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车尖兵强军梦——记第74集团军某旅两栖突击车车长、河北籍战士

15.08.2017  17:44

  王锐在两栖突击车内熟练操作,沉着指挥。彭希 摄

  8月4日,我国岭南某训练场。

  气温34℃,蒸烤模式。

  一个全副武装的解放军中士,飞身钻进舱内温度40℃以上的突击车,在三位战友的配合下,操纵这台28吨重的大家伙精准地完成作战指挥、情况处置、战场抢修、通过障碍、地面和空中射击等科目。

  指挥员现场介绍:“大家不要小看刚才这几个操作,这是由同一名士兵分别担任车长、炮长、二炮手、驾驶员4个战位,先后完成的。一般从入伍开始,8年拿到一个专业的特级资质已经很难,而我们这个兵,8年拿了两个专业特级、一个专业一级。

  这个兵,就是河北丰宁人、解放军第74集团军某旅“黄草岭功臣连”的两栖突击车车长王锐。

  王锐眼神里总是透着一股冲锋在前的“锐气”。张永进 摄

  ● 要当就当最牛的兵

  “我是个兵,当好兵、会打仗、打胜仗,就是我要干好的事!”27岁的王锐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每个字似乎都是从结实的胸膛里迸出来的。从809号两栖突击车里下来,钢盔下的汗水,顺着他黝黑的脸颊往下淌。

  从丰宁小山沟的高中毕业生到岭南训练场上的兵王,这个从普通农家走出的好兵,中等个头,浓眉毛,目露精光,一脸刚毅。

  入伍8年,王锐交出了一张闪亮的成绩单:第一年,他是全师唯一编车参演的列兵;第二年,他成为全师唯一拿到驾驶一级的上等兵;第六年,他通过驾驶专业特级考核,成为集团军年龄最小、兵龄最短的特级驾驶员。

  “刚到部队时,我就想成为优秀士兵;当了优秀士兵,我想当班长;当了班长,我就想超过我以前的班长……一路走来,我只是做了一个兵该做的。”王锐说。

  成为一个如此优秀的士兵并不容易。

  王锐的战友黄旭这样说:“王锐考驾驶二级时,我是驾驶一级;王锐考驾驶一级时,我还是一级;等王锐考下驾驶特级的时候,我还是一级。当王锐的战友压力太大了。

  装甲兵分驾驶、通讯、射击3个专业,每个专业的特级,要拿到一级才能报考。考核中要一次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5个科目的考试,任何一科成绩低于优秀,马上就被刷下来。他们中有这么一句话,拿到一个特级,就相当于拳击手拿下了一个重量级的金腰带。

  王锐所在的连队指导员陈骁文介绍,通常,入伍15年以上的老兵才有可能拿到“三特”(三个特级),而王锐入伍仅8年就精通驾驶、通信、射击三大专业,成为全军取得两个特级、一个一级最年轻的两栖战车尖兵,可以说是兵王之王。

  但王锐记得,装甲兵营里还有这么一句话——“一特”牛,“二特”神,“三特”才是神中神。

  如今,他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继续挑战“三特”。

  战术训练中的王锐。于逢源 摄

  ● 要练就按实战练

  在王锐的宿舍,各种军功章和荣誉证书可以摆满一桌子:短短8年时间,他个人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所在809车组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还有优秀士兵、集团军“十大钢铁先锋”等各种荣誉称号。

  军功章背后满是王锐追求实战效果的艰苦训练。

  旅长张长青告诉记者,驾驶突击车不像开车,其实很难操控,但王锐能把突击车开得和骑自行车一样。

  驾驶突击车,要掌握庞大的数据和复杂的线路图。初上战位,王锐为了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曾把数据贴满宿舍墙壁,一有空就背。终于,几百组数据一个一个被他全部准确无误地储存进大脑这部“移动硬盘”。

  数据是死的,掌握技术却要灵活。

  “夏天,战车里温度极高。但王锐钻进去就不出来,衣服一天天的就没干过。”和王锐同在809号车的李博强说,“别人白天练完休息了,他晚上还要想办法加练。

  考驾驶特级最难的环节是夜间驾驶。为了突破这一关,王锐晚上拿着夜视仪在营区操场模拟练。“夜视仪看久了人会晕,甚至要吐,操场又不平,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摔倒过多少回,反正身上总是‘万紫千红’。练到最后,他一次考试顺利通过,大家都服了。”战友韦豪说。

  野外单车训练,王锐(右二)集合车组成员对现地展开分析。于逢源 摄

  入伍第6年就拿下驾驶特级,在连队已是出类拔萃。可王锐没有止步。

  他想的是,突击车车长必须首先是驾驶员专业出身,但优秀的车长仅懂驾驶还不够。“在实战中,如果车长只会驾驶,一旦战友负伤或牺牲,战车还是会失去战斗能力。要成为全能选手,适应战场各种情况,就得多掌握技能。

  2015年的一次演习,抢滩登陆中,王锐所在的突击车突然趴窝,只能苦等修理分队前来救援。但由于“敌军”火力压制,修理分队迟迟不能赶到,战车成了活靶子,全车“阵亡”。

  这次失利,让王锐意识到,战场上要想打得赢,业务上不能有短板。他又开始了自学,啃理论,钻研技术,上手摸索,一度把专业维修人员问得见了他都怕。

  驾驶员徐斌旭和王锐共事多年,作为射击专业的教官,他对王锐“爱恨交加”。“喜欢他尊重他,是因为他是我学习的榜样。可分头训练时,他爬上我们的训练车就赖着不走练射击,拽都拽不下来。

  徐斌旭教授射击专业,带的是入伍新兵,就王锐一个老兵。“可他一点不觉得难为情。其实已经有了驾驶特级的资历,学不学射击都已经很厉害了,但他每次遇到不会的,仍是逮着谁都问。还一遍又一遍练习拆枪,直到超过我的速度。”徐斌旭坦言,对王锐,不服不行。

  黄旭打炮准,是连队有名的“炮头”。王锐就经常缠着跟他比武。输一次,比一次,再输,还比,直到成绩终于比黄旭快了2秒,王锐才心满意足地走开。

  驾驶训练中,王锐(左)作为教练员,指导战士训练。彭希 摄

  ● 带动全连个个争先

  战友们都说,跟王锐在一起压力大。但他们也说,跟王锐在一起,干得更带劲。

  陈骁文说:“王锐带给连队的都是向上的力量,是基层的好教练员,是我们连队干部的好帮手。

  一次,上级部门来考核,通知到连队时只有一天准备时间了。“王锐晚上就拎个锤子去敲履带,一个螺丝一检查。那次后期10公里的考核行程,一点问题也没出。有他在,我们都放心。”徐斌旭说。

  岭南地区夏季酷热,坐着不动都汗流浃背,更何况钻到闷热的突击车里。“有一次训练的时候,我心情很烦躁,失误一个接一个。当时我想,这太难了,谁能学得下去。”战士黄家晨回忆。

  这一幕被王锐看在眼里。他走过去,让战友把自己的眼睛蒙上。

  “王锐说,来,我给大家演示一遍。结果让我当场惊呆,几十个按钮,我睁大眼睛都练不好,可王锐蒙着眼,一个没差都操作对了!有这样的战友,我哪好意思不好好练。”黄家晨说。

  徐晓林是射击专业的教练员,他带新兵时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如果不好好练,王锐可又要来蹭课了。

  徐晓林记得,一次出车训练,突击车的履带脱落了。有的战士想借机休息一下。王锐二话没说,一个人找来工具,钻到履带下的泥坑里,左敲右拧,一会儿就把履带修好了,训练照常。“从来就没有听他说放弃的事。”徐晓林感慨。

  不放弃事,也不放弃战友。

  2014年,王锐带新兵,班里出了个“慢半拍”新兵唐明镇。小唐身高176厘米,当时体重95公斤,吊上单杠就动不了,上了跑道就呼呼喘,一度找班长王锐要求调到炊事班。

  王锐通过谈心得知,唐明镇最害怕5公里越野。于是,王锐就每天陪着他跑,今天加500米,明天加1000米……到2016年年终军事考核,唐明镇在全连5公里越野中拿了冠军。“要不是班长,我早放弃了,我都不知道自己还能行。

  几年来,王锐班所在的班,在师以上单位组织的军事比武中夺得11块奖牌,被誉为“武状元”的摇篮。王锐的“三特计划”,还在连队产生了“王锐效应”:三年前,全连精通两个训练专业的官兵不到10人,如今达22名;三年前,仅有2人报名参加装甲兵特级考核,如今达19人。今年全营报考装甲兵特级考核的一共18人,王锐所在的连队就占了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