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热恋期”
3月8日,人民政协报社举办采访会,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政协主席臧献甫,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做客人民政协网,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政协力量”这一热门话题进行集体视频采访。本报今日刊出在这次采访中付志方答记者问的内容。
记者:去年,河北省政协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组织政协委员开展了“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献一计活动”,请问取得了什么成果?今年准备做什么?
付志方:“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献一计”活动,是河北省政协系统对接国家战略的一次创新履职行动。从去年3月启动到年底,共有450多人献计2300余条, 向河北省委、省政府报送专报103期。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省长张庆伟等省委、省政府领导作出批示29次,许多建议被吸收采纳。比如,有委员提出了“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加大干部对口交流挂职力度”的建议,得到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梁田庚批示,推进了三地干部互派交流工作。再比如,委员提出的关于承接首都 商贸物流基地的建议,推进了河北高碑店新发地市场建设,当年可疏解北京商户6000余户,减少80万辆车次进京。
今年,省政协将针对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进行精准建言。通过反复筛选,将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等为议题,组织3次议政性常委会;将“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作为省政协“1号提案”,加大督办力度;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发展等17个方面的协同发展先进典型进行重点调研。
记者:在京津冀区域中,河北的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自身发展?当务之急是什么?突破口在哪里?
付志方:在京津冀区域中,“北京太胖,天津较瘦,河北体弱”。河北区位优势独特,产业基础雄厚,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体系完备,文化底蕴深厚,再加上多年积累的物质技术基础,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同时,河北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省内缺乏集聚能力和扩散能力较强的大城市,未形成对经济有较大拉动力的城市集群,特别是在环京津地区还有一个贫困带,全省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短板。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协同发展,将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 抓,省委书记赵克志主持召开省委中心组学习会、省委全会等多次重要会议,引导全省聚焦聚力协同发展,形成谋协同、抓协同、促协同的强烈共识和行动自觉,全 力打好河北发展翻身仗。
对河北而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规划建设好“三区一基地”,即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围绕这一功能定位,河北省组织编制完成四个专项规划。落实好这个规划体系,建设好“三区一基地”,工作中要做到“三个精 准”:精准确定功能分区,明确各地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避免同质化、同构化发展;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加 快推进省级重点平台建设,确保国家战略在河北落地生根。
率先解决好“三大重点领域、两大薄弱环节”问题,是河北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突破口。交通、生态环保、产业是京津冀三地已有共识的亟待解决的重点领域,公共服务、科技创新是河北明显落后于京津的薄弱环节,这些方面都要率先取得突破。在交通方面,加快城际铁路建设,打通一批公路“断头路”“瓶颈路”,构建现 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生态环保方面,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实施京津保生态过渡带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在产业方面,推进共建园区平台建设,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与京津在教育、医疗、旅游、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合作,积极承接京津公共服务功能疏解,开展京津冀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改革试点示范;建设协同创新共同体,抓好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 建设,与京津共建一批科技园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这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必过的“头道坎”。
记者:“十三五”规划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重大契机。您认为三地如何形成合力?除了联席会议,三地政协还可以做什么?
付志方: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交通一体化,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 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将京津冀协同发展单列一章,细化、具体化了中央建议要求。国家层面还专门编制全国第一个跨省市的区域规划——《“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这些最高层级的 规划“含金量”很高,既有理念引领、原则遵循,又有项目支撑、政策配套,全面解决了协同发展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将有力推动“十三 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果。
“上下同欲者胜”,可以说,京津冀在推进协同发展方面目前已经进入了“热恋期”。三地自觉服从中央统筹谋划,牢固树立“三地一盘棋”思想,均将协同发展作为本地“十三五”规划主基调,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形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河北与京津两市签署“京冀6+1”、“津冀4+1”合作协 议,一大批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合作项目相继实施。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共建园区进展顺利,北京现代第四工 厂、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白沟大红门国际服装城等产业园区已投入运营。
创新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不竭动力。为合力推进“十三五”规划全面落实,三地应创新促进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沟通对接机制,将现有省市领导对接沟通制度化,具体工作层面对接常态化,形成高层互访推动、部门协调组织、企业主体落实的协同发展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 区、津冀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等共建平台建设,探索建立生态、扶贫、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共享机制;三是建立市场推进机制,借鉴共同组建铁路公司、港口等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经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实施。
创新也是做好政协工作的不竭动力。三地政协应把围绕“十三五”规划实施建言献策作为工作主线,进一步拓展协商内容,创新协商形式,合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去年上半年,京津冀政协主席联席会第一次会议在河北召开,这标志着京津冀三地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制度正式建立。除此之外,还可探讨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共 建平台建设、共享机制形成,开展联合调研;围绕有关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工程实施,进行联合视察;围绕有关重大问题、热门话题,联合开展网络议政、电视议政 等,努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发出政协声音、展示政协智慧、贡献政协力量。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