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泉区“一史一馆”搭建文化传承古栈道
鹿泉区北薛庄村村委会二楼有两间房屋,古色古香、宽敞明亮。这里是北薛庄村的村史馆,里边陈列着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图片、一个个老物件,置身其中,仿佛走进时光隧道,让人身临其境般感受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前,记者来到这里,返乡大学生姚敏正组织村里的孩子开展暑期课堂,诵读村规民约、薛氏祖训:双手不释卷,胸中自然富,众言皆有道,听者当自悟……
北薛庄村是省级美丽乡村。在鹿泉,编村志、建村史是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的必要条件。
鹿泉区全区603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面积各占三分之一,呈阶梯状分布。在这片高低起伏的土地上,坐落着208个村庄,也蕴藏着208个催人奋进的村庄发展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传承,以历史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2年以来,鹿泉区开全市之先,通过试点先行全面推开,在全区开展村志编纂工作,并将村志编纂和村史馆建设,作为入选省级美丽乡村的前置条件,在全区形成了村村编村志,村村布史馆的局面。目前,约190个村庄已启动村志编纂,建成村史馆30多个。今年底将有三分之一的村完成村志编纂。
村志编撰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行动。鹿泉区在每个乡镇成立村志编纂工作领导小组,每个村成立由党组织书记、老村民、老干部、老教师、农村好青年和大学生村官组成的村志编纂委员会。通过召开动员会、发放明白纸、播放专题片,动员到户精确到人,在全区形成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村情民情调查和文物普查。“初稿形成后,在村一级要经过村两委、党员和村民代表、大家族族长三级审核,反复修改过程中,还会有许多群众找上门来提供信息,群众参与热情特别高。”退休老干部、张后庄村村志编纂委员会成员张振海说。就在这参与过程中百姓受到教育,增强了人们对家乡发展的信心和荣誉感。“在任期间如果不干出点事业,在村志上留下一笔,都无颜面对后代子孙。”北薛庄村党支部书记薛志军说。
一部村志,就是一篇大道理。村史里“寻宝”,几年来,鹿泉收获颇丰。隋桥、唐代木门石柱、600多年前的石棺等78项新发现,填补了县志空白。此外,许多老照片老物件、碑文书册、美德古训记载着一个个勤劳节俭、干事创业、团结和睦、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故事。鹿泉区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理中发现,基本上每个村大的家族都有家谱、家训,不少村还有村规民约、禁伐碑文等。村志编纂挖掘传统文化,留住美丽乡愁,滋润百姓心田,在鹿泉区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一部村志,就是一个发展的指南针。寻根历史,搅动起鹿泉发展的新动能,村志编纂,以史为鉴,不仅为鹿泉转型发展指明方向,更为经济发展产生直接的促进作用。翻开张后庄村厚厚的村志,十几个章节详述村庄发展。其中记录着这里的先人先后放弃伐木烧荒、开山采石,护山护水的故事。在全区已经编纂完成的30多部村志中,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村志不仅为鹿泉转型发展引航,还为招商引资、项目考察提供一手的权威资料。翻开栈道村村志,先是长长的企业家捐款名单,接着就是厚厚的通讯录,记录着该村走出去的玛钢经销商500多人,成为以情聚力,助力村庄发展的重要力量。据了解,在村志编纂过程中,鹿泉区发现了一大批全国各地鹿泉籍经济界和科技文化界人士,仅各地成功的经济界人士就有上千人,成为凝心聚力,促进鹿泉经济发展的宝贵财富。(记者 戴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