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条进化论:千年一"面"
(记者 曾鑫)面条是一款风靡全世界的常见美食,深受各国人民喜爱。说起面条的历史,中国、阿拉伯以及意大利都可谓源远流长。但翻开历史书,人类关于面条的最早文字记录,还是在中国的东汉时期。加上考古实物佐证,中国出土最早的面条以粟制成,距今超过4000年,面条的起源地当属中国无疑。
今天的面条可谓种类繁多。根据面条粗细、质地、调味以及制作方法的不同,仅在中国各地,面条品种就数以千计。相比之下,面条在古代种类并没有这么丰富。事实上,面条刚刚诞生时,不但与今天人们印象里的形象大相径庭,甚至连名字都不叫"面条"。
在汉代、魏晋时期,用水和面粉做成的食品均称为"饼"。刘熙《释名》中有云:"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所以,面条诞生之初,最早被称作"饼"、"煮饼"、"汤饼"、"水溲饼"等。"汤饼"的作法,是将面粉加水调和搅拌后搓成饼,再用水煮食,类似于面片汤。后来,"饼"变为"条","条"再变细、变长,才面条的形象才逐渐定型。直到南宋,"面条"一词才正式通用。
由于古代卫生条件有限,煮沸后方食用的面条相对极为洁净,不易引起肠胃疾病,再加上面条制作简单、食用方便、味道鲜美,因而深受大众欢迎。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几乎人人爱吃。在盛唐时代,冬天吃"汤饼"、夏天吃"冷淘"(相当于今天的凉面),甚至是宫廷常例。
随着历史发展,面条在流传中花样日渐繁多。擀面、削面、拨面、抿面、搓面、拉面、压面等制作方法层出不穷;冷淘、温淘、素面、煎面等烹饪手法令人叹为观止。元代,可以长期保存的"挂面"出现;明代,技艺高超的"抻面"出现;清代乾隆年间,现代方便面的前身--"伊府面"诞生。
在千年中外文化交流中,中华面条也不断走出国门。其中面条传入日本,尤其值得一提。明朝灭亡后,明朝遗臣、一代名儒朱舜水流亡日本,相传在公元1665年,他用面条招待了当时幕府将军的亲戚、水户藩主德川光圀,令后者啧啧称奇,惊叹世间竟然有如此美味的料理。这是面条第一次现身日本。但是现在日本流行的"拉面",要等到明治维新之后,才从中国引进。
方便面的诞生,更具有划时代意义。二战之后,日本四岛满目疮痍,经济百废待兴。1954年开始,得益于有利的国内国际环境,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近20年。营养快捷的拉面也在这一过程中也迅速走红,成为日本战后一代的浓重记忆。
在这一过程中,得益于现代食品科技的进步,拉面在技术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1958年,华裔日本人安藤百福发明了第一款现代方便面--"鸡汤拉面",这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半个多世纪来过去了,方便面不仅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还跟随包括南极科考队、太空宇航员在内的人们一起,走遍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一款承载数千年历史的传统美食,面条未来还将在现代食品科技的帮助下,不断带给人们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