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出台 粮田变良田
耕地质量形势严峻 粮食安全面临挑战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出台
粮田变良田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机械收种秸秆还田。 朱代桂 摄
“小时候喝的粥都是香喷喷的,现在的米怎么熬都不香了。”近来有网友关于“现在熬的粥怎么不香了”的吐槽,引起媒体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实早在去年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就“抱怨”过这个问题,并分析指出,“现在熬的粥不香”与耕地质量下降有关,对比过去,现在不少耕地的土层变薄了,有机质含量减少了,直接影响大米的口感。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耕地质量自然直接关乎粮食的质量安全。长期的科研观测表明,优质耕地土壤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在60%~70%,但有各种障碍问题的耕地土壤贡献率只有40%左右。
当前,粮食安全问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战略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强调,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并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保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底线。
业内人士指出,落实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必须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根基在保护好耕地,根本在确保产能。换言之,提升耕地质量至关重要,而要提升耕地质量,标准手段必不可少。
耕地质量关乎粮食安全
一直以来,我国用占世界约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活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被看成是一大奇迹。然而在我国粮食产量创纪录地实现了十连增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耕地质量形势。“在当前水土资源趋紧、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兼业化的情况下,要实现保障主要农产品稳定供给的目标,必须改变农田基础薄弱的现状,进一步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何才文表示,我国幅员辽阔,耕地类型多样,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层变浅、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问题,以及土壤酸化、盐碱化、贫瘠化、生物性状恶化等问题长期没有得到重视,造成耕地土壤水库和作物养分库的功能不断下降,综合生产能力难以大幅度提升。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耕地为20.27亿亩,中低产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0%。“近年来,耕地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区域性耕地退化越来越严重,从整体上看,耕地地力后劲不足,土壤养分失衡,生态功能变差,污染日趋加剧。从区域上来看,东北黑土区有机质正在下降,南方及东部地区土壤酸化加重,华北耕层变浅趋势明显,西北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总体看来,我国耕地土壤质量不高,养分失衡。”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万连步说。
为落实粮食安全战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划政策,对全国耕地质量提升作出了谋划,尤其是对耕地中的精华高标准农田给予了高度重视。如《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15.6亿亩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
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高俊才认为,虽然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状态较好,但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农业资源高强度开发利用和环境过度承载基础之上的,实际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包括粮食增产基础脆弱、需求继续刚性增长、有些粮食品种在供求上存在结构性矛盾等。
专家表示,耕地质量下降后,短期很难恢复,我国在守住耕地面积红线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耕地质量,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设立标准。
标准提供必要“养分”
6月25日,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首个通用基础国家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以下简称《通则》)正式实施。作为首个高标准农田建设国标,《通则》的实施无疑对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对耕地质量提升提供了规范。
标准委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5月,全国约有农田建设相关标准639项,其中现行国家标准173项、行业标准309项、地方标准157项。“这些标准对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输配电等都提出了基本要求,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同时也存在标准结构不合理、体系不完善、系统性不强等问题。从内容上看,部分标准的指标要求较为笼统,难以量化考核或评价,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结构上看,标准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层次不够合理,难以构成科学统一的标准体系。”国家标准委副主任于欣丽说。
据透露,我国将以《通则》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与田地相关的标准体系。一方面以基础性、通用性技术要求为重点,加快国家标准制定步伐;另一方面,分别以行业性、专业性技术要求为重点,加快行业标准制修订步伐和以区域性、差异性技术要求为重点,加快地方标准制修订步伐。如我国将在今年立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有望在2015年发布。
“贯彻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通则》国家标准,重点要做到坚持耕地质量与高标准农田基础工程同步建设、田间监测体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实施。”何才文说,要通过国家标准的实施,引导各地重视并建设好耕地的内在质量,确保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增产能力持续提升。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