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
——井陉干部群众灾后重建纪实
□本报记者 董 昌 通讯员 高靖华
“7·19”特大洪涝灾害,给千年古县井陉留下了遍地狼藉、满目疮痍!
20天过去了,走访井陉灾区,耳闻目睹最多的是一幅幅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火热画面和对未来无限希望、信心满满的朴实话语!从中,我们切实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大灾面前人民的坚韧不拔和灾后崛起的强劲脉动!
灾后20天
交出第一份合格答卷
“把恢复重建与基础设施上水平、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干一百天,力争井陉换新颜!”这是井陉决策者向全县33万人民立下的“军令状”。
“我们当前最缺的就是包装项目的人才!最需要的就是上级对我们的政策支持!”这是井陉的决策者向全社会发出的求援书。
农村住房、城建交通、农村饮水及农田水利设施……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挂帅的16个恢复重建领导小组在专家指导下运筹帷幄、集思广益,符合山区特色、极具超前意识、渗透防洪基因的电力、交通、城建……一份份恢复重建方案新鲜出炉,并浓缩成9个项目包“待字闺中”,目前交通、城建、水利、农林、产业等6个项目包已进入“谈婚论嫁”阶段,涉及投资42亿元。工作路径一目了然,时间、节点、任务明确,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建账督导,各个战场争分夺秒,战况空前。“按照方案制定的‘三步走’计划,两年内全县的电力设施将从根本上摆脱以往逢洪水必受损的被动局面,主电网抗洪能力将提高到200年一遇。”国网井陉供电公司负责人韩素良说。截至8月8日,全县17个乡镇、318个行政村恢复通电、通讯、通路,207个饮水工程受损的村中有179个村恢复供自来水,117所受损学校中102所具备开学条件,104所受损农村卫生室中已恢复95所,需要重建的9所也完成了选址,灾区无一例疫情报告……灾后20天,井陉交出了第一份合格答卷。
大灾之年辩证看,抢抓发展“黄金期”理念深入人心。在坐拥10多平方公里的冶河湿地“鱼米之乡”、“小江南”威州镇,沿岸1500余亩鱼塘和16个“农家乐”在洪水后变成一片废墟。镇党委书记刘志宏说,接下来他们将发挥政策、信贷、恢复重建资金的杠杆作用,对冶河湿地进行项目包装,综合开发,打造高标准山水风情小镇,实现集约开发,有序发展。正在开发的仙台山景区在这次洪灾中损失惨重,在建项目全部受损,直接损失6000多万元。“这次洪水对我们来说算是教训。”万邦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捷说,他们将聘请省内著名地质专家团队和旅游专家团队对景区建设进行重新规划,把景区建设得更好。
天灾无情人有情
一方有难八方援
天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援。5个省直和17个市直工作队带着项目、带着资金、带着党和政府的温暖进驻井陉重灾区;2600余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奔赴井陉灾区帮助恢复重建家园;交通抢修缺设备,井陉矿区洗煤协会动员50辆铲车紧急驰援,县域内企业无偿提供上百台铲车、钩机,师吉龙、张风生、高彦亭三名志愿者自带11部钩机、铲车、卡车加入抢修行列;电力抢修需支援,省公司调来了全省唯一的一辆履带式运输车,15个县市的兄弟公司组成的17支抢修救援队携带物资装备火速支援;灾区通讯有盲区,市通讯部门迅速抽调3部应急通讯车、6部海事卫星电话连夜送抵……在通往灾区的路上,来自四面八方献爱心的志愿者车队浩浩荡荡,汇聚成一条条爱的长龙……
吉运集团旗下在井陉的四家企业在这次洪灾中无一幸免,直接损失2000多万元,董事长刘现考专程从北京回来捐出100万元。以煤炭加工营销为主业的乾昊集团近年来经营遇到很大困难,这次洪灾中又惨遭损失,企业还是从捉襟见肘的流动资金中挤出15万元捐给灾区……家乡受灾,游子牵心。在石家庄市鹿泉区创业的井陉籍企业家郭秋山以个人名义为家乡灾区捐款50万元,天津井陉同乡会为家乡灾区筹款15万余元……城乡群众齐动员,我为灾区献爱心。8月5日,井陉贫困村南王庄乡西尖山村捐款现场,三位低保户表现让人泪奔:61岁的张小柱眼睛看不见,摸索着来到现场把10元钱放进了捐款箱;85岁的张富保老人捐出了好不容易才积攒的100元;72岁的闫二春开始捐了12元,感觉捐得太少,又回家拿了20元……截至8月8日,井陉能确切统计的捐款近1000万元。“有好多是点对点捐的,没法儿统计”,县民政局局长白占文说,如果算上这块儿,保守估计也在1200万元以上。
自己家园自己建
相信明天更美好
在井陉最北部的南陉乡采访,繁华从容的路边集贸市场,干净整洁的马路、街道……所经之处已几乎看不到洪灾后的狼藉。
乡党委书记王德才说,这次全乡9个行政村、80%的人口都不同程度受灾。经过努力,目前已简易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讯,8个行政村已恢复供自来水,各村村容村貌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受损的10家企业正陆续复产……
“同志们在大灾面前表现出来的责任担当精神很让我感动!”王德才说。副乡长高彦梅怀孕8个多月,一连10多天坚守工作岗位,昏倒后被送进医院,病床上给他发短信,对自己关键时刻掉链子表示歉意;西上庄村群众吃不上水,党支部书记张凤琴让自己丈夫在公路断交的情况下冒着酷暑往返四十多公里从平山县城买回为发电机配套的电缆……“洪水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灾面前,正是有成百上千个高彦梅、张凤琴式的党员干部才挺起井陉抗洪救灾恢复重建的坚强“脊梁”。
小作镇南石门村党员、电工王生廷和哥哥王双廷救出了198名村民,妻子却不幸遇难,草草料理完妻子后事,这个坚强的汉子把失去亲人的泪水化成抢修电力的汗水;为营救南张村被困群众,秀林镇党政一把手带头报名组成七人敢死队,在苍茫夜色、如注暴雨、滚滚洪涛中冒着极大生命危险,与死神展开了长达七个多小时惊心动魄的生死决斗;得知村里遭灾的消息,刚做完胃癌手术的天长镇秀水村党支部书记刘三润连线都顾不上拆就返回工作岗位……
“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重建美好家园。”这句写在墙上的标语,已成了井陉人民的自觉行动。在这次洪灾中,全县117所学校和幼儿园不同程度受损。广大教职员工放弃休假,返校自救,没有受灾的学校自发组织力量支援受灾较重的学校,部分学生家长和学生也主动参与其中。“9月1日开学不成问题。”县教育局局长刘志华信心满满。独臂孤寡老人吴彦录是吴家窑乡彪村的一名低保户。洪水冲塌了他的围墙和一间房,门口淤泥一尺多厚。灾后第二天他就赤膊上阵,汗流浃背,恢复水毁家园。当上门了解灾情的干部提出派人帮助时,他连忙摆手谢绝:“政府已经待俺不薄了,这点灾俺自己就能扛过去,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50多岁的程堂堂,辛庄乡董家庄村开了27年商店,商店被洪水冲得只剩下地基,十几万的存货荡然无存,店后的家也被冲成了危房。在石家庄市区定居的女儿劝他跟过去一块儿生活,“祖祖辈辈在这儿住惯了,舍不得离开。人在希望就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说,村里已答应给他重新选址建店,镇领导也答应将来开店时支持货架,他要从头再来……
市领导到平山灵寿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时强调
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灾后重建工作
本报讯 (记者 王 静) 8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志辉到平山县、灵寿县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杨志辉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以新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先急后缓,搞好灾后重建工作,力争通过一年努力,使灾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加快脱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杨志辉一行先后到平山县西大吾乡、灵寿县陈庄乡的部分受灾地区实地查看了灾情和重建情况,慰问了部分受灾群众,听取了相关工作汇报。
杨志辉指出,要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尊重规律、敬畏自然,在恢复重建中进一步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要坚持规划先行,深刻总结洪灾带来的沉痛教训,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群众意愿、尊重乡情村情,充分调研论证,科学决策,提高各种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坚持多管齐下筹措资金,用好政策资金、整合财政资金、增加信贷资金、吸引社会资金、争取上级资金,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率。
杨志辉强调,要严把重建项目质量关,严格设计标准,保证施工质量,加强质量监管。同时要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控制成本,缩短工期。灾后重建工作对于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力、执行力、公信力是一次考验。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抓好受灾群众安置的同时,全力以赴抓好灾后重建工作,坚持围着任务转、盯着目标干,确保实现省、市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