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人士:多个领域迹象表明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马斯金表示,在中国政府力推各项改革措施的背景下,尤其是金融市场的改革创新逐渐显现出改革成效,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在向好。他不认为中国经济会出现“硬着陆”。他同时指出,要把中国经济放到全球环境中来看,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速仍然较高。
普华永道全球主席戴瑞礼表示中国经济目前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6.9%的经济增速相对来说已经是非常正面结果。中国经济正在面临大转变,一般的波动实属正常也可以理解,此外全球经济都在放缓。中国经济在未来的几年之间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但戴瑞礼认为中国政府有能力应对这些挑战,“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对于中国经济的布局也让他对中国经济保持了足够的信心。
黑石集团CEO苏世民则表示中国经济有一定的复杂性,有的领域还存在产能过剩、通缩和增长放缓等问题,但一些行业特别是服务业获得了两位数的增长。综合这两方面的表现看,去年中国经济6.9%的增速,按照国际标准来说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不应该说中国将会硬着陆。
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也认为,2015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的55%,比制造业、建筑业高25%。中国服务业分布合理,餐饮和住宿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中国电子商务的渗透率比美国高一倍。未来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占比逐渐增加,中国经济硬着陆不可能发生。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表示,中国的不良贷款率并没有高到致命的程度,大部分均可用资产重组等方法来解决。“此外,我很相信中国政府的金融能力,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就成功解决了类似问题。”
麦肯锡公司董事长、全球总裁鲍达民表示,世界大部分经济体都在放缓,中国并非个例,中国政府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也非常出色。“区别于欧盟等经济体的负利率政策,中国实施提高赤字率这一财政政策更能有效地促进实体经济发展,避免金融市场出现泡沫。”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对中国经济的形势保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体量和基数今非昔比,中国的GDP比其他“金砖国家”的GDP总和还要高,在如此高基数的基础上,以前的高速增长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将会进入“新常态”。
“抛开中国内部的各项指标来谈论中国经济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毫无意义,只会沦为一种‘口号’。经历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中国的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不仅好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可以‘比肩’发达国家。中国在过去几年还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从任何一个方面看,都没有理由对中国经济感到悲观。”郑永年说。(汪文品 陈凯茵 孙亚华 徐曼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