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水情深
△南关村的村民们为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的官兵们送来了绿豆汤。 本报首席记者 张 震 摄
7月27日,驻石部队官兵1300多人挺进井陉县洪灾前线,在小作镇、天长镇的9个受灾村,与青年志愿者和当地干部群众共同作战,开展清淤排水、疏通河道、加固堤坝、检测防疫等救灾工作,尽全力帮助当地恢复生产生活。危难之时,彰显出子弟兵与人民群众之间的——
□本报记者 王 更
屋子里没过膝盖的淤泥被一锹一锹清理到门外,再被铲到马路边,等待着铲车集中清运;路边齐腰深的排水沟早已被泥沙填满,现在一米一米挖开疏通,以解决道路积水问题;小作河畔的一座凉亭四周堆满了洪水留下的树木碎石,也被一点一点清理干净……
“不愧是人民解放军,来了以后一个劲儿干活,干不完没人停下。我们村民搬不了、挖不动的,他们抢着干。” 井陉县小作镇小作村村民代表王新缺夸赞说。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引导着一队武警战士前往平涉路沿线,救助道路两侧的商户和居民。
正在带领这队武警战士帮助农户救灾的武警河北总队某集训队长刘贵夫表示,自己所部于26日晚11时接到命令,立即中断正在进行的集训任务,于27日凌晨4时向小作镇进发,并在一早赶到,执行救灾任务。“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执行救灾任务,是我们人民子弟兵的职责所在。我们一定服从命令听指挥,用最大力量帮助群众抗灾重建。”刘贵夫说。
小作村是井陉县受洪灾较为严重的村庄之一。据介绍,全村共有416户村民被淹,接近总数的一半。
洪灾发生后,当地积极组织村民进行自救,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大量帮助。“现在小作村水、电和食物供应已能满足村民基本生活,但是村里村外还是一片狼藉。主要是积水、淤泥较多,重建工作任务比较重。”小作镇驻村干部杨彩花介绍说。她表示,小作镇和附近的天长镇的9个村受灾较严重,急需救助。
在天长镇南关村建设大街路南的一条小巷里,19位官兵正在奋战。他们有的在用铁锨铲淤泥,有的把淤泥用独轮车推到大街上,有的则用水桶提着淤泥倒在街上。23岁的战士小曾来自湖南,脸上不停淌汗珠的他对记者说:“我不累,就是不习惯这个独轮车,我在家都是推两个轮的。”说完,小曾推着独轮车向大街走去。由于脚下淤泥太滑,小曾一个不注意,就连人带车摔倒在地。战友赶忙上前扶起小曾,俩人一起倒淤泥。驻石某部柴连长告诉记者,他们19人上午7时许来到南关村,被分配到小巷清理淤泥。“这条巷子太窄,机械进不去,只能靠人力。”柴连长说。路口的淤泥差不多到膝盖处,他们先用镐头刨,然后用铁锨铲干净。随后,他们把巷子中间“开辟”出一条窄窄的小路,以方便大家继续清理。他表示,虽然巷子只有50米左右的长度,但由于淤泥厚、难清理,所以预计两天才能全部清理干净。
据统计,27日,武警河北总队、中国人民解放军66342部队、空军第四飞行学院和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共计1307名官兵在小作镇和天长镇的9个村开展清淤、清理路障、清理庭院等“三清”工作。这9个村共组织干部群众2400多人与官兵共同作战,完成清淤11580立方米、清理路障3500立方米,清理庭院338户。在位于小作镇的救灾临时指挥部里,武警河北总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救灾行动武警河北总队除出动官兵外,还出动包括急救车、工程车在内的车辆30多台,并在食品、药品、器械等方面做了充分保障。全体官兵将在当地开展疏通河道、清理积淤、加固堤坝、检测水源、疫情防护等工作,尽全力帮助当地恢复生产生活。
子弟兵来了,百姓拍手称赞。小作村村民高新玉开着一辆皮卡车,从村委会拉了满满一车矿泉水来为子弟兵送水:“这些子弟兵都跟我孩子大小差不多。天这么热,让孩子们喝口水、缓缓劲儿。”村支部书记杜秀文也表示,村里为官兵们准备了水和食物,还熬了一些绿豆汤,用来给他们解暑降温。“送过去,官兵们都不喝,说是有纪律。我知道他们是看我们受了灾,为我们节省着呢。”杜秀文话语中带着感动。
27日下午,团市委、井陉团县委组织青年志愿者近70人奔赴小作村,与武警官兵一同开展救灾。在现场,志愿者们每5人一组,与武警官兵一同帮助村民和商户清理淤泥、捡拾垃圾。“武警官兵来帮助我们抗击天灾,我们非常感激。我们自己更要贡献一份力量,重建井陉美好家园。”井陉团县委书记仇菊说。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