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龙头山镇震后首个赶集日
记者廖拓溪 合宇聪救灾现场报道 5日对于龙头山镇的乡民们来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日子——它是龙头山镇震后的第一个赶集日。据当地乡民介绍,以往每逢农历双日的赶集日是龙头山镇上繁荣的标志,镇上的农贸市场和它旁边的街道上总是会挤满了附近村寨的乡民们进行买卖。但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农贸市场内水泥浇铸的货摊全部被震塌,其所在地已经成为了云南省国土资源系统鲁甸“8·03”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
“打开店门感谢救援官兵”
本该是赶集日的8月5日,农贸市场对面的街道上,前一日还紧锁大门的几家商铺却出人意料地开门营业,商铺内挤满了闻讯而来的采购水、泡面、饼干等食物的顾客,形成了一个个特殊的“赶集点”。据其中一家杂货店老板赵斌介绍,他和家人已经住进了安置帐篷,但店铺内的货物受损并不十分严重。8月5日早上10点多,他们在回家收拾衣物后,决定开门对震中需要生活必需品的人们,尤其是奋战在当地的救援官兵们进行供应。到下午4点,店内的存货已经基本售罄。
在另一家零售店内,生意也一样火爆。店主雷正巧忙的不可开交,本来她是要回店内拿些食物返回帐篷,但早上11点左右开门,便不断有官兵前来询问是否能购买饮用水、饼干,雷正巧不愿拒接官兵的求情,于是决定索性将商店开门迎客,到下午5点,存货被售卖无几,采购者同样多为救援官兵。雷正巧说,看到救援官兵们为了抗震救灾那么辛苦,他们所有的货物都按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只为感谢他们为震区乡民们的辛苦奋战。
派出所再次屹立在震区
作为龙头镇上唯一的公安机关,在“8.3”鲁甸地震中,派出所所在地受到重创,整栋建筑物被夷为平地,所长夏大猛、民警刘店、柳春函及协警龚金文不幸遇难……
地震进入第三个救援日,5日上午,一个特殊的帐篷在龙头镇广场设立,“龙头镇派出所”几个大字赫然贴在帐篷外,在距地震不到48小时的时间里,派出所再次屹立在震区。看到安置区“突然出现”了派出所,许多群众前来询问救助情况。“警官,哪里能领水?”“警官,我家亲戚还在老街那边被埋着!”“警官,我能不能去我家的废墟上收拾东西”“警官……警官”刚刚“成立”的派出所一时间忙得不可开交。
不论是不是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龙头镇派出所社区民警崔华超都一一对村民的询问进行回答。崔华超介绍,原来派出所有8名民警6名协警,在地震发生后,3名民警1名协警不幸遇难,现在派出所只能靠5名民警5名协警进行工作,但由于死亡人数的不断上升,许多死者家属前往派出所询问遗体火化的手续,派出所的所有办公设备均被掩埋,目前3名民警均陪同家属前往鲁甸县办理遗体火化手续,而几名协警在震区就成为了特殊的“服务员”,他们指路、救人、帮忙运送物资、巡视房屋安全,嫣然成了震区最为忙碌的人。
这时派出所帐篷外一群人哭着将亲人的遗体抬到门口,向崔华超询问处理遗体的流程及步骤,采访不得不中断。崔华超一边向遇难者亲属解释相关流程,一边对他们进行安慰。说着带着亲属离开的帐篷。
震后生活还要继续
地震发生后,龙头山镇所有金融设施均陷入瘫痪。4日,记者看到中国农业银行昭通分行已经紧急在震中龙头山镇设立了流动银行,成为了入驻震区的第一家流动银行。据中国农业银行昭通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温凤祥介绍,流动银行主要为灾区群众办理存取款、查询余额、转账等服务,一切服务均减免手续费,并在震区设立了3个支农、惠农服务点为震区群众服务。此外,对于一些为携带现金的志愿者,流动银行可为其现场办理存取手续,这也为抗震救灾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
震后已经过去50余小时,救援工作仍然紧张持续进行,幸存的当地乡民也渐渐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在冒沙井河旁边,两个小姑娘正在洗衣服,面对记者的询问,她们指了指不远处的废墟说:“我们的家就在那里,已经不能住了,好在家人都没事,现在我们已经住进了交警队对面的安置帐篷。今天太阳大,洗了衣服晾干快,明天就能穿干净的衣服了。”而当记者提出拍照请求后,姑娘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略带羞涩的笑容。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