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虽谈成, 希腊仍难松口气

14.07.2015  16:36

  经过17个小时的马拉松谈判,欧元区领导人终于就希腊债务问题达成协议,准备对希腊实施第三次救助。希腊退欧危机最紧张的一页似乎已经翻过,然而面对随之而来的债权方的严苛条件,这个自称“紧缩实验室”的国家恐怕仍难松一口气。

  【相互妥协的产物】

  在跌入退欧悬崖前的最后时刻,希腊总理齐普拉斯与国际债权人握手言和,采取“立法换贷款”、“抵债换贷款”的妥协。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教授丁纯表示,齐普拉斯此番妥协早在情理之中,这不仅因为德国、芬兰等国向希腊撂狠话,发出“不改革就离开欧元区”的最后通牒,还因为连日来的资本管制让希腊民众饱受流动性枯竭之苦。齐普拉斯知道,如果再不获得流动性支持,技术性脱欧将很快成为现实,而这种结果是希腊难以承受的。

  而从欧元区债权人的角度看,他们也并非没有让步。这首先来自于欧盟内部的温和派声音,他们担心希腊退出会给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不可逆的伤害,严重打击世界对欧元的信心。因此法国总统奥朗德、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等纷纷唱起“红脸”,与德国斡旋,希望达成救助协议。另一方面,德国内部也有不愿看到希腊退欧的势力。美国《华尔街日报》称,在默克尔议会执政联盟中的中左翼伙伴社会民主党称他们不能忍受希腊退欧,并对默克尔提出激烈批评,认为德国正在失去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权。所有这些都使得希腊与债权人双方做出了理性的选择。

  【“救赎”之路不平坦】

  虽然与债权人在最后一刻谈拢,但并不意味着希腊未来的“救赎”之路将是坦途。

  欧元区财长提交各领导人的协议草案显示,包括税收和养老金改革等六项全面立法举措必须在15日午夜前确定,而在救助协商开始前,希腊议会须批准整个协议。法新社报道,尽管协议细则仍未知,但看起来比以往的条款更为苛刻。同时,7月20日,希腊欠欧洲央行的70亿欧元债务到期;8月中旬另有50亿欧元债务到期。这将是希腊的又一挑战。

  可以预见的是,无论是齐普拉斯还是希腊民众,未来日子恐怕都不好过。对齐普拉斯来讲,国际债权人施加的苛刻救助条件可能威胁其执政地位,并可能在希腊引发强烈反对。一个例证是,协议最终条款还未公布,希腊劳工部部长就已出现在电视中大声抗议,称齐普拉斯此举可能引发今年年内希腊新一轮选举。对希腊百姓来说,答应条款意味着将要继续过勒紧裤腰带的日子,还有一些人对私有化国有资产抵债心生怨怼,认为是“国家让渡主权,沦为德国的‘被保护国’”。一名希腊官员早些时候表示,欧元区财长12日草拟的救助条件“很坏”,担心他们将有效掌控相当一部分希腊财权。

  【重建互信是关键】

  丁纯表示,正如欧元集团主席戴塞尔布卢姆所言,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希腊与债权人之间缺失互信。希腊即便同意协议,未来怎么做仍是未知数,需要有一个机制保证其能兑现承诺。构建互信需要希腊与债权人共同努力——希腊需要用实实在在的改革赢得信任,在债权人的救助下积极“自救”,以更有力度的改革措施创造增长和就业,恢复国家竞争力;国际债权人也要在紧缩要求与希腊经济发展可持续性之间注意平衡,以维系欧元区稳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近期风险在于希腊银行业危机导致的金融体系动荡,以及带来的一定程度的社会动荡。从远期来看,能否保障类似“管理委员会”的监督机制在债权人与希腊间充分发挥作用,让希腊的改革措施沿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将为国际社会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