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精准发力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去年以来,黑龙江省加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活科技资源、激励科研人才,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这一关键环节精准发力,使得“科创花开域内香”,由此形成新的增长动力,迎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振兴关键期。
盘科技家底,成果对接、孵化热起来
本以为自己会当一辈子老师的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王振波,今年3月以自主研发的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入股,成为哈尔滨一家科技公司的技术总监。他说:“要在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国家、省市和学校都鼓励我们创业,可以大胆做了。”
细数黑龙江省的科技家底发现,这里有700多个科研机构和80余所高校。2014年,该省有2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然而,科技成果产出与产业化比例失衡,一度制约着科技潜力的释放。
黑龙江省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一在思想观念,二在机制和路径,三是政府、科技界、金融界、产业界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系统性支持和互动。以问题为导向,黑龙江加强顶层设计,借助市场力量,向这些关键环节发力求解。
走进位于哈南工业新城机器人产业园内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迎宾、喷涂、服务等机器人“各显神通”。这个由省市校共建的集团,集中了哈工大在智能装备领域的高端技术,可在工业机器人等9大产业方向上提供独有技术及完整的行业技术解决方案。
今年,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哈工大焊接产业集团相继成立。通过整合这些具备竞争优势的创新资源,释放了人才、创新优势,市场竞争力也得到强化。
今年年初,黑龙江启动“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引导科技型公司上市,一批企业的资本意识被激活。
记者了解到,黑龙江今年通过腾挪闲置非办公资产,新辟建了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建的黑龙江龙科企业孵化基地“农”字特色鲜明,可为一批高成长性农业科技型企业提供服务。
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手攻关“最后一公里”
去年5月,哈尔滨工程大学与哈尔滨天宝石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石墨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利用30微米石墨纸生产的LED散热片市场前景广阔。
该中心联合实验室主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曹殿学说:“实验室就设在工厂,直接按企业需求做研究,还可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如今,在黑龙江省政府推动下,科研机构与企业主动对接多了起来,一些科研单位和企业建立联合体,向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迈进市场的“最后一公里”要效率和效益。
“科研向前探一探,企业回头望一望”,黑龙江省科学院拿出1500项科研成果供当地企业先期免费使用,打消企业担心的“花了大价钱引进成果却不能量产”的疑虑。近期已有6家企业免费“吃”了这顿成果转让大餐,签约的16份合作协议涉及农业、食品、新材料等领域。
运行已两年的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正在摸索如何填补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地带。该院院长助理路忠峰介绍,研究院着眼于“政府+产业+学校+科研机构+金融+中介”一体化服务建设,已落地转化近60个项目。未来3年,还将培育100家以上科技型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孵化区和创新创业产业园区。
今年5月,黑龙江召开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大会,为818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高新技术成果提供转化、资本对接支持。期间,大庆市华拓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科技企业与7家投资公司“联姻”,签署了总额达9000万元的投资协议。
黑龙江还邀请国内投资机构,组建了9支总规模达53.5亿元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每只基金均有政府部门的引导资金。
现在,很多科研人员和科技企业已经从“盯着政府要投资”向“面向市场找钱、挣钱”转变。路忠峰表示:“科研单位不能一直躺在政府身上,而是要盯住市场,向市场要资源、要发展。”
今年以来,黑龙江省相继出台激励人才、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大学生休学创业最多可保留八年学籍等“高含金量”措施,搅热了科研人员、高校学子的创新创业热情。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宋超的创业成果“点触云安全系统”,用于12306购票网站验证码服务升级,最近获得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他说:“毕业5年内的高校毕业生也有机会分享省里每年1亿元的大学生创业种子基金,这让大家感觉心里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