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不断加码 PPP模式“试”出一条创新之路

19.01.2016  10:09
  岁末年初,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频传喜报,中国铁建、东方园林等5家上市公司签订了100多亿元PPP项目合同,一些民营企业也积极尝试进入PPP领域。江苏、内蒙古等省区陆续发布了第二批PPP模式示范项目,河北省设立了PPP京津冀协同发展基金,基金总规模初步拟定为100亿元,贵州省设立了贵州PPP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集5.1亿元。

    

  政策扶持不断加码

  

  自2014年底起,从国务院到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再到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扶持PPP模式发展的各项政策意见。2015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5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指导意见》;9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公布第二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示范项目的通知》,发布了第二批PPP示范项目名单,共206个,总投资金额6589亿元。地方政府根据国家部委的相关文件精神,迅速出台了地方版的PPP配套政策,积极推进PPP模式。

  

  同时在项目实施的规范性和法律保障方面,相关政策和法规也在研究和推进中。2015年12月,财政部印发《PPP物有所值评价指引(试行)》,要求我国境内拟采用PPP模式实施的项目,应在项目识别或准备阶段开展物有所值评价。物有所值评价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现阶段以定性评价为主,鼓励开展定量评价。据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法(征求意见稿)也在近期结束征求意见,PPP立法工作加速推进。众多研究机构和大学也纷纷成立PPP研究院(中心),为PPP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咨询建议。

  

  因地制宜取长补短

  

  PPP模式作为国外引进模式,因为中国市场的巨大差异和地方政府的运作特点,决定了这一模式没有一个固定模板可以复制运用在每一个项目上。因此在合作落地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政府和企业要根据自身财务和业务状况,取长补短,探索、尝试最合适、最优化的模式。

  

  早在2002年,河北省固安县人民政府与华夏幸福签订协议,正式确立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固安工业园区的实践探索中,固安县政府作为顶层设计的方向把控者,成功引入华夏幸福在产业新城内提供一体化服务,包含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及运营、产业发展及规划咨询等。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固安县从根本上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各项经济指标全省领先,中等城市框架和城市服务配套设施初具规模,创造了PPP合作的“固安样本”。

  

  湖南省积极探索垃圾收运体系PPP合作新模式:县级政府作为“”方,企业作为“”方,共同成立县级环境保障公司,负责收运体系的设计、融资、建设及营运(即DBCO),提供全县范围内的道路清扫、垃圾收运等环保公共服务,“”方每年按照协议和服务质量向“”方付费。这种模式减轻了政府的年度投入,充分利用相关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优势,垃圾治理的效果更好、效率更高,服务范围能够由县城更快地延伸到边远乡村,服务功能可由垃圾收运拓展到污水处理等其他环保领域。

  

  还有一些其他模式在实践中结合不同项目被广泛使用,比如BLT(建设—租赁—移交)模式,以及引入互联网金融平台“PPP+P2G模式”。

  

  民营企业不甘落后

  

  在PPP模式合作中,政府是关键,而企业是项目合作和推进的主导力量,企业的创新思维运用决定了项目的质量和高度,这一特质在民营企业中尤为突出。华夏幸福的产业新城PPP模式跳出了单个、单类项目的运作思维,借助市场的力量,整合国内外资源,构筑了一条涵盖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链。华夏幸福固安工业园区目前已引进签约项目482个,投资额达638.19亿元,发展形成了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五大产业集群。这一创新做法不仅是对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优化创新,对于产业创新升级、融合发展也极具参考价值。

  

  华赢凯来与湖北襄阳市合作建设的“中国有机谷”旨在打造集精品生产、精深加工、科技创新、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和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有机农业富集区,为此在实施中综合考虑不同项目的特点,因地制宜,分别运用了BT模式、BOT模式、PPP模式,最大限度保证了单体项目的进度和施工质量,同时服务于不同产业的协调发展,满足了地方政府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孙永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