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好看 “里子”舒适 守住“乡愁” 经营“未来”
——河北以“三大突破”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建设美丽乡村
新华社记者
杜文峰 杨守勇 白 林
“让农民群众当下过得舒适,未来看到希望。”去年6月份以来,河北在全省分期分批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着力破解传统农村帮扶工作中“重面子轻里子、轻乡愁重新建、看眼前轻长远”的三大矛盾。一年多来,大部分列入范围的村庄改变了脏、乱、差的面貌,初步建立起建设美丽富强新农村的体制机制,燕赵大地正在努力打造成为“美丽乡村”的风景区。
突破窠臼
过去一些农村帮扶工作,农民戏称“扫街刷墙、平路栽树……”形式多本质少。但这一次,河北没有从5万多村庄中选几个示范村造“盆景”,而是分期分批全面系统改造提升:既让“面子”好看,“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状况得到改观,使“里子”舒适,厕所、饮水、厨房等老大难得到缓解,还要为广大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农村与城市比,最大的差别就是住着不舒适。上厕所、洗澡、取暖都不方便,上学、就医更不方便。”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说,河北围绕民居改造、道路硬化、垃圾处理、饮水安全、厕所改造、污水处理、村庄绿化、土地整理、秸秆处理和厨房改造、新能源利用、村民中心建设、标语广告整治、村庄标识设计建设、公墓建设、传统文化保护开发等15件实事展开,实现农村生产生活内外兼顾。去年6月至今,全省统筹各级各类项目建设资金200多亿元,改造提升近万个落后村庄。
“组织力量研制推广适合农村需要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是行动的核心之举。”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办公室副主任梁久丰说,厕所改造如何既防冻又防臭,污水处理如何既达标又实用,垃圾处理如何既及时清扫又长期坚持,民居改造如何既新颖又节能环保,村庄绿化如何既增加绿量又有经济效益等。这些曾经严重制约改善农村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瓶颈问题被一一破解。双瓮式厕所、清洁燃烧炉具、新型污水处理设施等一批新设备应运而生,并在广大农村推广使用。
这项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让群众既享受舒适,又不增加负担,还要提高参与积极性。梁久丰举例说,厕所、粪坑与猪圈相连的问题在河北很普遍,既脏又乱还有卫生隐患。改造一座连茅圈,河北财政一般补助七八百元,主体费用基本满足,年底前全省103万座连茅圈将全部消除。81岁的涞水县庞家河村民王祥说:“我这把年纪了,能用上这么干净漂亮的水冲茅房,做梦也没想到啊。”
改变千百年来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是一场深刻革命,河北力度空前:27个省直部门出台了30多个专项规划、9700多名驻村工作队员全力执行。行动从典型示范向集中连片改造提升转变,明年将重点打造崇礼片、白洋淀片、廊坊北三县片、滦平片、正定片、西柏坡片、固安片等7个片区。
有破有立
把留住“乡愁”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不能在改造中把传统改没了。”为此,河北克服“千村一面”,展现“记得住乡愁”的乡土风情,并把“美丽乡村”转化成生产力和竞争力,成为产业发展的载体。
建筑符号是乡愁最直观的体现。河北民居改造多样化,省住建厅总结出张家口民居、太行山民居、官邸特色民居、皇家文化民居、冀南民居、合院式民居等特色民居风格,全省因地制宜推广。目前,一批节能环保、体现燕赵文化特色的民居相继改造完成,改造全坡屋顶、半坡屋顶、檐口等燕赵特色民居5万余户。
河北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丁伟说,河北通过传统村落调查全面摸清农村传统建筑、村落格局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树等传统文化要素分布,按照“一村一档”建立信息档案。每一个历史文化名村都要修缮补救,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同时形成整体特色,既注意单个民居、村落特点,更注意区域性的格调、色彩、外观等民居特色。
“燕赵大地处处是旅游休闲胜地,过去我们注重把风景名胜作为旅游产业来打造,忽视了广大农村。”周本顺说,河北环绕京津,拥有3000多万高消费群体。我们的村落建得美丽,让城里人来看一看、住一住,甚至养老、吃住都在农家,享受淳朴的乡村生活,就可以带动旅游、养老、餐饮、购物、文化娱乐、土特产等一系列长盛不衰的产业。
记者在固安县看到,这个县注重村街原始风貌,突出“一村一品”,打造屈家营“古乐之乡”、林城“万人温泉小镇”、南王起营“京南花木第一村”、大韩寨“传统产业特色村”、马庆“瓜果之乡”等一批典型村街,有效带动农村面貌和经济全面发展。
“许多没有列入改造提升的村,强烈希望政府把他们村列进去。”省委副书记赵勇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与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扶贫开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结合起来,带来的效应是全方位的。
完善机制
把改变当前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没有有效的运行机制,农村改造就会风来一时新,风去事依旧。”为此,河北注重把市场、社会、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引入第三方服务,整体打包解决诸如垃圾、污水处理、道路养护等问题。
高邑县农村垃圾处理运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与北京一家环保公司合作,垃圾转运和终端处理环节由公司负责,县财政支付服务费,建立起“县统筹、乡管理、户分类、村收集、公司转运处理”机制。固安县在环村林、农村路网、垃圾和污水处理等方面,采取股份制、服务外包等市场化模式,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此外,内丘、大厂等县日常保洁制度化,保洁员工资由县财政支付。
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不仅需要政府主动作为,更需调动市场、社会、农民等多方积极性。涞水县探索形成不同的运作模式,激活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激活了农村改造一盘棋。县委书记王义民说,有的村由政府主导融资;有的村引进企业搞开发,成立全员入股公司,实施古民居改造开发,带动农家游;有的村通过股份合作形式,农民自我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我们将继续探索设立美丽乡村建设基金、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房地产项目对口支持、激活农村资产投入等方式,使市场成为农村改造主要推动力。
推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产业是基础。河北把面貌提升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在稳定粮食基础上,河北要扶持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步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
“驻村工作队体制在实践中是成功的,锻炼了干部,服务了农村,将成为河北一项常态做法。”省长张庆伟说,河北选派近万名干部驻村,建立了领导包点、联系帮扶、结对共建等机制,特别是协助选强配优村级组织,依法对黑恶势力、宗族势力把持村班子现象进行整治。今后,特别要求在深化改革和改造提升中,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服务群众的实力,增强对群众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