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读书不足7本 青少年如何走出“阅读危机”?
河北广播网4月19日消息(记者王智华、秦庆祥、赵彦)中国近代教育家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而“青少年的精神发育史其实就是他们的阅读史”,再过几天就是世界读书日了,我省孩子们的阅读情况怎么样?
在石家庄中山路上某大型商场六层电玩游乐场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有机枪大战僵尸、跳舞机……动感的音乐,闪烁的彩光加之逼真的画面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前来一显身手。
记者:经常过来玩吗?孩子:啊。记者:好玩吗? 孩子:好玩,打这个特别的爽。
记者走访邯郸、邢台、张家口等我省多地的游乐场、网吧、影院等调查发现,很多青少年并没有把大量时间选择在阅读课外书上,而这里却是他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同样,一些家长也没有把阅读看做孩子成长中的必需品。
家长1:“我老公经常出差,我工作也很忙,所以顾不上。”
家长2:“一般他喜欢看什么,就让他看什么,没有特意。”
2014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2013年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1.48本。但数据背后依然有隐忧,一方面,该调查是将教材与教辅都计算在内,另一方面,6.97本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与法国人均20本,日本人均40本,俄罗斯人均55本相比仍较低。
除了阅读量的不尽如人意,阅读的内容也不容乐观。记者在邢台某新华书店发现很多家长和孩子一起选教辅书。
家长3:“现在小学六年级,马上就要升初中了,给她报了一个奥数班,老师推荐了几本,过来看看。”
石家庄某学校李老师坦言,纯粹以兴趣为出发点的阅读,在以应试为目的的功利式阅读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李老师:“升学、考试与就业似乎成了教育的重要主题,阅读被功利性地划分为对考试有用的和与考试没用。”
除此之外,远离原著是当代很多青少年阅读的问题所在。许多高校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显示,近年来最受大学生欢迎、高居排行榜前三的大多是《明朝那些事儿》、《藏地密码》和《盗墓笔记》之类的通俗作品。网站、微博、微信朋友圈是很多青少年喜欢的阅读方式。
花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张采鑫:“现在泛阅读,浅阅读这种倾向,不愿意读那种经典名著,认识世界能力,人生修养都变成一种浮躁。”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引导孩子阅读呢?
省新华书店总经理于慧丰认为:“家庭应该给他营造这么一种环境,应该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来读。如果说你只要孩子读,家长在旁边看电视,那孩子肯定跟着你玩。”
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学专家刘绍本则认为打造青少年喜阅读、爱读书的书香社会,需要各方努力。
刘绍本:“政府和有关部门比如说阅读条件的创造,大家能够读书读得很方便,有关部门不断地推荐好书。另外付出的代价应该相对的低廉一点,比如说降低书店里所经营的书的税率。在娱乐过程中也应该灌输一些正能量。
另外理性、健康的教育观亟待形成。学校和老师要首先从传统的求升学,求就业的局限思维中跳出来。
刘绍本:“要求有些书今天看了,明天就能起作用,这样就急功近利的做法了,我们应该眼光放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