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阜平访“黄菜”:偏远山区渐别贫困记忆
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村民的老房子都进行了改造提升,外表极具中国北方农村特色。张帆 摄
唐宗秀老两口住了70多年的老房子已翻修一新,屋内家具家电齐全。 张帆 摄
河北阜平访“黄菜”:偏远山区渐别贫困记忆 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村民的老房子都进行了改造提升,外表极具中国北方农村特色。张帆 摄唐宗秀老两口住了70多年的老房子已翻修一新,屋内家具家电齐全。 张帆 摄
唐宗秀老两口住了70多年的老房子已翻修一新,屋内家具家电齐全。 张帆 摄
中新网保定12月12日电(记者 鲁达 肖光明 崔涛)“这是我这辈子住过的最好的房子。”冬日暖阳里,古稀之年的唐宗秀指着自家新翻修的房子说。这座外表极具中国北方农村特色的房屋,内装修却非常现代化。
唐宗秀是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村民,她家生活条件的改善,得益于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一项“精准扶贫”计划。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脱贫工作成绩斐然。《发展权:中国的理念、实践与贡献》白皮书指出,中国累计减贫逾7亿人。
目前,中国仍有7000余万贫困人口,约占农村居民的7.2%。有分析人士指出,根据“减贫效应”递减现象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客观现实,中国必须创新扶贫方式,从粗放向精准转变。
河北省阜平县就是“精准扶贫”的一个样本。
作为太行山脉深处的一座小城,阜平县的山地面积占据全县总面积的87%。加之没有像样的产业作为经济支撑,长期以来,该县是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阜平人说起祖辈的贫困记忆,莫过于“黄菜”。过去由于缺乏新鲜蔬菜,阜平当地居民常在春天把房前坡后的杨柳、桃李的嫩叶,或在秋天把山药、萝卜的叶子掐下来,洗净之后,满满压入水缸,腌制起来。在阜平,这样的腌菜叫做“黄菜”,可以作为平日里的蔬菜,拌上少得可怜的玉米面,还能当作主食。
在唐宗秀的家中,中新网记者也见到了“黄菜”,而此时的“黄菜”对于当地居民的意义却发生了变化。
现在蔬菜越来越丰富,但是“黄菜”依然是村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因为在唐宗秀眼里,黄菜不仅好吃,最主要还有降血压的保健养生效果。
在唐宗秀记忆中,以前骆驼湾的冬季是寒冷的,取暖是用柴禾烧火炕,有的村民为了取暖,在屋里支上一个烧煤的炉子,既不卫生又不安全,每年都有一氧化碳中毒的村民。如今唐宗秀住上了“和城里一样”的新翻修的房子,房屋使用地暖取暖。
“这些家具都是新买的,一共花了4200元(人民币)。”唐宗秀老两口坐在新购置的沙发上,脸上挂满笑容。
如今像唐宗秀家这样的新房已经盖好7座,还有20座正在建设中,一条崭新宽阔的柏油马路直通村口。村里通了自来水,所有路面都进行了硬化,安装了LED路灯。
骆驼湾村驻村工作组组长徐向东说,骆驼湾村的空心化和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村子里很少见到年轻人,劳动力资源比较贫乏。但该村也拥有很多优势,比如生态资源良好,旅游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因此当地的扶贫路线主要是发展乡村旅游。
根据规划,骆驼湾村村民的老房子进行改造提升,有些村民的房屋改造成家庭旅馆,改造资金大部分由政府补贴。
刚过不惑之年的任二红正在自己的院子里指挥工人翻盖房屋。一年之前,任二红还是一个地道的“北漂”,在北京漂泊了近20年。2015年,任二红回到了家乡骆驼湾村。
多年的北漂生涯没有磨掉任二红的激情,“兜里没有多少钱”的他一直揣着一个致富梦。任二红看好骆驼湾村的旅游资源,因为这里是“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周围毗邻五台山景区等三个大型景区。他在自家老宅原有的基础上,建起了一座仿古式二层小楼,准备经营一家农家乐。
任计军也是骆驼湾村的返乡创业者之一,他已经在村里养了几百只鸡,未来还打算种植蔬菜、苹果等,以后还打算搞农业观光采摘。
近年来,骆驼湾很多原本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他们在中国的农村开始了新的创业之路。
目前,阜平县209个行政村中仍有164个贫困村,贫困人口下降至5.78万人。而在河北省还有62个贫困县、7366个贫困村、310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繁重。今年河北实施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八大专项行动,确保年内10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一批贫困县摘帽出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