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8月23日 安全生产专版

18.09.2016  18:45
河北日报》8月23日 06版 
 部分道路运输企业六项主体责任不落实
  省安委办:依法依规督促企业整改
  为深刻吸取湖南郴州宜凤高速“6·26”特别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天津津蓟高速“7·1”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教训,省交通运输厅、省公安厅、省安监局联合对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省安委办近日发出通报提出,各地交通、公安部门将根据各自职责督促企业整改存在问题,对联合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依规作出处理,确保隐患消除到位、企业负责人认识到位、司乘人员培训到位。
  通报指出,联合督导检查突出了对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的整治,对属地危货运输企业的证照、营运范围、人员资质等方面重新进行了核查,规范了危货运输企业的安全条件。
  从督导检查整体情况来看,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运输企业道路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不落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部分运输企业仍存在挂靠车辆,对所属车辆包而不管,导致对所属车辆失联失管失控。一些长途车辆驾驶人以及个体承包、“挂靠”经营的营运车辆驾驶人长期游离于企业的管理之外,车辆和驾驶人员违法违章行为较多,部分企业已被列入交通违法积分红色、橙色预警企业。
  ——部分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资料归档、教育培训、检查台账等痕迹管理不完善。有的企业档案管理混乱,存在值班记录登记不健全,人员资质证书更新归档不及时;有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书不盖章、不标起止日期、不写签署时间;有的企业安全人员证件不齐全,隐患排查资料不全面,培训记录不真实。
  ——部分企业安全生产培训有待加强。没有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没有做到全员培训,还存在安全例会记录、安全教育培训代为签到现象,使责任落实流于形式,培训、例会走过场;有些企业应急演练过于单一,只对消防救援进行演练,未针对行业特点对事故救援、危险品泄漏、防汛等进行演练。
  ——部分运输企业车辆GPS监控系统功能有待完善。个别企业车辆掉线率高,缺乏有效管理;个别企业GPS监控系统未能对掉线车辆实时监控,不具备自动报警功能,需要靠人工检查。
  ——有些因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形成红色、橙色预警的企业,消除交通安全隐患进度缓慢,整改措施有待加强。
  ——有些汽车客运站经营管理存在漏洞。客运站围栏形同虚设,职工车辆、社会车辆随意进出、停放,“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制度执行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部分企业的车辆不具备包车客运经营资格却承揽包车业务,主管部门审批的“直达”班车,随意增加停靠站点,涉嫌站外揽客。
  通报要求,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道路运输企业的日常监管,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道路运输企业准入条件,严格审核车辆的固定资产台账、购车票据、驾驶员及押运员资质、停车场租赁合同等资料,严防企业变相挂靠运输车辆。进一步督促各道路运输企业完善应急预案,对营运车辆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严禁不符合安全技术标准的车辆参加运营。
  加大对“两客一危”车辆的路面查处力度。在重点路段与重点时段,开展道路运输车辆超载、超员、串线经营、高速随意停车上下乘客、屏蔽卫星定位装置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集中整治行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严厉处罚违法行为。各级公安交管部门与交通运输部门加强营运车辆信息比对,联手对不具备从业资格、达到报废期限、逾期未检验、注销运输证等违法上路的重点车辆,通过网上预警提示、路面联动拦截等方式及时查处。同时通过交通安全诚信考评机制,督促违法多、隐患大的运输企业,及时消除违法行为,整改安全隐患。
  我省将严查安全评价机构违法违规行为
  逾期未整改 一律吊销资质
  从省安监局获悉,今年我省将对弄虚作假的安全评价中介机构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严厉处罚,并向社会公开,起到警示和震慑作用。
  近期结束的全省安全评价技术服务机构专项治理,共发现各类问题869项,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不规范问题依然突出,突出表现为技术服务过程管理不规范、责任不落实。技术服务档案管理不完整、不规范,部分项目档案缺少企业提供的技术资料以及现场调查的影像资料,不能保证技术服务过程可再现、可溯源。
  安全评价机构主要存在的四大主要问题:有些机构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评价专职评价人员调离或超龄后未及时补充,不能严格持续保持资质条件,报告网上信息公开内容不全,个别报告出现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等问题。技术服务过程不规范,一些机构档案原始资料收集不全面,现场勘查记录和影像资料不全,过程控制审核程序不严格,未形成闭环衔接,缺少审核内容、责任人签字等关键信息,致使责任追究缺乏可溯性。评价报告质量不高,部分机构报告风险辨识不全、无安全对策措施的选取依据、无整改复查意见,有的报告抄袭痕迹明显,报告逻辑混乱、前后矛盾、上下表述不一致。一些机构管理不善,业绩较差,一些行业领域未开展业务活动,甚至还存在低价竞争、扰乱市场行为。
  我省将严肃处理违法违规问题的安全评价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不按规定组织专家及企业有关技术人员对技术报告真实性、符合性、合规性进行审查,对技术报告所提出的对策建议不重视、不整改,甚至胁迫机构弄虚作假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严厉处罚。
  以问题为导向,深化专项治理。各级安全监管部门针对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深化与巩固工作。建立技术服务机构信用档案,评定诚信等级,实施不良信息记录和“黑名单”制度,并向社会公示。对信用D级的机构给予黄牌警告,列入重点监管和执法对象;对问题严重的暂停资质并限期整改;逾期未按要求认真整改的,一律吊销资质。
  加强事中与事后监管,形成监管合力。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据有关规定,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监管”原则,对技术服务机构和服务事项,明确内设职能处(科)室的监管职责和任务分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形成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各级联动、横向互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监管格局,对技术服务实施全层级、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监管。
  我省将在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和事故调查过程中,强化对机构违规开展技术服务行为的查处。发现机构存在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及时对机构和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市、县(市、区)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根据机构书面告知情况,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对辖区内开展技术服务的机构,组织开展现场技术服务全过程的监督,依法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省安委会对“7·9”中毒窒息事故挂牌督办
  省安委会近日对武安市广耀铸业有限公司“7·9”较大中毒窒息迟报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
  7月9日,武安市广耀铸业有限公司在混铁炉环保除尘项目安装施工过程中,发生中毒窒息事故,造成5人死亡。事故发生后,未及时上报。根据有关规定,省安委会对该起较大迟报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
  省安委会在给邯郸市政府发出的通知中要求,邯郸市事故调查组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及“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对该起事故展开全面调查,深刻剖析事故原因,举一反三,针对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提出防范整改措施。
  该起事故的发生充分暴露出企业存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现场监管缺失、外委施工单位管理不善、安全教育培训不深入、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差、“三违”现象突出、应急管理存在漏洞等突出问题。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和《河北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暂行规定》的要求,严肃责任追究,发挥事故查处的惩戒和教育作用。
  省安委会要求,邯郸市要针对重点行业领域进行一次拉网式隐患大排查,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控”机制,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切实加强有限空间、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作业环节安全管理。教育告诫所有企业,发生事故后,要严格遵守事故报告有关规定,及时向属地政府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严禁迟报、瞒报、漏报事故有关信息。
  受损尾矿库组织修复启动
  近日,全省启动受损尾矿库组织修复工作。我省提出,凡是拒不接受整改指令或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一律严格处罚。对因措施落实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发生重大险情甚至导致事故发生的,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查处,依法从严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将加强降雨后的尾矿库巡查检查,了解尾矿库损毁情况,根据各库受损程度,下达整改指令,设定修复期限,责成企业抓紧利用停雨间隙对损毁设施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及时组织复查,确保损毁设施修复到位。
  我省提出,尾矿库企业要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对降雨后损毁的设施做到及时修复、消除隐患,确保排洪系统畅通、坝面完好、坝体稳定。对短期内不能修复到位的,切实加强防控,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严防发生事故。
  对于无主尾矿库或目前无法联系到负责人的尾矿库,需要进行修复的,地方安监部门要立即采取措施,必要时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和包库领导,由地方政府先行组织修复,确保汛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