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平农民自觉守护千年古城墙 传为尧帝儿子所建

27.10.2014  16:33

    核心提示

  位于顺平县大王、子城两村的古城墙,一直都是战国“曲逆城”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1982年7月被列为河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1950年代依然壮观的古城墙,却在近半个世纪以来损毁严重。就在大家或取土盖房,或耙平种地时,一位老农却有意将自家耕地旁的城墙守护了起来。任凭重金购土,还是恶意盗取,他都能及时制止。

  □记者郎亚南

  守护古城墙,为子孙后代留点东西

  东段古城墙之所以还得以良好地保护,很大程度归功于一旁田地的主人——刘宝顺。

  在村里多方打听,记者见到了刘宝顺。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村里的土城墙破坏确实很严重,但我地头的这段城墙,绝对不许任何人动。

  “相传这是尧帝的儿子丹朱修建的城墙,怎么也有几千年了吧。”刘宝顺今年62岁,是子城村土生土长的农民,更熟知古城墙的传说。村里以前分的地,每户都有一小段城墙。“1989年重新分地时,在我的一再要求下,村里把这段城墙旁的地都分给了我。”刘宝顺说,“因为,那时我就意识到,一定得把这段城墙保护起来。

  就这样,刘宝顺夫妇多年来都对城墙的保护非常在意。“每天总得上地头上转一圈。只要听说有人在城墙边上转,我都得赶紧跑过去看看。”他告诉记者,“前两天,有北京来的客人参观城墙,我听到消息后就急忙赶过去。确定不是坏人来破坏才放心。

  曾有人出4万元买他田里的城墙,被他严词拒绝。刘宝顺说,“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我们怎么能破坏?得给子孙后代留点东西不是?

  10月24日下午2时,顺平县城东南9公里,子城村东的农田里,淡绿色的小麦嫩芽在深秋季节迸发着勃勃生机。

  听闻记者在寻找古城墙,地里忙活的桑大爷热情地指引着我们来到村里仅存的东南两段古城墙遗址。

  子城村东,只见一堵土墙矗立在农田一侧,大约200米长,两三米高,两米来宽。满墙的“丁枣树”正是结果的时候,红色的小枣挂满枝头。据说,大王、子城两村都有古城墙,而现存最好的就是眼前的这部分“东段古城墙”。

   一度成了取土场,毁墙取土现象普遍

  在不少村民的记忆里,古城墙快速地减少都是在近50年以来的事,除了自然因素和历史原因损坏外,人为的破坏才是主因。

  在子城村南,记者找到了残存在路旁的南段古城墙遗址。城墙上还能清晰看到被挖掘机铲过的痕迹。在地里干活儿的桑大爷告诉记者:“这些年,翻盖房屋的人多了,盖房垫土人们都从城墙上取土。这段城墙以前很长,近年来被人取土就铲平了不少。

  “从城墙取土垫院子,铲平后还能种地……”有村民告诉记者,城墙上的土粘性很好,也是人们从城墙取土的原因之一。

  桑大爷告诉记者:“以前村东和村南都有古城墙,这些年来被破坏得太厉害。现在就东边剩下的一小段还没被破坏。

  曾经丹朱城,留下美好记忆和传说

  在大王村,现存的北段古城墙同样近况不佳。一段200米左右的城墙,也已经被人从中间铲平一段缺口,而城墙边上则成了垃圾倾倒点,焚烧的垃圾随处可见。

  说起古城墙留给人们的记忆和传说,大王村村民老魏兴致勃勃:“听老人讲,村里曾出土过一个金香炉,上面还写着‘七窖金七窖银,七里看了七里寻,有人能解其中意,只待有缘人……’没准这村里还有宝藏呢。

  老魏所说的“丹朱城”,正是古“曲逆城”。据专家介绍,古城遗址呈正方形,四边长均为2500米。传说尧之子丹朱所筑,并在此居住。春秋时,晋国在此设逆畤(音至)邑,战国时中山国在此置曲逆。在汉代大王子城达到了鼎盛时期,

  据说是汉丞相陈平的封地,汉高祖途经曲逆,感叹此城可与洛阳比美。

  在刘宝顺和老魏等同龄人的记忆里,儿时的古城墙比现在要大得多。“我七八岁时,村里的孩子们都到城墙上去玩。那时古城墙一直向西延伸出2里多地,得有四五米高,上面也很宽,跑汽车都没问题。”而现在,就在人们的腰包大鼓特鼓的这几十年中,可比洛阳的曲逆古城只剩下三小段“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