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实施治污一体化 全方位催生环保需求

17.05.2017  11:23

        雄安新区建设环绕绿色环保主题,水文环境决定新区水环境治理市场庞大。而区域一体化则会相应带动其他环境治理行业的发展,业内人士预计,大气污染防治、VOCs治理以及土壤修复行业可能将率先获益。

  水文决定雄安新区位置,水环境治理投资近千亿。河北水资源匮乏,水资源成为制约城市人口重要因素。雄安新区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支流,于北京所在永定河&潮白河支流在天津交汇,地表水和地下水系互不影响。国家极度缺水标准为500立方米/人/年,河北人均180,北京人均120,但白洋淀人均260,为北京的一倍多。如果加上每年南水北调和引黄补淀的4.1亿立方米,为北京人均量近6倍,可多承担340万人口的疏导,为目前白洋淀现有人口的接近4倍,故而水文决定雄安新区只能选址在白洋淀。

  但考虑到白洋淀水质16年6月之前仍为劣V类,未来水环境治理市场空间近1200亿。其中,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空间中长期173亿元,考虑海绵城市地下管廊投资则超过500亿;水质提升:存量淀区治理规模达618亿元;新增流域治理4.55-11.4亿元,考虑堤岸工程则为30亿左右。建议未来关注三块方向:1.流域治理、2.水质提标、3.园林绿化。

  雄安新区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京津冀大气作为一个整体将成为重点污染防治任务,一季度专项督查结束,抽调5600人,全年每个城市25次的新一轮强化督查即将开始。雄安新区三县隶属于保定市,空气质量形势严峻。保定市PM2.5年均浓度2015年为107ug/m3,是全球PM2.5污染城市里的第十名,2015年全国190城市排名,空气质量倒数第二。雄安新区落地,预计会极大提升当地环保治理需求。

  17年4月5日,环保部从全国抽调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开展督查。此前,环保部会同有关省(市)于2月15日至3月18日开展了2017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此前的专项督查,由环保部领导带队,联合相关省(市)组成18个督查组,分成54个小组同步开展督查工作,涉及督查人员260余人,次轮督查执法则直接从地方抽调5600人,规模为先前的20倍。4月7日,环保部宣布,将在京津冀“2+26”个通道城市成立28个8人专项督查组,2周轮换,全年25次督查,力度空前。同时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问答中称,国家为此将设立专项基金,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攻关,抓紧把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来,使雾霾治理更加有效。预计专项基金将与督查形成互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落地。

  “2+26”城市考核临近治理提速,为完成目标,将多管齐下,以监测为抓手,完成排污设备改造升级。为完成目标,16年方案制定七大类,内容包括,1)“小散乱污”企业实施网格化管理。2)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将在十月底前完成“禁煤区”建设。3)严格实施特别排放限值,重点行业安装自动化监控设备并联网环保部。4)对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的发放提出明确时间节点,相比以往文件到2020年的实施目标有大幅提前。5)重点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综合治理,而建立VOCs监测网络为监督管理的必要前提。6)全面加强机动车排污监控能力。7)全面禁止秸秆、枯枝落叶、垃圾等露天焚烧,有利于为生物质发电提供充足原料。

  正文

  1、水文决定雄安新区位置,水环境治理投资超千亿

  1.1河北水资源匮乏,水源成为制约城市人口重要因素

  水资源供需缺口无法弥补,过度开采地下水引发地质灾害,制约城市人口。河北是中国水资源最稀缺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量182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500立方米的极度缺水标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加大,河北年均用水总量从上世纪50年代初的约40亿立方米,增加到近十年的约200亿立方米,但目前全省年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有150亿立方米,缺口50亿立方米左右;另一方面,入境水量却由年均100亿立方米锐减到27亿立方米,减幅达73%。如果考虑到生态用水,年缺水量达到100多亿立方米。在考虑各种节水措施和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前提下,到2030年河北全省总需水量约24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实施、引黄水量充分利用后缺口仍有10亿立方米左右。并且河北长期大量超采地下水,年均超采量近50亿立方米,平原超采区面积达到6.7万平方公里,超采量和超采区面积均为全国1/3,形成了7大地下水漏斗区,已引发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地质灾害问题。白洋淀蓄水量约为2.65亿立方米,在雄安的短期、中长期规划中人均水资源量逐步下降,分别为132.50立方米/人、53立方米/人。河北水资源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城市人口的发展。

  1.2雄安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支流,与北京所在永定河、潮白河在天津交汇,互不影响

  雄安三县环绕白洋淀,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支流。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三县环绕白洋淀。白洋淀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地处海河流域大清河支流。白洋淀入淀河流自北向南依次是大清河系北支白沟引河、南支萍河、瀑河、漕河、府河、唐河、孝义河和潴龙河,各河径流经白洋淀调蓄后由枣林庄枢纽控制下泄经东淀或独流减河入海。

  雄安所在大清河支流与北京所在永定河&潮白河在天津交汇,双方用水互不影响。北京市的水源主要由两大供水系统提供,分别为官厅水库和永定河引水渠及密云水库和京密引水渠。官厅水系的洋河、桑干河、妫水河及其支流流入官厅水库,经永定河引水渠向北京市区供水。密云水系的潮河、白河及其支流汇入密云水库,经京密引水渠向北京市区供水。其中北京所在的永定河、潮河、白河与雄安所在的大清河支流在天津交汇,两地供水水源没有重叠,用水互不影响。

  自然补水枯竭,水库补水不可持续,依赖南水北调和引黄补淀。近年来,白洋淀频繁出现干淀危机,淀区来水量逐年减少,其入淀河流现除府河常年有水入淀外,其余河流常季节性断流,自然补水几乎枯竭,自1996年来,先后实施23次应急调水“济淀”。目前补水白洋淀的三大水库中,西大洋和王快水库每年要向保定市供水6600多万立方米,王快水库和安各庄水库在2009年-2014年间,还曾作为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前的应急水源向北京供水,并且水库首先要满足保定市生产、生活用水,结余出的水量才有条件作为生态水提供给白洋淀,水库补水不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对于南水北调工程补水,其一年调运20亿立方米水,有17亿要调配给北京和天津,分配给整个河北只有3亿立方米。在2016年,出台《河北省白洋淀和衡水湖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指出要推进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力争2017年底前建成通水,新增引黄水量6.2亿立方米,将每年向白洋淀补水2.55亿立方米,年均净补水1.1亿立方米。以2015年北京人均日生活用水量0.48吨/人来测算,南水北调和引黄补淀工程分别新增供水能力对应1.71百万人/年和0.63百万人/年。

  1.3白洋淀水质16年仍为劣V类,未来水环境治理市场空间超千亿

  白洋淀水质16年6月仍为劣V类,提升空间仍大。目前白洋淀自然补水几乎枯竭,大面积死鱼事件多次,频繁出现干淀、污染物负荷迅速增大等情况,水质问题突出。河北省环保厅2016年6月公布数据显示,白洋淀水质为劣Ⅴ类,重度污染。保定市环保局2017年2月份水环境质量状况月报显示,白洋淀监测点功能区划为Ⅲ类标准的实测水质均在Ⅳ类和Ⅴ类、各点位重金属项目监测均能达到Ⅲ类标准,水环境治理提升空间仍大。

  周围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污水处理能力低下。白洋淀污染问题的根源在于保护不够与开发不好并存,当地仍以高耗水、高污染、高能耗的初级产业为主,水产养殖、水稻种植、小作坊生产和旅游发展比较粗放。白洋淀污染源成因,首先白洋淀上游缺乏清水补给,二是淀区内水区村生活污水的排放,三是当地仍以高耗水、高污染、高能耗的初级产业为主,污水排放直接从上游府河汇入淀内,四是雄安新区污水处理设施滞后,总共只有3座污水处理厂,装备设施严重老化,污水处理能力低下。

  建设生态雄安新区,政策推进治理,环保生态先行。为全域保护和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2015年,河北省出台了《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2015-2020)》,推出大力抓好河流整治、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工作,共规划了10类156个项目,总投资近246亿元。在2016年继续出台《河北省白洋淀和衡水湖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到2019年白洋淀区除南刘庄点位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外,淀区其他区域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同时针对白洋淀目前严重的水质和生态问题,保定市环保局2017年3月披露,将在一些河流汇入的地方建设芦苇湿地净化系统;对排入白洋淀的污水达到一级A标的前提下,再次进行深度治理;推进“引黄济淀”、“穿府济淀”项目实施,建立起长效补水机制,保证白洋淀生态需求。此次雄安新区建设提出七个方面重点任务中,前两项均与环保有关,提出要建设绿色智慧城市、生态城市,这意味着雄安新区建设会环保及生态先行。

  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空间中长期173亿元,考虑海绵城市地下管廊投资则超过500亿。按照规划,“2017-2018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2018-2020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2021-2030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白洋淀的水质改造市场空间巨大。1.自来水厂:参考北京市自来水厂供水能力93万吨/天,投资18亿,管网11亿计算,白洋淀短期按照200万人计算,现有100万人,按照每人每天耗水100L/天计算,自来水需求为20万吨/天,按照供水量是需求量的1.2倍计算,自来水厂供水能力需达到24万吨/天,目前新区3县的供水量约在20万吨/天,仍有4万吨/天的缺口,自来水厂投资空间0.77亿,管网投资空间4.77亿元。2.污水厂:参考碧水源的眉山市彭山区污水处理项目,总投资1.6亿元,污水处理能力为9200吨/天。假设污水折算系数为0.8,雄安生产污水16万吨/天,除去目前4.5万吨/天规模,仍有11.5万吨/天的缺口,污水厂投资空间为20亿元。考虑海绵城市地下管廊投资,则为水厂2倍,350亿元左右,合计超过500亿。

  水质提升:存量淀区治理规模达618亿元。通州水系治理280亿,涉及水域面积大约为171平方公里,远低于白洋淀水域面积,白洋淀治理规模将远超250亿元。参考滇池330平方公里,20年一共投资510亿,白洋淀现有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投资规模为566亿元,假设未来白洋淀扩容到400平方米,投资规模达618亿元。

  水质提升:新增流域治理4.55-11.4亿元,考虑堤岸工程则为30亿左右。白洋淀共有9条入淀河流,其主要河流长度共计618.5公里,河流面积共计227.27平方公里,具体如下:瀑河全长147公里,河流面积14.7平方千米,漕河全长110公里,河流面积33平方公里,唐河全长230公里,河流面积138平方公里,孝义河全长56.5公里,河流面积4.07平方公里,潴龙河全长75公里,河流面积37.5平方公里。按照黑臭河的1平方公里200-500万投资计算,新增河流治理规模为4.55-11.4亿元,如考虑堤岸工程及绿化,预计将到。

  2、区域一体化实施污染全过程防治,大气VOCs土壤修复涌现机遇

  以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为重点,多措并举强化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全面降低区域污染排放负荷。京津冀及周边城市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市,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市,山东省济南、淄博、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市,河南省郑州、开封、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以下简称“2+26”城市。

  2.1政策密集出台,前端产业结构调整+清洁能源替代

  当前雾霾频发,多因素造就雾霾现状,需要多管齐下,来落实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京津冀及周边6个省市面积占全国7.2%,耗煤量占全国33%,单位面积的排放强度为全国平均近4倍,煤电机组占全国的27%,钢铁产量3.4亿吨,占全国的43%,焦炭产量占全国的47%,电解铝产量占全国的38%,平板玻璃产量占全国的33%,水泥产量占全国的19%,还有大量化工产业,多因素造就雾霾现状,京津冀工作方案要求重污染产业结构调整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全面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此外,京津冀的机动车保有量占全国的28%,而重型车保有量占比近30%。因此,在机动车尾气排放方面也进行严格管控。

  全国性政策密集出台,利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2013年“气十条”出台以来,环保治理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涵盖网格化监测、环境监测权、环境大数据等诸多领域,将很大程度上利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

  京津冀地区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政策。2013年9月,环保部联合京津冀地区出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要求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北京市2014年2月颁布《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以降低大气中的细颗粒物浓度为重点,坚持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严格排放标准,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控制,加快削减排放总量。天津市2015年1月制定《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行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控制和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制度;要求排污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和污染物排放管理责任制度。河北省2016年3月发布《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行政府目标责任制,对各设区的市、县(市、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

  京津冀最新政策,加强联防联控。2016年6月,京津冀地区在此联合推出《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2016-2017年)》,以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为责任主体,以“2+4”城市(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唐山、沧州市)为重点,以“1+2”城市(北京、保定、廊坊市)为重中之重,在现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上,按照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成因,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大污染综合治理力度。要求京津冀地级及以上城市2016年度前完成所有石化、化工行业VOCs综合整治任务。2016年10月底,传输通道城市10万千瓦及以上煤电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科学监控体系,在京冀交界地区等传输通道上新建超级站,构建大气环境科学综合观测网。2017年2月8日,“京津冀‘2+26’通道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召开,本次发布的工作方案分拆落实更细,实施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的部分城市,称为“2+26”城市。

  京津冀大气污染将成为重点防治任务,一季度专项督查结束,抽调5600人的新一轮强化督查即将开始。为加强环保监督,环保部从全国抽调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开展督查。此前,环保部会同有关省(市)于2月15日至3月18日开展了2017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专项督查。此前的专项督查,由环保部领导带队,联合相关省(市)组成18个督查组,分成54个小组同步开展督查工作,涉及督查人员260余人,次轮督查执法则直接从地方抽调5600人,规模为先前的20倍。同时3月1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问答中称,国家为此将设立专项基金,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攻关,抓紧把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来,使雾霾治理更加有效。预计专项基金将与督查形成互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落地。

  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进行过剩产能出清、“小散乱污”企业取缔。“2+26”城市要提前完成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任务,尤其对廊坊和保定。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产业规划、排污不达标、手续不全的“小散乱污”企业,3月底前完成排査,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廊坊、保定、沧州、衡水、邯郸、郑州、安阳、焦作等城市10月底前坚决取缔,其他城市10月底前取缔一半以上。同时利用网格化管理,设立“网格长”细化和落实政府责任,而环境保护部信息平台和执法监管平台的数字化管理可以提升监管效率。“小散乱污”企业重点是有色金属熔炼加工、橡胶生产、制革、化工、陶瓷烧制、铸造、丝网加工、轧钢、耐火材料、炭素生产、石灰窑、砖瓦窑、水泥粉磨站、废塑料加工,以及涉及涂枓、油墨、胶黏剂、有机溶剂等使用的印刷、家具等小型制造加工企业。

  实施冬季清洁取暖重点工程,利好燃气及热电联产产业发展。将“2十26”城市列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首批实施范围。全面加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散煤治理,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市10月底前完成《强化措施》“禁煤区”建设任务,并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实现冬季清洁取暖。传输通道其他城市于10月底前,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原则,毎个城市完成5-10万户以气代煤、以电代煤工程。加大工业低品味佘热、地热能等利用。20万人口以上县城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新增居民建筑采暖要以电力、天然气、地热能、空气能等釆暖方式为主,不得配套建设燃煤锅炉。

  小燃煤锅炉有序淘汰,燃煤窑炉改造加速。10月底前完成小燃煤锅炉“清零”工作。10月底前,北京、天津、石家庄、廊坊、保定、济南、郑州行政区域内基本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以及茶炉大灶、经营性小煤炉。其他城市建成区及县城全面淘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燃煤窑炉加快电炉、气炉改造进度。

  大力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用油质量控制、运输控制、尾气处理等多方面发力。加强油品质量和车用尿素监督管理,积极推进柴油车辆加装颗粒物捕集器。对加强柴油车管控,实施重型柴油车在北京市六环路(含)限行并引导外埠过境重型柴油车绕行北京。大幅提升区域内铁路货运比例,大幅降低柴油车辆长途运输煤炭造成的大气污染。此外,需全面加强机动车排污监控能力,形成国家、省、市三级机动车环境执法监管专业队伍,加强政策落地力度。

  2.2加强后端工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实施特别排放限值及排污许可管理倒逼企业进行大气治理。9月底前,“2+26”城市行政区域内所有钢铁、燃煤锅炉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大气污染物执行特别排放限值。重点排污单位全面安装大气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实时监控污染物排放情况,依法查处超标排放行为。“2+26”城市要率先完成重点行业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推进重点行业治污升级改造,6月底前,完成火电行业棑污许可证发放工作;10月底前,完成钢铁、水泥行业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各地结合污染排放特征和地方排放标准实施要求,在全国率先开展医药、农药、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完善并严格执行特别排放限值及排污许可管理制度将迫使企业进行污染物治理,提升环保治理需求。

  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考核期临近治理有望爆发。根据各地情况开展重点行业VOCs综合整治,包括石油化工,医药、农药等化工类,汽车制造、机械设备制造、家具制造等工业涂装类,包装印刷等VOCs治理,并明确提出10月底前基本完成整治工作的时间节点。由于VOCs为PM2.5的重要前体,综合整治对提升最终治污效果具有关键意义。经过前期项目经验,针对具体行业,工作方案制定了针对性处理措施,技术引导提升治理方案可行性。

  北京已与中央签订责任书,但达标需要整体联防联治。国务院出台“气十条”时,北京市市长王安顺代表北京与中央签订责任状,到2017年,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为贯彻落实全国“气十条”,北京市制定《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实施八项污染减排工程,包括源头控制减排工程、能源结构调整减排工程、机动车结构调整减排工程、产业结构优化减排工程、末端污染治理减排工程、城市精细化管理减排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减排工程、空气重污染应急减排工程。王安顺表示北京将投入7600亿元治理PM2.5,资金主要投向这八项工程。但参考14-16年年均浓度为86、81、73ug/m3,17年60ug/m3下降浓度将为过去2年下降的总量,且基数低难度更大。

  政策推动网格化监测。2015年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要求促进环境监测网络“天地一体化”,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国联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网格化监测系统为政府提高监管水平提供技术支撑。高密度布点的网格化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区域内各类空气污染物的分布状态,利用系统高时空分辨率特性,快速捕捉异常数据,实时预警。同时可根据环境管理部门需求,迅速将信息发送至涉事单位和相关责任部门,为政府提高监管水平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多维数据分析,对影响管控区域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进行科学评估。网格化监测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为治理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放弃过去传统的治理大气污染由凭经验、凭感觉、粗放式的经验模式,一并走向网格化、实时化、精准化的科学转变,可以减少工作盲目性,有效提升治理环境的工作效率和能力。做到精益求精,确保监测数据收集、传输和分析精准、可靠、科学。

  2.3禁煤区催生潜在土壤治理需求

  禁煤令迫使厂房搬迁,开放增量修复市场。为避免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引发雾霾,2017年10月前京津冀地区荣乌高速以北、京昆高速以东近1万平方公里区域的“禁煤区”不能再烧散煤。届时水泥、铸造、砖瓦窑行业,以及未达到要求的火电、钢铁等企业在禁煤令出台后由于具有高耗能特点,技改成本压力巨大,难以实现电代煤及气代煤。在全国其他地区,如烟台、贵阳、银川、西宁、西昌等地也纷纷出台禁煤令。当企业进行气代煤技改,要收取勘察、设计、设备、材料、施工、监理和安装等与管道燃气设施预埋或改造相关的费用,按流量计标准为每平方米超过200元,后期运营成本也较煤炭有大幅提升。标煤热值为29307.6kJ/kg,天然气热值为38930kJ/m3,煤锅炉热效率为82%,燃气锅炉热效率为93%。以“气代煤”为例进行测算,一个全年煤耗约517.4万吨标煤的钢铁厂,改用等热量的天然气大概需要34.34亿立方米,按3.8元/m3计价,约130.5亿元,而使用标煤的年燃料成本约为50.7亿元,企业难以使用气代煤的方式进行改造。若企业选择搬迁,则城区及近城区厂用地将面临修复后改造使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