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钟哲:贷款真的这么难吗?

26.08.2014  13:00

    “钱紧”“钱贵”一直困扰着急需融资的众多中小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贷款资金的“雁过拔毛”,导致了实体经济用钱“既贵又难”。为此,企业资金压力很大,感觉日子非常难过。(8月25日《人民日报》)

    看看深圳福田装饰集团贷款成本从去年的6%突涨到现在的8%,资金成本要吃掉公司利润的10%;看看青岛市一家年出口额超过2000万美元的外贸企业,还因为企业规模不大,申请贷款总被刁难,且要缴纳各种费用,即便如此,该公司三年来从没有拿满授信额度,借款利率名义上是每年12%,但要缴纳的各种费用还要将资金成本提升5%到10%,就能对“既贵又难”知其大概。一家中小制造业企业本年度向某银行申请贷款800万元,由于采取的是抵押贷款方式,所以先让专业担保公司“”了2%,即16万元;在申请授信时,客户经理说贷款800万元,需要先给银行提供800万元的存款,也就是说,企业要先从别的渠道临时借钱存进银行,然后银行把这笔存款转换成承兑汇票,企业再付4.8%的贴现费用将它赎回,去还借款,然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银行最后打了5折:即贷款800万元,存款400万元,贴现付费19万多;按贷款利率12%计算,年利息96万。也就是说,中小企业要想从银行贷出一元钱,至少需要付出0.16元,甚至更高的回报。——不要忘了,这在银行看来,融资成本已经很低。

    贷款这么艰难,是银行没有钱吗?似乎不是,因为企业经过各种咨询各种收费之后,最后总能够如愿以偿,拿到自己需要的资金,只不过成本增大过程艰难罢了。这就可以看出,所谓资金紧张,更多的是一种人为的渲染,是故意营造的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下,才能搭建一个“合作多赢”的平台,让那些中介机构适时演出,让那些顾问担保粉墨登场,也给银行工作人员提供了权力寻租的空间。银行本就是金融服务机构,为企业做好融资咨询、顾问和其他服务,本就是分内的事情,何以会在系统之外,再出现寄生的机构呢?结果,贷款成了某些人不当得利的载体,承载了过多的重负,最后造成融资成本增加,企业苦不堪言;在无以消化时,企业又转嫁成本,让消费者吞咽苦果,成了任宰的羔羊和受害的主体。

    如今银行的存款利率低到冰点,使存款贬值成了常态。人们所以存款,大多不是爱国,而是出于焦虑,出于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另一方面,企业却要付出极高的贷款的利率。在这种悖论下,一方面老百姓投资无门,往往被骗子骗个净光,一方面银行上下其手,让贷款之路格外艰辛。究其原因,就在与银行的垄断地位。不破垄断,不让民间金融机构获得银行一样的业务允许和政策支持,各种腐败就会滋生,各种怪胎就会孕育。别说中小企业告贷无门,贷款最后成了呆账死账,不是没有过的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