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侧记
“质量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侧记
□ 本报记者 徐建华
秋天,一个收获的季节。对于中国质量事业来说,同样在这个秋天迎来了收获的日子——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在京举行。
9月15日,晴空万里,丹桂飘香。下午2时许,来自全球的各界人士,开始沿着人民大会堂东门的39级台阶拾级而上,共赴一个质量的盛会,共同分享质量的收获。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盛会。
“这是在中国北京第一次召开国际性的质量大会,会议以‘质量、创新、发展’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质量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不仅反映一个企业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反映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21世纪应该是质量的世纪。”
“我今天来出席这个大会,是向全世界宣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切实抓好质量的决心和信心。”
下午3时许,随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铿锵有力的声音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三层金色大厅——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会场,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质量盛会正式拉开了帷幕。
悠悠古都,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召开的字样装点着美丽的街道;泱泱古国,追求质量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就建立的严格产品质量管理机制,到如今逐步完善的质量法规和政策措施,中国政府对于质量一直高度重视。
1992年、1999年、2007年,国务院先后三次举行全国质量工作会议,李鹏、朱镕基、温家宝,三位时任总理都曾到会发表讲话。今天,李克强总理莅临质量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20多分钟的精彩讲话,从中国质量的成绩和不足到“质量就是效益、价值、生命”、“质量决定发展”;从“放、管、治”的要求到加强国际质量合作,总理的字字珠玑,让现场只能听见笔写在纸上的“沙沙”声和相机快门的“咔咔”声。
“从我个人来说,对于李克强总理出席今天的会议,我是要给予赞叹的,也为中国领导人喝彩,充分说明了中国领导人对质量的重视,相信中国提出的质量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美国商务部前部长、奥尔布赖特石桥集团联席董事长古铁雷斯如此评价道。
330多位外宾、270多位内宾,世界500强企业,有113个派代表与会,这也是一个国际性的质量盛会。
“过去十几年来,德国、中国和美国,都是世界上排名前三位的出口大国。‘德国制造’在世界上享有质量美誉,原因是什么?未来‘德国制造’的质量使命是什么?”来自德国质量协会的瓦尔维格会长带来了“德国制造”的质量经验。
“国家质量基础(NQI)是提升竞争力和促进全球贸易的重要工具。”国际法制计量局局长帕托雷带来了国家质量基础的知识分享。
“无数事例说明,质量与创新密不可分。忽视质量管理无法提升产品质量;固步自封、没有创新,终究会遭淘汰。”香港城市大学校长、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郭位带来了“质量与创新”的学术解读。
这还是一个质量“共聚”的盛会。
政府界代表来了,提出“深圳质量”,有着“质量市长”之称的深圳市市长许勤,一边和友人打着招呼、一边步入会场。
企业界代表也来了,首届中国质量奖获得者海尔集团公司的质量“当家人”——海尔副总裁、顾客质量管理中心主任任贤全一脸喜悦地走进会场。
专家代表也来了,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教授听到精彩处,不时拿笔做着记录。
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的代表也来了……“治,就是推进质量社会共治,形成推动质量提升的叠加效应和强大合力。”正如总理所言,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需要大家“共聚”和“共治”。
这更是一个动员走进“质量时代”的大会。
“中国经济要想再创奇迹、再造辉煌,就必须着力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从“速度时代”到“质量时代”,总理的“动员令”引起了代表们的强烈共鸣。“听完以后对总理的讲话有很深的感受,尤其是把中国推向‘质量时代’的战略性表述,从我国经济转型、提质增效升级的角度来看待质量的发展,把质量放到经济发展的位置来考虑,而不是就质量本身来考虑,对这样一个定位感受很深。”程虹说。
不知不觉间,三个小时的大会结束了,带着总理的“动员令”,与会代表们带着满是收获的表情,边讨论边交流走出人民大会堂东门,一抹彩霞挂在天边,秋日的京城别样美。《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