多脏器衰竭。这种最重的中暑一般就叫做热射病,是很难治疗的。即便及时送到医院,死亡率也在50%。前段时间,我们还曾经听说过有坐月子的产妇在家因为中暑而死亡的情况。

   [主持人:] 李社长,最近这段时间全国各地有高温天气,很多地方发生强降雨和洪涝灾害,那洪灾过后,主要由那些疫情风险,导致疫情发生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李雨波:] 夏天雨水比较多,发生洪涝灾害比较常见,洪涝灾害之后的疾病危险主要是肠道传染病,包括食物中毒。主要原因,一个是洪水过来以后污染了水源,把以前比较洁净的水源污染了,引发了一些微生物。还有就是因为高温,天气热、湿度大,食物不容易保存,容易腐败变质,容易导致食物中毒或者是肠道传染病。还有就是生物媒介引起的,包括蚊子叮咬,因为洪涝之后,水里的蚊子、苍蝇繁衍比较厉害,蚊子叮咬引起的黄热病、乙脑。苍蝇多了以后更加重食物的,痢疾、霍乱等传染病。甚至老鼠也会躲起来,跟人接触的可能性更大,包括鼠疫、高端螺旋体病等都有可能发生。还有一种就是洪涝多了,皮肤在水里泡着,皮肤病也会加剧。 还有就是因为卫生情况受到限制容易得红眼病或者接触性的手足口病等。

   [主持人:] 李社长,面对您刚才说的这些可能发生的疫情的风险,普通人在洪灾过后应该做好哪些防疫措施?特别是涉及到食物和饮水方面。

   [李雨波:] 对于一般居民老百姓来讲,只要把住病从口入关,提倡不喝生水,要喝烧开的水或者经过消毒处理的水,如果当地有条件,桶装水、瓶装水都可以。如果没有条件,取水后要经过消毒或者处理,煮沸5分钟。同时也要保持饮食上的洁净卫生,首先腐败变质的不能吃,隔夜的食物吃之前一定要蒸熟煮透,不吃生的或者变质的食品。如果是淹死的家禽家畜都不能吃。不明原因,淹死的或者病死的家禽家畜都要经过专业机关的专业人员处理,深埋或者焚烧处理。日常一定要把饭菜蒸熟煮透,不吃生的。生活中要注意环境卫生,一是要保护水源。二是不随地丢垃圾、不随地大小便。洪涝灾害以后,环境卫生还是要注意。还有一点就是在住的住房防止蚊子和苍蝇,用蚊帐或者把食品用防蝇罩遮盖等。包括消灭老鼠,用老鼠夹子或者粘鼠贴,在房屋周围或者帐蓬周围,要注意驱蚊避蚊和老鼠。 再有就是个人卫生,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毛巾要一人一巾,不能和别人共用或者混用。在洪涝灾害地区,如果发现有人呕吐、腹泻或者发热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同时报告给当地的防疫部门或者医疗卫生机构。

   [主持人:] 李社长,您刚才提到个人要做好哪些防疫措施,我们知道您来自中国健康教育中心,那从中心的的角度,我们应对夏季高温、洪涝灾害防疫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雨波:] 日常我们会开发一些关于洪涝灾害防病的基本健康知识点和一些常规的宣传材料,包括海报、折页作为储备,比如今年7月初,我们在宣传司的指导下,给全国的健康教育机构发了一个通知,就是关于加强夏季传染病防治和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的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通知。在通知里,一是提醒相关机构,要加强相关健康知识和健康技能的普及和传播,主要是应对洪涝灾害的卫生防病和夏季高温中暑相关的。同时我们给发了相关的核心知识,就是老百姓应该基本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我们开发了一系列健康传播的材料,包括视频的,就是饮用水怎么消毒、溺水病人怎么急救,中暑病人现场治疗措施等,有视频的,包括海报挂图和小折页。还有给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用的,他们对百姓开展讲座的标准化PPT,给他们宣讲时用。 同时把文字和视频,包括平面材料在我们中心的网站上,包括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健康中国微信和卫生计生委的网站上,都分期做了推送。这些知识和材料给各专业机构,希望他们根据当地情况,通过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包括各种大众媒体、各种新媒体等传播形式和传播手段,在夏季期间八方洪涝灾害的知识或者夏季高温防中暑的知识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

   [主持人:] 感谢三位嘉宾的参与和精彩发言,通过三位嘉宾的回答,不知是否解除了大家的疑惑?本期访谈到此结束,咱们下期再见。

国家卫生计生委7月20日专题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时 间:2017年7月20日   地 点:西卫生厅
预防中暑核心信息
  1.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卫生厅
山东启用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
  日前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有序推动复工复学,卫生厅
钟南山:磷酸氯喹还没做对照实验
  2月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与钟南山院士进行了远程会诊。在专门安排的答记者问环节,钟南山表示,临床治疗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克力芝平均6天~7天后,核酸检测转阴;使用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的平均转阴时间为4.卫生厅
首批疫苗将在美进行临床试验
  美国生物技术企业莫德纳公司2月24日宣布,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