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县 “绣花式”扶贫拔穷根儿
□记者 张青果 通讯员 张佩 郭海民
不靠山不靠海不靠铁路不靠大城市,地下没矿藏地上没资源。魏县这个典型的内陆非资源型农业县,如何实现8万多贫困人口脱贫、143个贫困村出列?
派驻143个工作组、429名驻村干部“一帮一”,4051名优秀干部和106个党组织,进百姓家,办群众事,吃住在村,亲情帮扶,用“绣花”功夫对症下药,持续精准发力,积极实施居家致富、产业招商、股份合作等多项举措,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家门口铺就致富路
“现在,俺在家凭手艺每月能挣1200元,还通过微商销售化妆品,每月收入近2000元,刨去家庭开销,一年能收入3万元左右。”说起脱贫,魏县北照河村村民张慧娟开心地说。
去年4月,魏县人社局在村里组织举办了“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手工编织技能培训班”,对村内46名贫困家庭留守妇女进行了为期15天的手工编织、手工插花、箱包加工、创业就业等技能培训,并帮助她们与相关企业签订就业协议。通过培训,张慧娟学会了汽车座垫编织和手工插花制作技能。“下一步,我要把汽车座垫编织和手工插花工艺品纳入微商销售,带着村里的姐妹共同致富奔小康。”张慧娟说。
魏县针对农村家庭留守妇女多、增收难问题,大力实施就地就近转移技能培训“直通车”工程,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帮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自我脱贫的本领。该县还配套了创业贷款担保基金,解决了初创业者的资金问题,帮她们实现“居家致富”。目前,魏县手工编织专业村已达20余个。长兴东村种植西兰花、北杨庄村种植核桃和蔬菜大棚、前小寨村养猪等一批种养专业村,带动近万名群众脱贫致富。
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机遇,该县因村制宜,深挖乡土文化,在后闫庄等村建成土特产展销厅、土纺土织展览馆、梨根雕展览馆等乡土文化展馆,在提升村庄品位的同时,开发旅游经济。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举办的第17届梨花节,累计接待游客410万人(次),带动相关行业经营收入约3.6亿元。
心贴心引来金凤凰
作为农业大县,工业是魏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在扶贫上,我们扭住工业这个关键,通过发展工业,增强脱贫的内生动力。”魏县县委常委、副县长丁喆说。
没有“硬”资源,就比“软”服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两年时间率队外出招商对接百余次,对接考察企业70多家。
宗申·白俄罗斯大型高端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是魏县引进的第一个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参与投资建设项目,是邯郸市第一个借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引进的“国字号”产业园项目。从2013年6月开始洽谈到项目落地开工,历时两年半,县主要领导往返重庆30多趟持续跟踪对接。“往返八九个小时的空中飞行时间,只能换来一两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的见面。”
为使河北宗申白俄罗斯大型高端农机装备产业园联合收获机项目早日开工,魏县提前为项目租赁厂房,并按照生产要求改造了厂房,装修了办公楼和宿舍。所有工程的样式、标准和内容,大到供水、供电、供气和消防,小到灶台、热水器、洗澡间、灯泡等,全部按照宗申产业集团提供的详单进行。为加快项目进度,魏县创新推行“服务+督办”项目推进机制,实行分包项目县级干部、帮办部门、开发区一名副科级干部和政府办一名副科级干部“四位一体”保姆式服务帮办推进机制,既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督办项目进展情况,仅用了半年时间,2016年4月12日,第一台宗申丰裕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就成功下线。
以此为起点,凭着这股韧劲儿和满腔赤诚,魏县先后引进建设了河北爱美森木材优化深加工有限公司、桑德循环经济产业园、台资装备产业园、北京博美奥立药玻等一大批中外合资企业及“央”字头、“京”字头企业。截至2016年底,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达到58个,总投资850亿元,累计竣工投产项目41个,增加规上企业3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0.9亿元,比2011年增长190%。县内先进装备制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木材优化深加工等三大优势产业初具规模。不仅从根本上增强了县域经济发展实力,还直接解决了7000多名贫困群众的就业。
股份化助推收入增
扶贫攻坚,最难办的要数那些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为让这些“特殊”贫困户实现长久稳定脱贫,魏县积极推行“农业示范园区+农户”、“龙头企业+农户”、“企业(合作社)+村委会+农户”股份合作模式,即由政府出面,组织贫困群众或贫困村以土地、扶贫资金、生产资料、集体财产等入股现代农业园区或农业龙头企业,通过与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建立合作关系,商定分红比例,将这些“特殊”贫困户转化为农业园区、龙头企业或合作社的一份子,组团发展,定期分红。
想法虽好,实施不易。这些“特殊”贫困户把土地当成“命根子”,他们认为有地种最起码可以保证有粮食吃,入股分红没有把政府给的扶贫资金拿在自己手里实在。扶贫人员耐心地给他们算细账,让贫困群众真切看到参与股份合作可得到“租金、股金、薪金”三金收益,从而放下包袱,打开了心结。
博浩现代农业园区是一个集观光、采摘、休闲于一体的生态示范园区,生产的有机蔬菜热销京津。园区负责人韩振强说:“园区目前吸收了90户贫困户入股,每户每亩土地每年可获得租金1500元,每年分红500元左右。”
在园区打工的贫困群众常粹锋乐呵呵地说:“俺在这里打工,每天收入50多元,还能得到租金和股金,一年到头能收入2万多元,在家门口挣钱,还不耽误照顾家。”
目前,该县已发展博浩现代农业园区、后西营现代农业园区等农业示范园区26个、股份合作制企业102家;县财政安排扶贫资金2100万元,为53个贫困村4200个贫困户入股,带动1万余名贫困农民就业,户均增收1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