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好故事】刘孟军:“枣”恋30年

29.10.2014  16:56

 

刘孟军教授在“世界首个枣全基因组测序完成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成果情况

   10月29日,随着国际权威科学杂志《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以刘孟军教授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重大研究成果《枣复杂基因组测试及其果树生物学性状解析》,标志着以刘孟军为首的科研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枣树的高质量全基因组测序,破解了枣树的基因密码。从此,我国在枣基因组学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在刘孟军简朴的办公室里,很抢眼的是一段光秃秃的枣树枝。拿起这段在常人看来只能当柴烧的枯树枝,刘孟军却滔滔不绝地说起了关于枣的历史和学问。他的专业、博学、健谈、亲和,很容易让人看到两个不同的他——一个是攀上峰顶撷取雪莲的科学家,一个是能弯下腰深入田间地头的普通工作者。

   一个梦想——为枣树插上生物技术的翅膀

  刘孟军与枣树结缘,始于1984年,那时他年仅19岁已经从河北农大果树园艺专业毕业并考取了该校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枣树专家曲泽州和王永蕙教授,开始了枣树科研的生涯。30年来,刘孟军的科研工作一直与枣为伴,并在枣树研究领域取得了不俗的建树。

  解开枣树的秘密,一直是刘孟军挥之不去的梦想。

  2000年,被称为“生命登月计划”伟大工程的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长久以来困扰人类的多种疾病、延长寿命等问题迎来重大转机。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也在刘孟军心里掀起波澜,他梦想着破解枣基因的秘密。直到2010年,随着技术、资金等各种条件的成熟,刘孟军带领其枣研究团队,与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国内外单位合作,开始了枣全基因组测序的破冰之旅。

   困难重重——从零起步破解枣基因密码

  这一“探秘”之旅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刘孟军说,当时,全世界有关枣基因组测序的基础工作非常薄弱,甚至连枣的基因组有多大也不知道,枣全基因组测序可以说是从零起步的。但更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初步测序后发现,枣树基因组属于高度复杂类型,并且枣树基因组测序和组装的难度异常大。

  虽然困难重重,但刘孟军从未动摇。他说,一来自己有股韧劲儿,对自己选择做的事就要坚持;二来,自己对枣树情有独钟。枣树是我国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在民间,枣文化内涵丰富,代表着红火、团圆、喜庆等美好的事物,做大做强中国枣一直是他追求的目标。为了攻克难题,刘孟军和团队成员经常奔波在保定与深圳两地之间,夜以继日地工作,有时会连续十几天吃住在深圳华大公司的研究室里,从早五六点一直工作到深夜十二点左右。

  最终,他们用了3年多时间,完成了枣全基因组测序。该项目组装出了总长达4.38亿个碱基的高质量枣基因组序列,达到枣估测基因组大小的98.6%,并注释了3.2万多个基因。这样大的基因组序列是很罕见的。

   继续前行——尽快让千万枣农受益

  对于研究成果今天在《自然·通讯》发表这一盛事,刘孟军兴奋中更有一种执着和坚定,他说,虽然意义重大,但这也只是一项基础性的研究成果,接下来,他会以这项成果为基础,在枣树分子育种等方面做开展应用性研究。

  刘孟军说,目前,我国枣年产量600万吨、在干果中居第一位,产量占全世界的99%以上,是我国极具国际竞争力的果品和滋补食品,也是我国2000多万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而河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枣产地,有几百万枣农,上世纪八十年代,河北阜平县曾是我国枣产量第一大县,但近年来,因病害、栽培等问题保定枣的品质下降了,遭遇了新疆枣等外地枣的冲击。枣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相当于拿到了打开枣树“宝库的金钥匙”,在这项基础性科研成果的帮助下,可以提升河北枣的育种、产量和品质,为枣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关链接

   《自然·通讯》有多重要?

  《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是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的系列子刊之一,覆盖多种学科,属于综合性学术期刊,发表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其发表的每篇论文都要经过多名国际级专家的审核和论证,该刊上发表的文章代表着某一领域取得了意义重大的研究进展。

刘孟军科研团队完成的枣基因组特征图

刘孟军用输液法治疗枣疯病

刘孟军在新疆枣园进行技术指导

刘孟军在河北赞皇县考察丰产枣园

刘孟军与其科研团队在一起

 

作者: 唐靖茹 师春祥 李泓帅 曹彦浩    摄影:宣传部 谷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