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担保理财:火中取栗还是生财有道?
05.06.2014 12:01
本文来源: 河北广播网
几十万元养老金投向了月息1分6的投资项目后,长沙的八旬老人卢以棠的心里一直打鼓。昨日记者联系获悉,第一笔投资本金收益都悉数到账,老人算是舒了口气。但他打算“收手”不继续投了,这是怎么回事?
3个月投资到期兑现 八旬老人“石头落地”
今年84岁的卢以棠(化名)老人是长沙某设计院的退休职工。这几年来,卢以棠走访了长沙城区多个街头投资担保公司后,发现收益不低,期限自选,中途还能撤资,模式大同小异,颇为心动。几个月前,他最终选了两家签了合同,将手中几十万元的养老钱投了进去。与市面上众多投资担保公司套路如出一辙,卢以棠投的资金,是借给了某企业周转,月收益1分6,期限3个月,按月付息,到期还本。较早的一单5月份到期。
昨日,记者联系卢以棠获知,其投向五一大道上一家担保投资公司的几十万元资金已经悉数回笼。“这笔钱能回来,我心里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还好。接下来看另一笔投资到期兑付的情况了。”卢以棠对记者透露,但另外一笔投在了梓园路附近的某投资担保公司,目前仍在运作期内。
相比之下,这笔投向了河南某企业的尚未到期的项目,让他心里有些打鼓:前不久长沙有投了钱的退休老人远赴河南当地查看,发现“借款的企业是郊县的乡镇企业,工厂里工人都是农民模样”。正因为此,这位年届八旬的退休老人称,已到期的这笔本金收益,他将不再考虑继续滚动投向此类投资项目,“8月底前,不是要集中清理整顿吗?再投就怕不保险了。”
养老金投担保理财 看重的是收益比银行高
卢以棠并非长沙唯一的高息投资担保理财项目的投资人。其向记者出示的一个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载着长沙众多类似投资人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很多跟我年纪差不多,投的钱少的一两万,多的几百万都有。”卢以棠告诉记者,这几年来长沙的投资担保公司成批出现,很多选的门面就毗邻银行网点,产品宣传介绍也类似银行理财,或者干脆在宣传材料中媲美银行理财,自己走了蛮多家之后就心动了。走访期间,还参加了担保公司举办的农家乐活动,遇到了很多“同道中人”,相互留了联系方式。
工程师出身的卢以棠虽年届八旬,身体硬朗,他对记者直言:“我并不缺钱花,但投资这类项目,还是因为收益给得比银行高多了。”为规避风险,他想了很多办法:尽量选新开业的公司,因为“没理由才公司开张就跑路”;尽量选期限最短的3个月;收益方面“尽量挑中不溜的”;闲暇之余找到不少同样投了资的市民抱团。即便是已经签了合同,卢以棠还曾带着资料走访有关部门,咨询听取意见。尽管被劝撤资,最终卢以棠不为所动打算持有到期未撤资。
是否非法集资尚无定论 风险聚集不可小觑
闲钱投过来,能获得数倍于银行存款甚至理财产品的收益,不少市民像卢以棠一样,持“边做边看”心态参与。与之对应的,不少类似公司将则宣传资料摆摊设点进驻居民小区,甚至以抽纸、环保袋等小礼品赠送来做宣传,吸引了不少退休老人的参与。
养老金投担保理财,究竟是火中取栗还是生财有道?在接待其的省金融办人士看来,这样的做法并不稳当,退休老人不宜参与此类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最好选择更稳妥的理财。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担保公司分融资性担保和非融资性担保两种。前者为特许机构,业务上主要是与银行合作,替借款人担保,有银行授信额度。后者则主要做一些类似诉讼保全担保、投标担保等履约担保业务。值得提醒的是,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区非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激增,借开展担保业务为名,从事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理财、高利放贷等违法违规活动,变相成了非法吸储、高息放贷的平台,潜藏巨大风险,并已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尽管目前这种方式是否属非法集资尚无统一定论,但外省市已有前车之鉴。因此,建议退休老人尽量远离此类高风险投资项目。
记者 李素平 实习生 边玖玖
本文来源: 河北广播网
05.06.2014 12:01
牛散骑“象”比肩机构 两散户买“中国神车”赚翻了
当众多A股“大象”焕发青春与小盘股共舞时,河北广播网
新三板信息披露乱象丛生 “新韭菜”炒股悠着点
近日,国内权威财经媒体报道,河北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