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陶县2014粮食生产情况

19.09.2014  16:59
  • 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
  • 2014年09月19日
  • 【字体:
  •   一、全县粮食生产情况。馆陶县是一个以种植粮食、棉花、蔬菜为主的农业县,全县农业人口 27万人,耕地面积 44.9万亩,其中水浇地 42.9万亩,到2011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5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8万亩,粮食总产28.4万吨,播种亩产485公斤;棉花播种面积10万亩,总产8521吨,亩产83公斤;油料以花生为主,花生播种面积5.6万亩,总产1.6万吨,亩产285公斤;蔬菜播种面积16.5万亩,总产64.4万吨,亩产3903公斤。在种植业生产上粮食、蔬菜、油料是我县种植业的主要特色产业。2010年我县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1年被河北省政府授予“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夏粮生产先进县”,被市政府授予“‘吨粮市’建设突出贡献县”。2010年我县列入全国油料生产基地进行建设。我县还是闻名的“河北省蔬菜之乡”,日光温室建设规模列全市第一。其我局主要亮点工作有:

      二、示范方建设。今年,我县小麦、玉米两熟耕亩产达到1000.1公斤,提前一年实现了“吨粮市”建设目标,为全市提前完成目标的六个县之一。在“吨粮市”建设中,我县突出抓好了示范方建设,去年我县建成了9万亩粮食高产示范方,其中精品示范方2个,包括跨南徐村乡、路桥乡、魏僧寨镇5万亩规模的高产示范方,以及寿山寺乡西宝村等6个村的万亩示范方,两个示范方建设在去年取得显著成效,示范方小麦平均亩产达到637公斤,其中一个典型地块亩产达到700.8公斤;玉米高产示范方平均亩产达到753公斤,其中一个典型地块亩产达到836.8公斤,小麦、玉米单产分别创省高产纪录。同时示范方建设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2011年6月8日副省长沈小平亲监我县示范方进行实打实收,省委常委纪委书记臧胜业对我县示范方建设做出了批示:“馆陶县万亩小麦示范片创高产的经验值得在全省宣传推广,经验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两条。”今年我县进一步加大示范方建设,全县建设示范方18万亩,重点建设好跨南徐村乡、路桥乡、魏僧寨镇5万亩高产示范方,以及沿106国道及新建“神农大道”跨柴堡镇、南徐村乡、路桥乡5万亩高产示范方。

      三、制约粮食生产的问题。

      1、农村青壮年劳力缺乏,不利于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随着打工经济的发展,我县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力85%以上外出打工,家中留守的只有老人、儿童和一小部分青年妇女,相比较这些人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较弱,不得粮食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快速推广和应用。

      2、土地使用权流转率低,不能适应粮食规模生产的需要。规模种粮是增产、增收的基础,也是规模化生产、科技生产基础。只有在一定规模的基础上,经营者才会考虑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才会主动应用科技成果,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

      3、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对粮食生产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且所有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均未与农户形成共同利益体,在市场经济利益驱使下,其原料大多来源于外调,不能实行订单生产,造成带动能力较弱,不能为粮食生产提供优质更高、更大的经济利益空间,不能带动粮食向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

      四、促进粮食生产情况措施。

      1、落实国家惠农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近几年我县认真落实了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直补等扶持粮食发展的惠农政策,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提高种粮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稳定种植面积。充分发挥良种补贴对粮食生产的促进、带动和示范动作用。

      2、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利用率,稳定种植面积。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搞好土地复垦、管理和后备资源的开发,确保全县耕地面积。主管部门强化管理职能,在落实粮食补贴政策时,做到因地制宜指导农民实行科学的耕作制度。增加粮食复种指数,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1.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建设力度,加快标准农田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基本农田的抗旱排涝和高产稳产能力。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面提高我县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根据国家、省、市粮食生产高产创建活动精神,我县加强资金支持,整合项目资源,集中向万亩示范片倾斜,做到层层抓高产创建,把高产创建与培育种粮大户、专业化服务、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探索农业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的新途径。粮食高产示范方建设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同时,加快推广普及小麦优质良种、短期播种、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玉米“一增四改”等关键技术,树立不同规模的高产典型和样板,辐射带动全县粮食生产,全面提升我县粮食生产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