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貌提升 重焕名镇名村生命力
10.12.2014 19:27
本文来源: 建设厅
河北地处燕赵之都,又为京畿要地,文化遗产璀璨多姿,古村落遍布全省各地。目前共有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8个,这些名镇名村历经千百年的风雨侵蚀,昔日的繁华被厚重的历史所深埋,尘封于喧嚣的现代化都市边缘。如何将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发掘出来,拂去尘土,精细打磨,令其重放光彩,是历史交给我们这一代建设者的光荣使命。
着眼大局,把握名镇名村面貌提升改造项目设计原则
名镇名村面貌提升改造,不同于一般的镇村,思路不清、举措不慎,就会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不可弥补的破坏。因此,要从大局着眼,细节入手,怀揣历史使命感,把面貌提升改造设计方案做实做细,才能让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重新焕发生命力。这里应把握好三个原则:
沿袭历史、保持特色,让传统“活”起来。加强名镇名村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提炼传统文化符号,夯实名镇名村保护项目设计基础。设计上要尊重历史,体现特色,防止生搬硬套、千篇一律。要尊重名镇名村中人与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延续和拓展使用功能,发展特色产业,杜绝盲目破坏性开发建设。
突出文化、艺术展现,把历史“亮”出来。名镇名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历史和文化内涵,越是古老的镇村,越需要用文化来把沉寂的灵魂点亮。将历史和文化与艺术相结合,才能更具象、更富魅力。要邀请知名画家、雕塑家、环境艺术类人员参与指导项目设计,针对各自资源禀赋、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等特点组织设计,提升艺术水平和品质。
整体保护、注重风貌,将建筑“融”进去。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整体保护的理念,严格对核心保护区的传统历史风貌加以保护,传统建筑修旧如旧,还原、恢复重要节点的历史场景。风貌协调区内的建筑高度、体量、色彩、形式应与核心保护区相协调。同时,还要特别注重保护名镇名村周边山体坡地、天然植被、河湖水系、农林田地等自然资源,保持农村山水风光和田园气息。
做好谋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名镇名村面貌提升改造项目设计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的工作方案是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名镇名村提升改造项目设计的重要推动力。方案应明确牵头部门、时间节点、设计经费来源、推动措施。根据方案,进一步理清项目名单、项目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工程进度、建设资金来源、责任分工等,确保提升改造的可操作性。
河北的名镇名村历史悠久,地理风格独特,文化积淀深厚,面貌提升改造要突出不同镇村的历史遗存、自然风貌和人文特点,提炼记忆符号,做出具有针对性的项目设计方案,避免“千村一面”。
建筑改造要修旧如旧。传统建筑的改造提升不是“破旧立新”,而应该是“修旧如旧”。应本着这一原则,对历史文化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传统建筑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修缮,保持其原真性,突出地域和传统特色;对建设控制区内的建筑布局,建筑高度、色彩、形式、材料等按有关规划要求进行设计;对风貌协调区内、镇村附近通道两侧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民居及设施进行整治,突出名镇名村的整体风貌。依据建筑对名镇名村整体风貌的影响程度和自身建筑质量,划分保留、整治、改造建筑类别,分别提出整治、改造的具体措施。对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工程,必须符合《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等法律、法规要求。对于保护建筑的修缮工程,应保持原有的建筑形式、体量、高度、色彩,与原建筑风格保持一致。墙体维修采用原规格砌体材料和砌筑形式,门、窗按原有形制修复,即使采用现代建筑材料,也应与建筑整体风格相协调。建筑屋顶、门窗、门楼、围墙等外观整修,应汲取传统文化符号,与古镇古村风貌相协调;厨房、厕所等内部功能改造,要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求。
环境整治要尊重自然。名镇名村的环境整治应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资源环境。严格保护名镇、名村原有空间形态和肌理,保护山体坡地、天然植被、河湖水系、农林田地等自然资源,保持农村山水风光和田园气息,把“乡愁”留住。保护好现有植被,合理增加绿化面积,避免盲目照搬城市化沿街绿化模式。街巷整治应保留原有街巷的空间尺度和肌理,街巷两侧的建筑外墙上尽量避免安装空调、电表等设施。设施管线敷设不能“架空走线”,避免影响整体景观,产生安全隐患。垃圾桶、座椅、灯具等街道环境设施的色彩、造型与材料应与历史风貌相协调。
重要节点风貌提升要突出文化。在名村重要节点,如出入口,文物保护单位、重要历史建筑周围,广场、戏台、牌坊、驳岸、古树、古井、古桥等公共空间,要制定专项景观环境整治方案,营造独特的历史文化意境。重要节点周边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应予以清理,恢复历史空间形态。
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提升改造要强化功能。名镇名村提升改造,不仅要留住“乡愁”,还要延续“乡情乡音”,提升居民的生活条件,才能把“人”留住。统筹考虑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工程管线设施应入地敷设。保护区范围内,应保持原有道路系统、道路格局和历史街巷尺度和肌理。整修方案应当采用传统的路面材料和铺砌方式。充分利用历史街巷、边沟、暗渠和外围天然沟渠、坑塘,结合村庄景观需求,设计采用生态型雨水排放、收集系统。充分利用当地闲置用房增设旅游咨询集散中心、展示馆等旅游服务设施。
传统民俗要继承活化。名镇名村的提升改造,既要完善镇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把剪纸、刺绣、武术、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与广场、戏楼、古树、祠堂等重要节点或闲置建筑相结合,恢复绿树掩映、郁郁葱葱下农闲时休憩、交流的传统场景,营造原生态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气息,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名镇名村文化建设。
做足保障,有条不紊地推进名镇名村面貌提升改造工作
组建高水平的设计队伍。名镇名村要择优确定一个规划单位和一个建筑设计单位共同承担方案设计任务。规划单位负责组织编制每个镇村提升改造项目设计的工作方案,参与项目设计,并对实施落地情况进行把控。建筑设计单位负责对传统建筑修缮、民居改造、景观节点等进行专项方案设计。
提供专业的过程指导。成立由规划、建筑设计资深专家领衔的专家指导组,邀请知名画家、民俗专家担任艺术顾问,对各名镇名村面貌提升改造项目设计方案进行指导。名镇名村所在市的城乡规划和建设部门要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县级城乡规划部门会同建设部门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各提升改造项目专项方案设计,并征求当地村民代表同意。
强化项目实施全程监管。审定后的设计方案,由驻村工作组组织实施。建立规划设计实施机制,成立由规划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共同参加的项目建设指导组,统筹指导名镇名村面貌提升改造项目,严格按方案建设。建立责任设计师制度,每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都明确一名责任建筑师、一名责任规划师和一名责任艺术顾问,负责规划设计全过程指导,确保项目落地。 (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 吴铁)
本文来源: 建设厅
10.12.2014 19:27
以十九大精神为统领 确保全年任务圆满完成
10月24日,建设厅
全省县城建设工程质量提升现场观摩会在正定召开
10月26日,建设厅
“全省城市管理执法人员业务知识竞赛”活动启动
为全面推进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建设,建设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全厅党员干部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10月18日上午,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