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钟哲:让“体育精神”伴随终生

11.11.2014  14:34

    一个班有一多半的学生穿着牛仔裤上体育课,这是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中心教授王宗平近日在江苏某高校访问时看到的情景,“穿着牛仔裤,学生连动作都伸展不开,怎么能上好体育课?但学生真的就这样上体育课了,体育老师似乎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王宗平表示,“出现这种现象,既说明学生没把体育课当回事,更说明学校和体育老师也没把体育课当回事。”(11月9日《中国青年报》)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是说人要随着环境的改变,按照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冬天到了,你就得添加衣服穿上棉袄,这是需要也是常识。也许有人会说,我冬天毋需穿得厚点,出门有装有空调的小车,进门有温暖如春的暖气。不过你别忘了,你穿的单薄,也是一种“适应”的结果。

    从这个观点出发,学生穿牛仔裤上体育课,显然不适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因为体育课的核心就是“运动”,紧身的牛仔服不利四肢的舒展。可它确实又“适应”了学校的默许,不然,他就不可能站在学校操场上,给他旷课处理,也许都是轻的。而这种不合常理的“适应”并相安无事,原因正如王宗平教授所言:学生没把体育课当回事,学校和体育老师也没把体育课当回事。

    这种“不当回事”的现象,不仅大学有,恐怕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也有类似的问题。在许多人的心中,体育课不过是一门副课,甚至沦落到边缘化陪衬的地步。媒体曾经报道,云南某县体育场地达标学校仅有1 所,不达标94所,体育场地达标率为1.05%,体育器材达标学校0所,不达标95所,体育器材达标率为0。想想,一个百分点的体育场地达标率和吃了“鸭蛋”体育器材达标学校,学校的体育教学,能会是高水平吗?不仅设施少得可怜,就连体育老师也常常由别的任课老师进行替补。有的学校一个体育老师,要扛起全校6个年级、18个行政班的教学任务。这种“人人都是体育老师”的怪象,能说是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吗?

    所以到了大学,出现学生穿牛仔裤上体育课,学生和学校双双都不重视的现象,其实也就不奇怪了。

    体育就这么不重要吗?非也。不说生命在于运动,不说良好的锻炼习惯会有益人的健康,而健康又是人生第一宝贵的财富,仅就“体育精神”的养成,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什么是“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就是体育运动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是体育运动所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健康向上”使其最为本质的特点。你可以把它解读成公平、公正,理解、友谊,也可以理解成更高、更快、更强……总而言之,体育精神是一种具有能动作用的意识,是体育行为的动力源泉;既是是一种心理资源,也是一种规范力量。一个人从小养成良好的体育理念、体育风范、体育心态、体育期望,具有永不放弃、永不气馁、永不低头的品格,就一定会终生受益,成为不竭的前进动力;也为服务社会、创造幸福积累了身体本钱。而这一切,都仰仗每一节体育课的认真教学,都来源于体育教学取得的扎扎实实的效果。

    清华大学有一句“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它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一样知名。学校对学生体育工作的重视,不仅体现在口号上,更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因而清华大学还赢得一个“五道口体育大学”的美誉。一位清华学子说,“初高中我连排球是什么样的运动都不知道,但进入了大学,我不仅学会了打排球,也学会了游泳。而且我觉得自己更爱运动了,作为一个工科女,必须得有强健的体魄。起初我是看见大家都去我才去,但现在,我是自愿参加,不管有没有人陪。”这种变化,不是很好的吗,不是很值得不在意体育教育的学校借鉴效仿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