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露谈货币政策:要适应经济新常态

19.09.2014  12:36

原标题:陈雨露谈货币政策:要适应经济新常态

现在是中国经济调结构最关键的时期。此时作为中国经济政策的重心,货币政策一定要配合好,要咬牙坚守住,不再搞强刺激。强刺激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一旦定力不够恢复强刺激,无疑还是饮鸩止渴。

统计局上周末发布的8月份数据显示,工业、电力、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回落。经济数据的波动,再度引发了市场对于中国经济政策是否需要从“微刺激”转向“强刺激”的探讨。尤其是对于降息和降准的呼声再度走强。

近日,上证报就当前货币政策的取向问题,采访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

陈雨露指出,经济“新常态”的核心是“三期叠加”问题。这其中最大的难题就是应对转型期的挑战。“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大,新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未充分显现,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比较严重,同时,还要考虑到转型期社会资源环境的整体约束。

陈雨露表示,“新时期货币政策要适应经济‘新常态’。央行在货币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整体的把握还是比较好的。主要是‘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两者的平衡兼顾得比较好。

不强刺激!货币政策要咬牙坚守住

陈雨露认为,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就是要保持预调微调为基本的政策基调。坚守稳健的货币政策。他说:“现在是中国经济调结构最关键的时期。此时作为中国经济政策的重心,货币政策一定要配合好,要咬牙坚守住,不再搞强刺激。

强刺激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陈雨露说,“一旦定力不够恢复强刺激,无疑还是饮鸩止渴,只能使问题到下一轮更严重,风险越积累越大。

作为先行指标的PPI、发电量等数据,显示出来四季度的经济下行压力会比较大。陈雨露认为,货币政策的微刺激政策还要持续下去。

但至于降息,陈雨露则认为现在还没有到下这个决心的时候。他说,降息是一个强刺激信号,对于能否坚持新常态下的稳健货币政策,这种信号,市场会产生疑虑。

市场会疑虑是否微刺激又转化为了强刺激。降息政策能够不采取就不采取,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微调手段,比如,定向降准,还有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工具可以考虑。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调控作用。陈雨露认为,这里的有形之手不同于以往,新常态下有形之手必须要配合好经济新常态的要求,即“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和“多挑战”。

中高速”就是指让7%至8%的经济增速成为常态。“因为潜在增长率已经到了这个阶段,甚至个别年份经济增速略低于7%也要忍受,只要在一个经济周期内保持7%—8%的平均增长率即可。”陈雨露认为,只要在这个区间,就业保持相对稳定,就不应该出台强刺激政策,要确保经济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陈雨露认为,2014年经济整体走势将呈现出前低、中高、后缓,微刺激政策应该能够基本实现预期经济增长目标。

货币政策要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

刚刚公布的8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广义货币增速(M2)为12.8%,处在今年货币增速的预期目标附近;贷款增长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陈雨露认为,这显示了央行通过稳健政策,使得货币总量上保持了平衡增长。这是货币政策在适应“中高速”增长方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解和政策运用。

此外,发达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通常不考虑结构性问题,主要考虑总量平衡。传统的教科书上也写着:结构性问题主要是由财税政策来解决。不过,传统正在被打破。新的趋势是,不仅中国开始频繁探索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操作,欧洲也开始采取结构性货币政策措施。

陈雨露认为,在大的结构调整背景下,尤其是西方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结构调整的任务极其繁重。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也已经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长周期的关键时刻,光靠财税政策显然是不够的,此时就必须考虑通过信贷政策和一些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来配合结构性调整。

货币政策总体来讲还是要以调整总量为主,但是在结构性调整方面也要有探索、有创新。”陈雨露说。对于货币政策来说,与实体经济进行良性互动,最能够体现出其结构性的政策创新。

陈雨露认为,结构性的货币金融政策首先要推动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调整。不过,也不能搞“一刀切”,结构之中也要分层。

对于市场还在,但是企业良莠不齐的行业,可以通过并购的办法,让有实力的企业并购小规模的、低水平的企业,进行行业整合。在这方面央行可以推动并购贷款,给并购企业以金融支持。

对于市场供应过度,生产率不高,同时存在污染的企业,要坚决支持倒闭退市,对不良贷款要允许核销。

对于在国内市场产能过剩,而到其他国家去投资可以实现双赢的行业,要鼓励企业走出去。这里涉及的外汇贷款、人民币贷款等,应有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出台。

除了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还要通过定向降准、债券融资等政策措施来支持“三农”、小微企业和企业技术改造,使得信贷结构持续改善,在这方面,央行的工作已初见成效。

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为22.7万亿元,同比增长14.8%,高出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8月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3.9%,比大型企业贷款增速高4.6个百分点,比中型企业贷款增速高1.9个百分点,比各项贷款增速高0.6个百分点。

统一金融大市场核心是价格要由市场决定

作为央行重点推进的改革之一,利率市场化可谓年年都有新动作。在市场广泛呼吁加快速度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争议。

陈雨露指出,国内金融市场确实到了一个建立统一大市场的时期,而一个统一大市场的核心就是价格要由市场决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雨露说,改革的方向大家是有共识的。就争议而言,主要是担心利率市场化以后会不会价格水平一下子上去了,让企业更困难了,融资贵的问题更尖锐了。

对此,他认为,利率长期压低并不一定是好事,对于发挥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不利。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从长期来看与利率的必然上升,不是对等的必然的联系。“可能在利率开放之后,短期内利率会有一个上升的过程,但只要经济体基本健康,利率是会回归的。”陈雨露认为,特别是对于中国来说,前期通过理财、影子银行等,利率高企已经部分提前释放了。所以他认为,利率产品市场化以后,价格也不一定会急剧上升。

而且在他看来,利率是否市场化,从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未必完全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即便不宣布市场化,市场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金融创新来突破。另外,老百姓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低水平的存款利息。现在讲究普惠金融,存款人也希望通过金融机制来合理分享改革的成果。所以说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按照利率市场化放开的一般步骤,目前,贷款利率已经完全放开,存款利率如果再完全放开,利率市场化也基本上可以宣告完工了。但要完成这最后一步,还要等待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

陈雨露对记者表示,希望今年年底之前,存款保险制度能够作为2014年金融改革的成果推出来。他预计,如果存款保险制度今年顺利出台,那么2015年利率市场化改革也许会再上一个台阶。 (记者 梁敏 苗燕)

编辑: 刘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