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3位作家获“鲁迅文学奖”

13.08.2014  10:36

 

 


   张楚、胡学文、大解致谢读者

■本报记者 张晓娟

河北三位作家获得鲁迅文学奖了!”“胡学文、张楚、大解真棒!”昨日,记者的微信朋友圈被刷屏了,此届鲁迅文学奖的评选结果如礼花炮一样在圈里“”开了,听到消息的河北读者都喜不自胜。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是我国最高级别的文学奖之一,其奖项设置包括: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诗歌奖等。我省作家胡学文凭中篇小说《从正午开始的黄昏》,张楚凭短篇小说《良宵》,大解凭诗歌《个人史》摘得殊荣。记者也在第一时间与三位作家电话连线,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读者的感谢。

张 楚:

听说获奖 感觉跟做梦一样

昨日上午,打通张楚电话时,他正在高客上赶来石家庄,伴着话筒传来的呼呼风声,我们扯着嗓子聊起此次鲁奖。张楚说,从网上得知获奖后,感觉像是在做梦,因为这个奖项是国内最高级别的文学奖之一,同时参赛的高手也很多,感觉竞争很大。“其实,《良宵》这个短篇在我的小说里算是异类,不是我最擅长的风格,但是我个人很喜欢它,因为它很真诚,很明朗。

获奖短篇《良宵》刊登于2013年第一期的《小说月报》,讲述了乡村里一个艾滋病男孩与老奶奶的感人故事。张楚说,这个故事能得奖让自己很意外,他谦虚表示,这可能是运气好的缘故。对于高票数当选,他感慨:“比我想象中票数多,要知道评委的审美趣味因人而异,能得到多数人认可,感觉既意外又开心。”谈及今年的实名投票,公开选票的举措,张楚表示举双手赞成,“因为这样更公平、公正。

2003年,因在《收获》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曲别针》,使张楚为文学界所知。现实中,张楚的另一重身份,是滦南县国税局的一名公务员。白天,他写材料、做简报、按时上下班。而夜晚、假期,才是他的“书写”时光。张楚说:“我小说里的人物,大多都有亲戚、朋友的影子。通过这些小人物,我想重建大家对小城生活的认知和想象。”近期,张楚的短篇《伊丽莎白的礼帽》和《简买丽决定要疯掉》也将与读者见面。

胡学文:

获奖小说 我尝试了新写法

作家胡学文出生在张家口沽源县一个小村庄,现居石家庄。早年他曾在乡镇中学任教,第一篇处女作《骑驴看唱本》就是在教书时发表在《长城文艺》上。作为草原的踏实儿子,胡学文的作品以一种独特的草原风情、浓郁的生活气息深深打动作者。这次获奖作品《从正午开始的黄昏》在延续了胡学文一贯的人文关怀和严肃思考的同时,又多了一些心灵世界的探寻。

与以往作品相比,此次获奖作品我尝试了新写法。一是,以前我更注重写实,而这篇文章是虚实交错。二是,以往我写乡村多,写城市题材少,而这次则更多着墨城市。”电话那头,胡学文心情已恢复平静。他介绍,《从正午开始的黄昏》创作于2011年,首次刊登在《钟山》上,说的是农家子弟乔丁的“分裂的生活”。胡学文说:“刚开篇,故事中的女孩就去世了,只是她一直在乔丁的想象里活着。很多人不习惯这种写法,反映说,看不懂。其实,我想要表达的就是繁华与落寞,喧嚣与寂静,两个不一样的世界。

以往,写实是胡学文的最大特色,如今,新写法得到各位评委的认可,这比获奖还让他兴奋。谈及下阶段计划,胡学文介绍:“今年10月份,我将推出自己的小说集《风止布》,故事的重点会回归乡村文学,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惊喜,也再次感谢读者的厚爱。

大 解:

个人史》获评委全票通过

在诗歌类的评选中,河北诗人大解获得了11位评委的全票投选。昨日,大解的电话最难打通,获奖消息已让他的手机成了名副其实的“热线”。在杭州回石的高铁上,记者与大解的对话断断续续。他介绍,此次获奖的诗集《个人史》创作于2010年到2013年。“里面百八十首短诗是我个人的精神史与身体史。”这本诗集此前曾荣获“中国屈原诗歌奖”金奖等奖项。

大解被称为“纯粹的诗人”,他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200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由他创作的长诗《悲歌》被评论界称为“东方的创世纪史诗”。谈及此次获奖,大解表示:“感谢评委把奖给了我,河北还有很多比我优秀的诗人。”关于河北诗坛的未来发展,他也表达了自己美好愿望和期许,“河北是诗歌大省,比我写得好的优秀诗人太多了,其中不乏年轻一辈。”大解觉得,目前正是诗歌发展最好的时机,它正抛却功能性,平静地向艺术回归。

记者在大解博客上看到,进入2014年后,他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丰收期”,分别有诗集《个人史》、小说集《傻子说》、诗集《山的外面是群山》等新书问世。在其7月29日新诗《在河之北》的留言中,有不少读者写到:诗人中的诗人,老解,真牛!还有不少读者在听到他获奖的消息后,特意过来留言:“祝贺老师全票获得鲁迅文学奖,你是我们河北诗坛的骄傲。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