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份第4周原粮市场行情综述(10.22—10.28)

04.11.2014  17:45
小麦

小麦

本周我省小麦平均收购价格基本保持平稳。

一、市场价格监测

据全省粮油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本周我省小麦平均收购价格为1.284元/斤,较上周下跌0.001元/斤,较去年同期下跌0.009元/斤,跌幅0.6%;平均出库价格为1.299元/斤,较上周持平,较去年同期持平。本周,我省小麦价格保持平稳运行,局部地区微幅波动,涨跌不大。

从地域上看,我省中南部地区邢台收购价格较高为1.30元/斤,石家庄、廊坊为1.29元/斤,保定、邯郸、唐山收购价格为1.28元/斤,沧州、衡水收购价格最低为1.27元/斤。其中邢台沙河收购价格最高为1.33元/斤,衡水安平收购价格1.25元/斤为全省最低价格。

全省33家重点监测企业小麦平均收购价格为1.291元/斤,其中正定惠华省级粮油储备有限公司收购价格最高为1.30元/斤,其它企业收购价格在1.27-1.30元/斤之间。

二、市场动态报道

1、现货市场:本周,河北中南部小麦收购价在2570-2620元/吨,山东西部地区收购价在2595-2620元/吨,河南收购价在2560-2580元/吨。

2、期货市场:10月29日,美国芝加哥交易所小麦12月合约期货收盘价5.38美元/蒲式耳。10月29日,郑州强麦期货主力1501合约收盘价2621元/吨。

3、竞价交易:本周,安徽市场计划销售小麦1385375吨,实际成交134174吨,成交率9.69%,其中:白小麦计划销售211047吨,实际成交53477吨,成交率25.34%,成交均价2452元/吨;混合麦计划销售1174328吨,实际成交80697吨,成交率6.87%,成交均价2426元/吨。河南市场计划销售托市小麦320946吨,实际成交13546吨,成交率4.22%,最高价2440元/吨,最低价2310元/吨,成交均价2391元/吨。

4、国际小麦价格:10月29日,12月交货的美国2号软红冬小麦FOB价格为227.2美元/吨,合人民币1395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001元/吨,较上日涨26元/吨,比去年同期跌507元/吨。

三、市场分析

本周,我省监测购销企业共收购小麦7747吨,较上期增加6282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522吨;共销售小麦13282吨,较上期增加6992吨,较去年同期增加9668吨。

近期各主产区小麦价格持续回落,而由于市场对面粉的需求低迷,麦强面弱的格局依旧存在。为了规避小麦价格进一步下跌的风险,制粉企业纷纷调低开机率,且对小麦随采随用,不增加库存,市场上购销比较清淡。

后期影响我省小麦市场的主要因素:

一是小麦供需形势改善,市场运行平稳。今年小麦丰收,我国整体供需形势略为宽松,政策性收购量达到近两年历史新高,主要粮源为国家掌握,可以说稳定市场既不缺粮源,亦不缺手段。当前临储小麦投放数量加大,江苏今年新产小麦已经投入市场。由于2013年托市小麦余量已经不多,估计河南、安徽、湖北这些省份很快也将投放2014年产托市小麦。另外受政策出台对市场的利空影响,小麦价格看涨心态发生转变,贸易商小麦销售力度也在不断增加,估计小麦市场的供给将会维持充裕局面。

二是需求持续低迷,上涨动力不足。受需求低迷的制约,今年以来制粉企业开工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近期部分制粉企业反映,由于面粉需求不振,企业开机率较前期有所下调。十一过后至元旦之前,市场消费按规律进入相对平稳时期,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制粉企业将会采取随加工随采购的策略,库存基本能维持正常生产,不可能盲目增加采购而承担增加库存的风险。

三是小麦替代优势消失,饲用消费减少。10月中旬以来,随着新季玉米的全面上市,玉米价格出现大幅下滑, 各地小麦玉米价差发生逆转。当前山东济南、河南郑州地区小麦玉米差价为280元,安徽宿州地区小麦玉米价差为210元/吨,广东广州地区小麦玉米差价为50-90元左右。据有关业内人士分析,在玉米价格大幅走低之后,小麦饲用替代优势已基本消失。

四是临储麦成供给主渠道,市场主体放缓购销节奏。国家临储小麦的大量投放使得流通市场粮源供给量明显增加,粮食贸易商、粮库所持有的市场粮源遭受较大的冲击,其售粮意愿明显增强。加工企业下游需求疲软制约其开工情况,采购需求不佳,放缓粮源采购节奏。市场购销主体心理预期的明显转变使得国内小麦市场“买方”市场氛围较为浓厚。

总体来看,在国内小麦市场供需较为充裕、需求低迷的情况下,麦价整体将围绕托市拍卖底价附近波动,麦市短期内难有明显改观。

玉米

本周,我省新玉米市场价格继续下跌。

一、市场价格监测

全省粮油市场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本周我省玉米平均收购价格为1.125元/斤,较上周下跌0.013元/斤,较去年同期上涨0.49元/斤,涨幅4.55%;平均出库价格为1.144元/斤,较上周下跌0.017元/斤,较去年同期上涨0.045元/斤,涨幅3.93%。本周我省玉米价格继续下滑,但跌幅较前几周放缓。

本周石家庄、廊坊、秦皇岛、张家口和承德收储企业收购水分14-17%新季玉米(霉变2%,净粮,下同)价格为1.14-1.16元/斤,较上周小幅上调0.01元/斤;沧州、保定、邯郸、邢台和衡水收购价格为1.09-1.12元/斤。据了解,今年我省 玉米 容重、籽粒饱满程度比上年较好,目前自然水分在16-20%左右,霉变率低。近期天气转晴好,有利于农民晾晒 玉米

本周我省重点监测购销企业玉米平均入库价格为1.135元 /斤,较上周下跌0.001元/斤;平均出库价格为1.159元/斤,较上周下跌0.003元/斤。

二、市场动态报道

1、现货市场:

产区: 10月29日,吉林长春地区14%水分三等玉米(下同)深加工企业收购价2080-2100元/吨;松原地区2040-2080元/吨;黑龙江肇东地区1930-2000元/吨;内蒙古扎兰屯地区2000-2020元/吨。本周华北产区玉米市场跌势继续放缓,局部反弹。山东潍坊地区14%水分二等玉米(下同)深加工企业收购价2280-2340元/吨,较上周小幅回升10元/吨。

港口方面:本周南北港口玉米价格继续回落。辽宁鲅鱼圈港14.5%水分辽吉玉米收购价2300-2320元/吨,理论平舱价2350-2370元/吨。广东深圳港口14.5%水分辽吉优质玉米成交价 2520-2540元/吨,质量偏差的玉米2440-2500元/吨。上述价格自9月份以来均累计下跌200元/吨以上。

进口玉米:10月29日,12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193美元/吨,合人民币1185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761元/吨,较上日涨36元/吨,比去年同期跌204元/吨。

2、期货市场:10月29日,CBOT 3月玉米收盘388.5美分/蒲式耳,较22日上涨21美分/蒲式耳;29日大商所玉米1505合约收2393元/吨,较22日上涨19元/吨。

3、竞价交易:10月29日在安徽 粮食 批发交易市场及其联网市场举行的国家临时存储(含跨省移库) 玉米 竞价销售交易会计划销售 玉米 299.79万吨,实际成交11.44万吨,成交率3.81%,比上周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2011年玉米计划销售2.77吨,全部流拍;2012年玉米计划销售155.85万吨,实际成交11.44吨,成交率7.34%,成交价2129元/吨;2013年玉米计划销售141.18万吨,全部流拍。

三、市场分析

本周我省监测购销企业共收购玉米19019吨,较上周增加7392吨,较去年同期增加10619吨;共销售玉米1040吨,较上周减少224吨,较去年同期减少32687吨。

本周产区新粮上量继续增加,玉米现货行情仍然以偏弱运行为主,目前来看并无明显提振市场的因素出现,各方主体仍然在等待政策的落地。东北产区,本周黑龙江、吉林售粮进度开始加速,整体表现偏弱。当前东北产区玉米价格已低于去年临储最低收购价格,市场传言临储收购价格与去年持平,一旦政策落实,将提振市场。华北产区,本周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弱势小幅震荡,农户的售粮意愿受到抑制,新粮上市进程放缓,弱势行情或将持续。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新粮收储政策,这对后市影响较大。

后期影响玉米市场的主要因素:

一是目前国内玉米市场政策影响力依然较强。受新粮上市冲击,截至上周,临储 玉米 拍卖销售成交量和成交率连续第7个交易周下降,且成交量首次跌破“10万吨”大关,成交率也跌破1%。近两年 玉米 临储量过亿吨,而截至29日拍卖总量近3000万吨,剩余的国储库存仍将继续影响市场。目前,市场对今年 玉米 收储政策有较强预期。按前期临储拍卖及产区新增容量来看,新年度临储吸纳能力仍有3000-4000万吨,若玉米临储收购价格维持2220-2260元/吨的水平,水分扣量仍按1:1.3执行,同时按1:0.3扣价作为企业烘干费,以此计算,当前东北玉米市场收购价已接近临储收购价。这意味着东北玉米价格已接近政策底部,后期或将止跌企稳。

二是新作供应提前,新年度市场基本面将占据主导因素。2013年度玉米大量进入国储库,社会流通量明显不足,导致今年5月份以来价格大幅上涨。受库容制约,今年临储玉米收购数量将很难达到去年水平,市场流通量也将相对增加,基本面因素对市场影响力将逐渐加大。同时,与去年的库存结构不同,今年新作提前大规模供应市场。9月西北华北新玉米上市后,源源不断流向销区市场,填补市场需求不足,新玉米消化时间明显提前,节奏明显加快。由于今年辽宁、河南受旱减产,作为玉米种植大省的两地供应能力可能提前释放结束。同时,旱情导致玉米质量下降,后期高品质玉米可能出现区域性供应紧张局面。

三是消费增加支撑原料玉米价格企稳。10月底,猪价疲软但猪粮比继续回升。监测数据显示,9月生猪存栏量环比回升0.8%至4362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量继续下跌0.51%至4479万头,同比跌幅达到10.56%。随着气温下降,猪肉和禽蛋消费逐渐进入旺季,预计后期随着消费的增加,猪价也将止跌企稳,对玉米原料的需求也将增加。10月底深加工产品价格继续走弱,但新玉米上市后降低了原料成本,使得深加工利润明显改善,企业开工率回升,玉米需求有所增加。

综上所述,东北玉米在新季临储收购价格预期基础上跌幅放缓,惜售心理也限制了华北玉米跌幅,后期国内玉米将逐步止跌企稳。预计我省玉米价格将逐步趋于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