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多维精准施策 攻坚健康扶贫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9年4月29日例行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之二

30.04.2019  12:20

  山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省,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全省117个县中,有58个是贫困县,其中国定贫困县36个,省定贫困县22个。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帮扶指导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逐步探索形成了“双组长”引领,“双签约”服务,“三个一批”救治,“三保险三救助”保障看得起病,“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保障看得上病,“136”兴医工程[1]保障看得好病的健康扶贫山西经验。通过建立七个工作体系,推动我省健康扶贫工作惠民见效。

  一是“双组长”聚力,建立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的责任体系。骆惠宁书记和楼阳生省长挂帅督战,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重点研究,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通盘部署。省、市、县三级都由分管脱贫攻坚和卫生健康的领导挂帅健康扶贫领导组“双组长”,统筹协调卫生健康、扶贫、民政、医疗保障等部门,实现健康扶贫与脱贫攻坚任务有效统一。

  二是“双签约”服务,建立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特色开展健康扶贫“双签约”服务,家庭医生团队和乡村干部团队分别与因病致贫返贫群众签约帮扶,家庭医生团队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乡村干部团队提供政策宣讲和报销服务。整合了1.39万个“双签约”服务团队,因病致贫返贫群众应签尽签,确保“就医有人管,报销有保障”。

  三是“三保险三救助”兜底,建立聚焦贫困、破除壁垒的保障体系。聚焦因病而贫“支出型贫困”,建立“三保险三救助”兜底保障机制。“三保险”是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三救助”是个人缴费救助、免费适配辅助器具救助、特殊困难帮扶救助。主要做法是: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部门全额救助;35种特殊慢性病门诊目录内费用100%报销;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市级、省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个人年度医保目录内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1000、3000、6000元;住院医保目录外费用补充医疗保险“报销85%”;罹患大病的晚期贫困患者每人给予5000元大病关怀救助;免费为残疾人适配基本辅助器具;特殊困难人群自付费用通过医疗救助兜底。2018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医疗保障帮扶156.05万人次,医疗总费用47.1亿元,待遇支出42.27亿元,综合保障比例平均达到90%,贫困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

  四是“全覆盖”救治,建立急慢分治、分批分类的救治体系。大病集中救治一批,在24个救治病种基础上,新增肝癌、白内障、尘肺、神经母细胞瘤、儿童淋巴瘤、骨肉瘤、地中海贫血等7个病种,救治病种数达到31种。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巡回医疗、大病集中救治月活动等,对大病贫困患者分类分批开展救治,累计救治贫困群众9.9万人。实施“光明扶贫工程”,全省设立79个定点医疗机构,为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救治,累计救治贫困群众4495人。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以妇幼、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为重点开展健康服务和慢性病综合防控,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服务,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慢病签约应签尽签。聚焦入院就诊和出院结算“两个一公里”环节,优化服务路径,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

  五是“促健康”推进,建立关口前移、落地见效的预防体系。做实做细公共卫生服务,加强传染病、地方病防治,加大健康促进工作力度,减少因病致贫返贫“增量”。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55元提高到69元,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提供14类5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对贫困县35-64岁农村妇女免费‘两癌’检查”列入省政府2019年八件民生实事之一。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方面,在贫困地区积极开展碘缺乏病、布病等地方病监测与治疗。健康促进方面,在贫困地区积极开展“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和健康单位、健康社区、健康步道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六是“造血式”注入,建立人才培养、引进并举的人才支撑体系。人才培养方面,坚持按需培养,开展医卫双优下基层活动,组织专家团队免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适宜技术96项,培训医疗卫生技术人员18.6万人次;争取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157名,财政补助资金785万元,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为贫困县免费培养订单定向医学生1249名。人才引进方面,搭建基层引才平台,连续两年举办县级医疗集团人才招聘大会,现场签约近5000人次;2018年在天镇县开展“乡招村用”试点,允许现有村医通过考试考核择优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有效提高村医岗位吸引力。此外,我省还注重发挥行业优势,打造转移就业品牌,连续开展“山西护工”培训就业计划,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35万人,带动1万余个贫困家庭脱贫解困。2018年10月,与国家卫生健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山西护工”品牌。

  七是“全维度”发力,建立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能力提升体系。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在117个县(市、区)根深叶茂,通过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实现县域服务量、基层服务能力、群众健康素养“三提升”,次均费用、自付比例、看病成本“三下降”。积极推进贫困村卫生室建设,2018年新建村卫生室1005所,改扩建村卫生室1742所,确保农村贫困群众就近获得基本医疗服务。启动“136”兴医工程,围绕全面提升医疗水平这一工作主线,全面推进领军临床专科、重点医学实验室和卓越医学团队三项重点建设,协同推进前沿医疗技术开发、医学装备保障、科技基础平台、国际医学协作、专病诊疗中心、产学研成果转化六个基础项目实施,带动全省优质医疗资源发展壮大,首批遴选9个领军临床专科,落实资金投入4.88亿元。依托县域综合医改,突出县级中医院引领作用,发挥中医优势病种诊疗和“治未病”优势,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中医药健康保障。

  接下来,我省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的指示精神,“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不断巩固各项帮扶体系,让贫困群众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有制度保障看病,合力保障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

  [1]“136”兴医工程是指: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医疗水平这一工作主线,全面推进领军临床专科、重点医学实验室和卓越医学团队三项重点建设,协同推进前沿医疗技术开发、医学装备保障、科技基础平台、国际医学协作、专病诊疗中心、产学研成果转化六个基础项目实施,带动全省优质医疗资源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