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钟哲:“千帮千”精准扶贫值得推开

15.09.2014  12:39

    自“千帮千”活动开展3年以来,乾县党员干部共帮扶12189人次,共投入帮扶资金6312万元。实施帮扶项目7305个,帮助贫困户建房2938间;义诊2.9万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45万元。精准扶贫,让人人都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9月14日《陕西日报》)

    较之以往撒胡椒面式的扶贫,精准扶贫具有“漫灌”改“滴灌”的优势,因为“精准”而更为“有效”。有效的表征,就是以前住在危旧破窑洞里连新房想都不敢想的一些困难群众,尤其是有残疾人员的家庭,如今不仅搬进了新房,政府还在教育、科技、医疗、生产各个方面加大了帮扶的力度,使其生活无忧,日子越过越好。这种实实在在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弥补农村发展短板的做法,实在是值得叫好的举措。

    首先,它明晰了帮扶的主体和对象。让更多人特别是党员干部成为扶贫帮困的主体;而把整个弱势群体,包括身残智障、久病无医最贫穷最困难的群众纳入扶贫的对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干群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党的群众路线的践行,不但使政府形象更加亲民,也让干部责任使命更为清晰。这样一茬一茬接力奋斗,就能让所有群众过好日子。

    其次,过去对那些因病和因其他原因致贫的村民,各地大都采取“输血”的方式,精准扶贫则把帮扶重心转移到培养“造血”功能上,即帮助他们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比如募集资金建成蔬菜大棚,交给贫困家庭,再由专业人员传授种植技术,让农民统一种植、抱团致富。比如帮助农民落实帮扶资金,制定奶山羊养殖规划……这样的扶贫模式,自然扶到了农民的心坎。

    再次,致贫有一个系统的原因,帮贫自然要抓住根本对症下药,就像破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题,也是扶贫的重要内涵。乾县通过学习上帮助、心理上疏导、生活上关爱,使全县2910名留守儿童,拥有了能经常陪伴他们成长的1034名“爱心妈妈”、“爱心爸爸”。据统计,在“千帮千”活动中,全县帮扶教师共辅导留守儿童3.15万人次之多,送书1.2万余册,赠送书包、衣服价值14.6万元。这些,当然是雪中送炭的帮助。

    如今,以“千帮千”活动为载体的乾县特色精准化扶贫帮困,汇集了更多的爱心:社会各界人士捐助“千帮千”活动帮扶基金1218万元;乾县籍869名在外成功人士、民营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也纷纷加入“千帮千”扶贫帮困活动之中。当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贫困又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连片特困地区问题突出,一方面贫困人口分布分散。新形势下如何精准扶贫?乾县的“千帮千”活动,不啻是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板。