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全省首试为农民种养“兜”风险 实行农业保险全覆盖
近日,阜平县金融扶贫农业保险项目举行首签仪式。岳岩 段占川摄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张许峰
困扰农民脱贫致富的资金难题,在阜平县有了新的破解思路。
阜平县以政府主导的方式,与保险公司和银行分别建立的“联办共保”、“风险共担”机制,借助担保平台,打破了农村和资本间的“坚冰”。加之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再造,金融资本下乡的通道由此打开。
这是阜平县年中启动全省首个“金融扶贫示范县”建设进行的探索,也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就河北扶贫工作作出的“实施精准扶贫,增强内生动力”批示的新实践。
尽管刚刚起步,思路和机制的成效最终还要靠实践去检验,但各方都期待着此番探索能为阜平老区脱贫兜起一张“网”,为脆弱的农业发展挺起一根“梁”,进而为其他贫困地区增强内生动力、攻克脱贫堡垒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兜”住经营风险
——农民需要一张“网”
11月8日,阜平县王林口镇马驹石村肉鸡养殖户刘克龙与人保财险阜平县公司签订了一份肉鸡养殖保险单。
去年刘克龙的肉鸡死了5000多只,损失惨重。当时阜平尚无针对肉鸡饲养的自然灾害和疾病险种。按照今年的投保标准,5000多只鸡的损失就可以获得6万多元的保险赔偿。
这是阜平县启动农业保险全覆盖项目后签下的“第一单”,也让刘克龙有了“避险”的依靠。
跟刘克龙的遭遇一样,阜平枣农今年一度也曾“受伤”。
北果园乡东城铺村枣农刘建明提到大枣心里就感觉憋屈。他家的1000来棵枣树,丰收年头能收1万斤干枣,收入4万多元。今年由于气候原因,红枣大部分腐烂,不但没了收入,还赔了4000多元的农药、化肥投入。
农业生产和市场的波动影响的是农民的生活,打击的则是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而阜平正在创建的“金融扶贫示范县”,就是希望找到解决农民在种养领域因市场价格波动遭受损失,影响生产积极性的办法。即在产品上对阜平主要的种植、养殖品种全覆盖;在险种上设立灾害险、质量安全险、成本损失险;在保费缴纳上,政府拿大头,群众出小头;在经营运作上,政府和人保财险公司“联办共保”,这样来“兜”住农民种植、养殖风险的底线,并为贷款进农户提供基础性保障。
11月26日,由阜平县提出申报的“两种”(大枣、核桃)和“两养”(牛、羊)的成本价格损失保险正式获国家保监会批准。该险种保险责任为由于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成本损失。
“这是阜平首创,也解决了一个普遍性难题。”省人保财险公司总经理魏丙申说。他举例:假如农户以6000元购进一头肉牛,饲养一年支出成本为3000元,但若出售时因市场波动只卖7000元,所损失的2000元成本将由保险公司和政府来分摊补偿其95%。这也为破解“菜贱伤农”式的农业困局,提供了解决思路。
东城铺村党支部书记李明平说:“我们村平均每户枣树的投入大约在3000元左右,如果给大枣上了保险,再遇上灾年绝收,也不怕了。”
“农业保险全覆盖,针对的是阜平经济基础差,发展水平低,人民群众抵御种养业生产经营风险能力较弱这一现实,目的要‘兜’住经营风险底线,防止农户因不可抗力返贫。”阜平县县委书记郝国赤说。
据了解,除了对国家既有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保费补贴,结合阜平实际,他们还将肉牛、肉羊、肉鸡、大枣、核桃、蔬菜、香菇等商业性农业保险纳入保费补贴范围,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更全面的保险保障。
农户已从中嗅出利好。在刘克龙签单后,另有该村三家养殖户当天也签下保单,四家共涉保险金额7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