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席谈第八期回顾:P2P微型信贷的风控与安全
10月30日,由零壹财经和投哪网联合举办的“壹席谈第八期:P2P微型信贷的风控与安全”在北京国际金融博物馆举行,吸引了近百位P2P网贷业内人士与十多家财经媒体参与。
在本期壹席谈活动中,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徐华、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筹备负责人郭大刚、投哪网CEO吴显勇与零壹财经研究总监李耀东相继发表主旨演讲,就P2P行业发展热点话题进行了精彩分享。在互动环节,嘉宾们与现场听众展开了热烈的对话。
徐华:从印子钱看现代金融风控
在题为“民间小额借贷的风控经验与借鉴--从印子钱说起”的演讲中,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徐华表示,在民营企业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一些“卡”,就是借贷关系中的风控问题。他认为,西方经济学中的量化风控模型等和中国实际情况相差很远,现代风控可以从中国传统金融中的“印子钱”借鉴经验。
据他介绍,在清代,印子钱的风控手段包括“赌眼力”、“文交涉”、“武交涉”。这其中包括考察、软交涉,硬交涉等方式。
徐华认为,印子钱给了现代小微型借贷三点启示,第一,它是基于熟人社会关系;第二,它依据信誉,即是常说的面子。徐华称,这是传统社会里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基本道德底线。
第三,它赖于熟人社会的“集体放逐机制”,借贷者一旦在熟人社会中违约,就很难生存。而熟人社会其实是金融体系中最大的抵押物。
徐华认为,以陌生化、流动化为特点的现代金融,并不排斥传统金融中的追求熟人互信的风控原则。他举例称,当下温州民间借贷,和80年代台湾民间借贷即是很好的例证,说明现代金融风控可以借鉴以上原则。
郭大刚:P2P总体规模空间有望达到数十万亿
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筹备负责人郭大刚在谈到P2P行业监管时认为,监管层所要求的P2P借贷角色定位无论是信息中介、还是信用中介,其实都不重要,本质上面金融信息服务也是要提供信用背书的,这就是要优化结构,知道P2P的利润构成。
“担保,还是去担保?也都不重要。”郭大刚表示,关键是是否为信用违约兜底,如果是市场化,存在风险定价,而且机制有效,那就正常,如果社会公共信用兜底,那就失效,担保又能如何?他说,核心是是否需要市场有效,这就是无风险利率的来源。
郭大刚认为,P2P行业发展的预期,将有一个中长期的发展前景,未来其结构空间将形成线下属地化、行业细分化,线上寡头化,品牌市场化的特性。其总体规模空间有望达到数十万亿。
在他看来,P2P行业不是屌丝行业,也不是高帅富,学术范儿也做不了,未来它是属于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文艺青年”的。
吴显勇:P2P借贷和银行不是竞争关系
投哪网CEO吴显勇在主旨演讲中透露,成立于2012年5月的投哪网已经实现了27个亿的成交额。目前在全国有24个分公司。
吴显勇认为,P2P借贷的竞争对象不是银行内的金融机构,而是民间借贷。P2P借贷对民间借贷以互联网的方式,通过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来提升整个借贷的质量,达到规模化、体系化,跟银行从来就不是一个竞争关系。
在吴显勇看来,纯线上平台上线之后,在中国这个市场环境下,没有办法完成风险定价。风险定价有两个前提,一是要有一个全面对称的信息,另外这些信息必须是真实的,而中国这种市场环境下纯线上平台是不具备的。
他解释称,因此投哪网采用了O2O的模式,以车辆抵押来实现风险定价。通过类似的方式,能实现非常有效的控制风险。
“P2P行业,未来走向何方?”吴显勇认为,这有赖于第三方机构的成熟,有赖与整个行业生态的建立和成熟。“比如借款人的资信,不需要借款人自己来提供,由第三方的机构来提供,那么既可以实现信息对称,又可以确认这个信息的真实性。”他说。
李耀东:小微贷款平台正趋向成熟
零壹财经研究总监李耀东在会上介绍,100个交易额最大的P2P借贷平台今年9月份单月总成交量大约是160亿元。预计到年底,整个P2P行业的交易额将在2500亿到3000亿左右。
他介绍,据对线上平台的统计,9月份市场前100家平台,P2P借贷的平均借款期限从1月份的6.4个月上升到现在的8个月,投资利率在下降,借款总人数在增加,今年1月份,其中50个平台,人均借款额是在43万元以下。对比9月份的情况,借款的中位数有非常大的变化。从人均43万元增加到人均97万元。
李耀东表示,平台借款中位数的变化,说明我们的大额借款平台越来越多,小额借款平台越来越少。他称,虽然大额平台的数目越来越多,但它的交易额的增长率上是低于小额借贷平台的交易额的增长率的。
李耀东展示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有25家小额的借贷平台(人均借款额在20万以下),交易规模所占的市场比率是23%;到9月份的时候,减少到16家的小额借贷平台,但是占比规模却达到29%。
他解释,小额借款平台数量越来越少,交易额占的比例反而越来越高。说明小额借款开始向少数几家平台集中。说明它行业集中度在上升,产品的特色开始突出,他认为,小额借贷已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了。
在P2P借贷平台的风控上,李耀东认为,随着平台规模的急剧扩张,对企业的的管理,反而会成为风险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逐步提高对技术要素的使用,来提高审贷效率,甚至有条件的平台开始采用大数据技术,以降低销售、风险管理、内部管理的负担和风险,提升放贷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